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空间虽然占据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其作用却最为重要:一方面起到联系、分隔各个功能分区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休息、停留或观景用途,很多时候还起到建立秩序的作用,所以需要慎重对待。
1.交通流线组织明确,避免交叉
交通布置的关键是各出入口设置和内部流线的组织。也就是从建筑出入口到内部空间,从人流到物流,从外部人流到内部人流,从洁流到污流,做到各种交通流线清晰、明显,各有其口,各行其道。因此,首先要结合功能分区和出入口,分析对应的使用者并进行各种交通流线的分类、重组,避免相互交叉、干扰。但为了管理和使用的方便,也应避免交通流线分得过多、过细。一般小型单一功能建筑设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为主入口,另外一个为次入口,通过主入口组织内部交通流线;而分散式布局或者功能复杂建筑则会均匀设多个出入口,但也会根据使用人数和重要性明确主次。
例如体育馆流线主要包括观众流线(包括贵宾流线)、运动员流线、裁判员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除了工作人员能达到各个地方外,其他流线都应设计独立出入口和相应的交通,相互间不能交叉和穿行。医疗建筑的门诊、急诊、住院、儿科、传染病和污物等的出入口都要分类清楚,其中门诊、急诊和住院又是主要入口。
2.水平交通尽量环绕相通,垂直交通位置均匀
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水平交通(走廊)和垂直交通(楼电梯、坡道等)两部分,主要为了满足日常使用和消防疏散用途。日常使用的基本要求是方便、直接,具体到某一楼层平面,需要交通路线清晰、相通,避免过于复杂、迂回或者过多尽端式交通而走回头路。具体要求就是水平交通环绕相通,垂直交通位置应均匀。水平交通环绕相通反映了本楼层功能联系的便捷性和直接性,垂直交通位置均匀反映了竖向各楼层空间使用距离的均等性和方便性。但也有部分放射性平面组合不能做到水平交通环绕相通,这就更需要慎重考虑垂直交通的安排。
3.交通空间应独立(www.xing528.com)
交通空间的独立性也是学生容易犯的问题。很多同学的方案缺乏独立的交通空间,把景观性交通与正常使用交通相混淆,或者把公共交通空间组合到某个使用空间内,需要经过此空间才能到达交通空间,即穿越式做法。这种做法在某些特殊功能建筑内也有应用,例如展览建筑中的展室、大厅式候车厅,这时交通就不是完全意义的公共交通而变成专属性交通。所以,对绝大多数建筑来说,如果是和消防用途合并的交通空间,必须独立设置,避免穿套所带来的安全、使用、管理不便和干扰问题。
4.交通路线具有动中有变的特征
使用者经历室外场地、入口、门厅、走廊(楼梯)到达各房间,这个从室外到达室内房间的过程应能感受到变化,而不是直接简单进入。这种变化一是体现在空间尺度上,就是规模尺度要和使用人数相对应。例如门厅周边服务人数较多,所以规模尺度较大,而随着进入建筑内部,人数会越来越少,因此从门厅到走廊、楼梯的空间尺度也会随之变化。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空间形式上的变化,简单进入虽然使用直接方便,但过程单调,缺乏趣味和变化,所以结合前面的空间层次和后面讲到的趣味性处理,使交通路线过程体验丰富,并成为平面设计的点睛之处(图6-23)。
图6-23 交通空间也应具有趣味性
交通节点空间主要包括入口、门厅、中庭、楼梯等部位,它们是使用者进入下一个空间的停留点和转折点,也是增强建筑体验的一个关键点,所以需要重点处理。例如入口部位由于是建筑的门面和主要人流的进出和等待空间,是由公共部位转向各分区的集散地,所以入口空间(包括平台)应适当放大,但应结合整个建筑规模、尺度和使用人数,避免大而不当,例如有些同学的方案是建筑体量很小,但入口很大,或建筑很大而入口又很小,明显都是不成比例。另外需要结合外部环境考虑视线景观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