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不可缺少的地形资料,它是设计时确定点位及计算工程量的依据。设计人员要在地形图上量距离、取高程、定位置、放设施,只有全面掌握地形资料,才能因地制宜、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因此,在每一次新的工程建设之前,都要先进行地形测量工作,以获得规定比例尺的现状地形图,正确地应用已有的地形图,也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1.2.1 求图上某点的坐标
点的平面坐标可以利用地形图上的坐标格网的坐标值确定。如图5.1所示,欲求图上A点的坐标,首先找出A点所处的小方格,并用直线连接成小正方形abcd,过A点作格网线的平行线,交格网边于g、e点,再用比例尺量取ag和ae的图上长度,即可获得A点的坐标为
图5.1 地形图上求两点的坐标、两点的距离、直线的方位角
由于图纸的伸缩,在图纸上实际量出方格长度坐标不等于方格网的理论长度,为了提高精度,这时需要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对其加以改正,设方格网的理论长度为L,则A点坐标可按式(5.2)计算
式中 ab、ad、ag、ae——图上量取的长度,cm(量至mm)。
1.2.2 求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以用两种方法。
1.图解法
如图5.2所示,欲求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取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dAB,再根据比例尺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AB。也可以直接用卡规在图上直接卡出线段长度,再与图示比例尺比量,得出图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解析法
解析法即利用两点的坐标计算出两点的距离。
如图5.2所示,先按式(5.2)求出A、B两点的坐标值,然后按式(5.3)计算两点的距离。
一般来说,解析法求距离的精度高于图解法,但图解法更方便、直接,而且若地形图上有图示比例尺,用图解法既方便又能保证精度。
1.2.3 求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如图5.2所示,欲求A、B两点间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可以先求出A、B两点间的坐标,然后按式(5.4)用坐标反算的方法求出AB直线的方位角αAB。(www.xing528.com)
当A、B两点在同一幅图内时,也可以过A、B两点分别作坐标纵轴的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的圆心对准A、B两点,量出αAB和αBA,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这种方法受量角器最小分划的限制,精度不高,但比较方便。
图5.2 地形图上求点的高程
1.2.4 求图上某点的高程
如果所求点恰好位于某等高线上,该点高程即为该等高线的高程。如图5.2所示,图上A点高程为38m。若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则应按比例内插法确定该点的高程。在图5.3中,欲求B点高程,首先过B点作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近似公垂线,与等高线相交于m、n两点,在图上量取nm和mB的长度,则B点高程为
式中 h——等高距,m;
Hm——m点的高程。
实际求图上的某点高程时,常用目估法判断n B和nm的比例来确定B点的高程。
1.2.5 确定某直线的坡度
在图5.3中,若求A、B两点间的坡度,必须先求出A、B两点的高程,则直线AB的平均坡度为
式中 h——A、B两点间的高差绝对值;
D——A、B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i——坡度,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
M——比例尺分母;
d——图上距离。
按式(5.6)求得的是两点间的平均坡度,当直线跨越多条等高线,且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不等时,则所求的坡度与实地坡度不完全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