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历史城镇的文化呈现脉络的断裂、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及无形文化的断裂,所以文化需要修补这些裂痕。然而,由于文化并不是一个“非你即我”的物质实体,所以单单修补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应该以糅合的方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1)文化脉络的系统性修补
①重塑文化脉络的空间格局
一般历史城镇文化脉络的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断裂,不仅是整体的文化空间缺乏联系,更为重要的是缺失了城镇文化的某些空间要素(如工业遗产)。所以,我们要重视对这些构成城镇文化的空间要素的保护,让这些保护对象纳入到整体保护中来。
②补充文化脉络的历史片段
“不论是或多或少自发形成的还是经过精心规划的,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是社会历史长河中的多样性的物质表现,因而都是历史性的”。城镇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也是延续的过程,它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留给人们印象和影响。一些城镇简单地认为保护历史城镇就是保存清代以前留下的东西,而忽视了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一些近现代文化遗产一样需要得到保护。一般历史城镇清代以前的古物留存不多,更应该加强对近现代历史遗产的保护。在城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要留存每一个历史片段。
③增加保护对象,扩大整治范围
一般历史城镇的建筑实体留存下来的不多,有价值的更少,所以更要注重文化的保护。而文化保护则注重一个文化体系和文化脉络的保护,是一个整体的保护。所以,在确定一般历史城镇保护对象时,我们有必要降低门槛,把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但不具有历史底蕴的东西拿进来。同时,也有必要扩大整治范围,修补文化脉络的空间格局,使城镇成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城镇,而不仅仅是一个内含文化街区的城镇。
(2)无形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相比价值低、规模小的有形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是一般历史城镇十分宝贵的财富,保护和弘扬无形文化显得更为重要。
①将无形遗产保护落实到空间实体
一般历史城镇的无形遗产保护始终存在着“空对空”现象,众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仅限于宣传和记录,却没有固定的空间载体与之适应。在一般历史城镇的保护中,丰富的无形遗产不应只停留在搞搞活动、出出书的层面,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匹配的空间载体,特别是要结合历史街区开展文化保护。(www.xing528.com)
②将无形遗产保护整合成完整体系
对于无形遗产的保护,我们不能单纯只看到一两类突出的文化样式,而应该整合地域文化的所有相关内容,保护整个文化体系。
③无形遗产须借新瓶装旧酒
一般历史城镇的无形遗产虽然很丰富,但是遗产所依托的一些物质条件往往丧失殆尽,同时传统文化赖以联系的机制也不复存在。如果需要达成在无形遗产空间和体系内容上整体保护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借助新空间和新形式来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
①传统文化适时适地适量地扩大至整个城镇
历史城镇就要体现传统特色,就是在整个历史城镇都能感受到城镇特殊的文化气氛。所以,原先基本只存在于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应该扩大至整个城镇是毋庸置疑的。使得整个城镇都浸渍在传统文化中,不单是意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把握一定的度。时机选择要考虑到城镇居民的接受度,即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一定的文化消费能力。度的把握也须基于此,要分不同的目标逐步实施文化的渗透。
②现代文化有节制分步骤地融入历史街区
对于现代文化融入历史街区,我们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有节制。不是所有的现代文化都适合历史街区,我们应该加以甄别。譬如,我国传统的商业文化是逛街的文化,而现代的商业文化是卖场的文化,把卖场文化放入历史街区,显然不对应。二是分步骤。我们不可能让现代文化一次性地转移到历史街区,而应该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植入一些不同的文化内容。
③“文化共生”是关键
一般历史城镇遗存下来的具有传统文化的东西不多,并且传统功能也基本脱离了这些实体。我们除了要让这些传统文化回到它的物质寄主中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接受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且文化是可以和谐共生的。历史不可能倒退,文化也不可能倒退,我们不可能还原一个传统的小镇,但我们能够打造一个富有传统文化的现代城镇。我们需要寻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个和谐相处的“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就是“文化共生”。“文化共生”意指不同的文化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即体现了这样的关系。今天的城镇文化必须摆脱那种二元分立对决的非此即彼的争斗模式,从思维模式中放弃那种“零和”游戏规则,而争取为一种“双赢”局面。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合而不同”,以取得多样文化和谐共生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