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是查明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通常以县(市)行政区为调查区,工作程序是在查明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划分出危害规模、灾害等级、易发区、较易发区、不易发区,并提出重点防治区、较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以及相应的防治、预警措施及撤离路线等。对于野外地质调查的数据,除了描述灾害的数值(或文本)类型的数据信息外,还应包括图形(矢量结构)、图片、多媒体等信息。调查人员使用开发好的数据录入系统软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地质灾害所涉及到的数据结构是复杂的,且数据信息是多变的。从数据信息的使用目的考虑,既要包括进行各种单体地质灾害预测防治的基础地质信息,为单体灾害的治理提供信息,又要包括进行宏观决策所需要的背景地质资料。概括起来描述地质灾害的数据范畴包括以下几方面:描述各种地质灾害现状的资料,各种地质灾害的活动历史(或发生发展过程),各种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单体地质灾害预测防治所需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宏观背景和基础地质资料,社会背景(人类工程活动情况)。从数据的结构类型来讲,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结构化数据,各种数值、文本,存放于数据库表中;非结构化数据,图片、视频等。
由于这些数据库、软件是不同时期开发的,不同单位使用所产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库结构和内容有差异,典型的特点是不同时期或不同调查任务有不同的数据类型组合,数据的大规模应用必须进行整合集成。(www.xing528.com)
本课题数据主要来自各地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所使用的几种数据录入系统所形成的数据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