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局(馆)落实省委提出的“抢救第一”的原则,采用复印、裱糊、字迹恢复、脱酸、螯合保护、字迹显现加固、丝网加固等方法和高技术保护手段抢救整理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珍贵档案。
国家重点珍贵档案抢救工作是“十五”期间全省档案馆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2002年,省档案馆修裱抢救民国档案2864卷,完成清代档案缩微片50盘(12万画幅)的缩微拍摄工作。
2004年,采取裱糊、缩微、复印、字迹恢复、纸张脱酸等方法,修裱抢救民国档案约1100多卷;整理装订民国档案1845卷;完成清代档案缩微后期制作;为咸阳秦都区档案馆修复民国时期地籍图670张。
2006年,省档案局进一步加大档案抢救力度,全面调查档案抢救和保护情况,组织全省档案抢救与保护专业人员的培训,争取国家、省两级重点珍贵档案抢救经费490万元,制定分配方案报财政厅支付,确保2006年全省抢救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各市县也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加大抢救工作力度。2006年年底,安康市仅剩紫阳、白河两县100多(卷)册重点档案未抢救;宝鸡、汉中两市已完成抢救任务的90%。
2007年,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对档案抢救工作实施项目管理。省档案局(馆)成立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抢救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档案抢救场地,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培训业务人员,开展工作,省局全年共修裱民国档案7728卷,缩微陕甘宁边区档案8万余画幅共32盘。西安市全年共抢救民国档案4525卷221855页。同时,对全省重点珍贵档案抢救工作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方面加强管理,指导各地重点珍贵档案抢救工作科学有序推进。2008年,省档案局(馆)加强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管理,对各地申报内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确定了2008年抢救项目23个、保护项目14个,申请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405万元。省档案馆完成民国档案10500卷的修裱任务,整理档案1500卷,完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缩微片10万个画幅。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整体进展良好,有抢救任务的大部分市县区档案馆已完成核准的项目。在项目申报、配套资金落实等方面,执行“统筹规划、确保重点、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完成了2006、2007年度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任务。省档案局还加强对国家重点档案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力度,检查全省10个设区市及所辖的25个县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实施情况,有效促进抢救和保护项目工作的健康开展。(www.xing528.com)
抢救修复国家重点档案
2009年,共申报抢救保护项目28个,争取国家专项经费360万元。省档案局完成民国档案1.1万卷的修裱抢救任务,整理档案2000卷,完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缩微片16毫米胶片5万个画幅;咸阳市共抢救档案2500卷,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汉中市完成13个全宗12.4万页抢救任务;宝鸡市修裱民国档案4.19万页。
2010年省档案局(馆)采取修裱、脱酸、螯合保护、字迹显现加固、丝网加固、揭取等高技术保护手段,全年抢救民国档案1.08万卷;加大对褪变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四防”卷盒系列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参加全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成果展的展品推荐工作,胡锦涛在宁强地震灾区题词的小黑板、象形中华民国人物舆地全图、珍贵红军名片等3件展品入选。
2011年,申请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全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补助经费340万元,申请省财政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费300万元,全省已核准的抢救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全年抢救民国档案11000卷,整理档案49876卷。完成咸阳市博物馆“明清古旧字画”,富县文物旅游局“北宋开元寺塔藏经”,西安市城建档案馆收藏照片、底片等的抢救修复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