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水工程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

给水工程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给水工程管网规划布置当完成了乡村水源选择、用水量的估算和水厂选址任务后,美丽乡村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输配水工程的管网布置,保证将足量的、净化后的水输送和分配到各用水点,并满足水压和水质的要求。

给水工程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

(一)乡村水源选择和用地要求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消防用水,并满足人们对水量和水质水压的要求,就必须对之进行科学规划。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大类。地下水有深层、浅层两种。一般来说,地下水由于经过地层过滤和受地面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水清、无色、水温变化幅度小、不易受污染等优点。

水源选择的首要条件是水量和水质。当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并符合如下原则:

1.水源的水量必须充沛

天然河流的取水量应不大于河流枯水期的可取水量;地下水源的取水量应大于可开采储量。同时还应考虑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

2.水源应为较好水质

水质良好的水源有利于提高供水质量,可以简化水处理工艺,减少基建投资和降低供水成本。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应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按照开采和卫生条件,选择地下水源时,通常按泉水承压水、潜水的顺序。

3.布局紧凑

地形较好、村庄密集的地区,应尽可能选择一个或几个水源,实施区域集中供水,这样既便于统一管理,又能为选择理想的水源创造条件。如乡村的地形复杂、布局分散则应实事求是地采取分区供水或分区与集中供水相结合的形式。

4.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要考虑施工、运转、管理、维修的安全经济问题;并且还应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环境污染等问题。

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统筹于水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合理化综合利用各种水源。

(二)水厂的平面布置与用地

1.水厂的平面布置

水厂的平面布置应符合“流程合理,管理方便,因地制宜,布局紧凑”原则。采用地下水的水厂,因生产构筑物少,平面布置较为简单。采用地表水的水厂通常由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其他设施所组成。水厂中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水厂总面积的20%。进行水厂平面布置时,最先考虑生产区的各项构筑物的流程安排,所以工艺流程的布置是水厂平面布置的前提。

水厂工艺流程布置的类型主要有下列三种:

(1)直线型。它的特点是:从进水到出水整个流程呈直线状。这样,生产联络管线短,管理方便,有利于扩建,特别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2)折角型。当进出水管的走向受到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此种布置类型。其转折点一般选在清水池或吸水井处,使澄清池与过滤池靠近,便于管理,但应注意扩建时的衔接问题。

(3)回转型。这类型式适用于进出水管在同一方向的水厂,此种布置类型常在山区小水厂中应用,但近、远期结合较困难。

2.水厂的用地面积

乡村水厂一般采用压力供水的方式,所以占地面积较小。但在规划水厂用地面积时,应根据水厂规模、生产工艺来确定,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4的规定。

1-4 水厂用地控制指标

978-7-111-48355-7-Chapter02-11.jpg

(三)乡村水源保护

1.水源保护措施

尽管在乡村规划时选择水源经过了水文地质勘察和经济技术论证,在一定时段内,也能满足乡村用水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增长和水污染的加剧,会出现水源水量减少和水质恶化的情况。所以,在开发利用水源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做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对水源进行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正确分析评价乡村的水资源量,合理分配各村民和村办企业所需水量,在首先保证村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同时,应兼顾农业用水。

(2)合理布局乡村功能区,减轻污水、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3)科学开采地下水源,合理布置井群,开采量严格控制在允许开采量以内。

(4)合理规划水源布局,结合环境卫生规划,提出防护要求和防护措施;并在村区域范围内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

水源的水质关系到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乡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饮用水水源,更应妥为保护。水源的卫生保护应符合如下要求:

(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明显的范围标志。

(2)取水点上游1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供生活饮用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并按上述要求执行。

(3)在水厂生产区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充分绿化。

(4)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以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的水质要求。(www.xing528.com)

3.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

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的卫生防护规定按下列要求:

(1)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其防护措施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地下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可分为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渗渠等。

(2)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如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互相补充关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范围。

(3)在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应按地表水厂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4)分散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水井周围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四)给水工程管网规划布置

当完成了乡村水源选择、用水量的估算和水厂选址任务后,美丽乡村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输配水工程的管网布置,保证将足量的、净化后的水输送和分配到各用水点,并满足水压和水质的要求。

1.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要求

(1)应符合乡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并考虑供水的分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2)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在技术上要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不仅要保证日常供水的正常运行,而且当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也要保证不中断供水。

(4)管线布置时应规划为短捷线路,保证管网建设经济,供水便捷,施工方便。

(5)为保证供水的安全,铺设由水源到水厂或由水厂到配水管的输水管道不宜少于两条。

2.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

在给水管网中,由于各管线所起的作用不同,其管径也不相等。乡村给水管网按管线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干管、配水管和接户管等。

干管的作用是将净化后的水输送至乡村各用水区。干管的直径一般在100mm以上。支管是把干管输来的水量分送到各接户管和消防栓管道,为了满足消防栓要求,支管最小管径通常采用75~100mm。乡村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管网布置和计算一般以干管为限,所以干管的布置通常按下列原则进行:

供水干管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水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

在布置干管时,尽可能使管线长度短捷,减少管网的造价和经常性的维护费用;

管线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尤其是输水管要优先考虑重力自流,干管要布置在地势较高的一侧,以减少经常性动力费用,并保证用户的足够水压。地形高低相差较大的乡村,为避免低地水压过高、高地水压不足的现象,可结合地形采用分区供水管网,或按低地要求的压力供水,高地则另行加压处理;

管线应按规划的乡村道路布置,避免在重要道路下敷设,尽量少穿越铁路和河流。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度应符合管网综合设计要求;

为保证绝大多数用户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给水管网必须具有一定的自由水头。自由水头是指配水管中的压力高出地面的水头。这个水头必须能够使水送到建筑物的最高用水点,而且还应保证取水龙头的放水压力;

管网水压控制中,应选择最不利点作为水压控制点。控制点一般位于地面较高、离水厂或水塔较远或建筑物层数较多的地区。只要控制点的水头符合要求,整个管网的水压应都能得到保证。

3.给水管网的布置

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有树枝状和环状两大类。

(1)树枝状管网形式。干管与支管的布置犹如树干与树枝的关系,如图1-7所示。这种管网的布置,管径随所供水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其主要优点是管道总长度较短、投资少、构造简单。树枝状管网适用于地形狭长、用水量不大、用户分散以及供水安全要求不高的小村庄,或在建设初期先形成树枝状管网,以后逐步发展成环状,从而减少一次性投资。

(2)环状管网形式。这种布置形式,是指供水干管间用联络管互相连通、形成许多闭合的干管环,如图1-8所示。环状管网中每条干管都可以有两个方向的来水,从而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同时,也降低了管网中的水头损失,有利于减小管径、节约动力。但环状管网管线长,投资较大。

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为了充分发挥给水管网的输配水能力,达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适用的目的,可采用树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管网形式,对主要供水区域采用环状,对距离较远或要求不高的末端区域采用树枝状,由此实现供水安全与经济的有机统一。

978-7-111-48355-7-Chapter02-12.jpg

图1-7 树枝状管网

1—泵站 2—输水管 3—水塔 4—管网

978-7-111-48355-7-Chapter02-13.jpg

图1-8 环状管网

1—泵站 2—输水管 3—水塔 4—管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