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矛盾分析法

就业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矛盾分析法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村干部、支教、创新、互联网+、共享经济就是近年衍生的新兴词。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可见,立足本职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综上,由大学生就业及伟大学者的事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相对统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掌握矛盾分析法,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看问题: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

近年来,各种新型就业分流形式应运而生。现实也在为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村干部、支教、创新、互联网+、共享经济就是近年衍生的新兴词。

城市就业竞争激烈,而农村却恰恰相反,严重缺乏有能力、有知识、有冲劲的年轻人才,尤其是知识学历高、致富能力强、专业本领过硬并且适应农村发展的实干型复合人才,而且农村本身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再加上国家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必将激励大学毕业生关心农村建设、献身农村发展,为发挥特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无限的舞台。

例如,大学生村干部给农村带去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思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当村干部,是近年来新兴的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大学生学识丰富,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有冲劲和闯劲,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而且能言善辩,最重要的是充满信心和有激情,工作起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确实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贵精神。因此,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当村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应能对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可是,就现状而言,现实现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当村干部的愿望离现实似乎还很遥远,理想和现实产生了矛盾。当然,事在人为,大学生回家乡当村干部不会总是理想,只要有改变就能带来变化,就能让理想实现。

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对理想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www.xing528.com)

首先,要保持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一旦我们选择了正确的理想,就要坚定不移、执着追求,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从理想中吸取精神力量,净化自己的心灵,有一股奋斗、进取的热情,成为生活的强者。

其次,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勤奋实践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由于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并不是一致的,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经历各种曲折复杂的斗争,因而只有意志坚定,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些名言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座右铭。

再次,要立足本职,多干实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实现理想的基点,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不把理想落实到自己的学习、训练、生活、战备上,理想就变成了脱离实际、不着边际的大话或空话。可见,立足本职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综上,由大学生就业及伟大学者的事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相对统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掌握矛盾分析法,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看问题: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