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设计常识-读给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书

建筑设计常识-读给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书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建筑每个楼层的楼梯数量至少应设置2部且不能改变上下位置。公共建筑楼梯梯段尺寸至少应为两股人流宽度,相应平台尺寸也要超过1200mm,所以双跑楼梯间开间尺寸至少要大于3m。

建筑设计常识-读给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书

建筑常识部分主要涉及技术方面知识,内容多而琐碎,且很多涉及具体的数字要求,很难短时间记准、记牢,因此需要慢慢体会和长期积累。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些设计涉及的技术常识均是有依据的,而不像建筑的艺术性方面存在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1.人体尺度、人数与建筑设计

人体尺度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常识,对人的基本尺度在很多书籍里面都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筑的建设规模基本都是根据使用人数(人流量)来确定(例如住宅、办公、旅馆学校、医院、观演建筑、车站建筑等),具体到每个空间的设计则与人体尺度和使用人数直接相关。

对单个空间来说,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需要有确定依据,其依据又是以人体尺度、人体活动尺寸和使用人数作为主要标准。例如房间大小大部分是以人数(部分房间是以设备占据空间确定)作为确定面积的依据;楼梯和走廊、门等各部分尺寸都是以人体尺度和使用人流股数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室内家具排布也是以人的尺度设计、摆放,厨房、卫生间设施大小、距离也是以人的尺度为布置依据,视线设计是以人的坐高、视高、视角和视距为依据。所以,人体尺度是基础,空间尺度设计应是在符合其基本要求下而留有一定的富余量。

2.楼、电梯

楼、电梯虽然数量不多,建筑面积也不大,但在一个建筑中的地位却极为关键。因为作为垂直和水平交通的交会点,楼、电梯设置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使用体验、安全和功能布局的好坏。甚至某种程度上,楼、电梯设计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高低,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学生对楼、电梯的设计既缺乏经验常识也不够重视。

(1)楼梯

1)楼梯作用。楼梯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平时功能使用;二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用途。楼梯在平时使用满足方便、舒适即可,而安全疏散则主要涉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应满足数量、宽度、距离等要求。大部分楼梯在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有些楼梯(例如门厅里面的景观楼梯、旋转楼梯等)仅仅可以达到日常使用和景观目的而不能满足安全需要。

2)楼梯类型(图5-12)。楼梯从室内外位置上分为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从使用性质上分为景观楼梯和功能楼梯,从梯段形式上分为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双分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等,从安全角度上分为敞开楼梯(例如室外楼梯)、开敞楼梯(三面围合)、封闭楼梯(四面围合)和防烟楼梯(四面围合加前室),其安全性(主要是从防止烟气进入角度)是越来越高,分别适应不同高度、性质的建筑。所以,需要根据楼梯性质、作用及位置确定其具体形式。

978-7-111-60717-5-Chapter05-11.jpg

图5-12 楼梯形式

3)楼梯位置。楼梯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均匀,即各个使用空间到楼梯的距离应适中,这样才能满足日常使用的方便和消防安全要求。同时每个房间都应有两个不同方向的楼梯选择和最远距离要求(局部可以只有一个方向选择,则距离要严格限制),也就是每个建筑一般至少应设两个楼梯。而作为整个建筑的人流汇集处,主入口及门厅附近一般都会设一个主楼梯,而且很多情况下还会结合建筑造型统筹考虑其位置、形状,另外一些楼梯则结合次入口均匀布置。如果只是中厅里的景观楼梯,则位置宜结合中厅景观、交通等统一考虑。

4)楼梯数量。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建筑每个楼层的楼梯数量至少应设置2部且不能改变上下位置。特别是分散式布局平面(教学楼、宾馆等)或者单层面积很大的平面(大的商场、体育馆、展览馆等)更要仔细安排楼梯位置、数量,既要均匀方便,还要经济实用。部分功能复杂、分隔要求严格的空间(例如大型厨房、医疗、观演、车站、法院、监狱建筑等),还需要根据不同人流、物流类型分区域单独设置各自的楼梯。

5)楼梯尺寸。楼梯尺寸主要包括开间、进深、踏步高宽和平台宽度,各尺寸和人体尺度相关。开间尺寸和梯段宽度有关,主要受到服务人数限制,需要根据人数和建筑类型、层数确定最小梯段宽度。公共建筑楼梯梯段尺寸至少应为两股人流宽度(净尺寸1200mm),相应平台尺寸也要超过1200mm,所以双跑楼梯间开间尺寸至少要大于3m。而踏步高宽尺寸则根据人的行动舒适度确定,一般为300mmx150mm(宽×高),但为了经济性,部分类型建筑可适当上浮,而对于幼儿、老人使用的建筑,又需要考虑他们的实际使用需求适当放宽(表5-1)。

表5-1 常用适宜踏步尺寸

978-7-111-60717-5-Chapter05-12.jpg

6)楼梯消防安全。首先不同高度、类型的建筑对楼梯的安全技术要求不同,包括楼梯封闭性、自然采光、通风与否和出入口要求,这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其他专门性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要求,理想状况一是设置临外墙的有直接采光、通风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二是控制每层各房间门到楼梯入口距离及底层楼梯到室外安全地带距离;三是在疏散通道上,不要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危险物,通道上各处门的开启要与人流疏散方向一致。

(2)电梯

1)电梯作用。电梯是为平时方便人们使用和提升使用效率的设施。

2)电梯类型。电梯根据不同分类方式有多种类型:从内外通透性上分为普通电梯和观光电梯;从运行角度上分为垂直梯、扶梯和步道梯;从载重类型上分为客梯、货梯和小型杂物梯,客梯又分为普通客梯和医用梯;从消防角度上分为普通电梯和消防电梯;从有无机房角度又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普通客梯从使用人群上又分为无障碍电梯和普通乘客电梯。但很多情况下,因为经济原因,电梯可单向通用,例如:医用梯、无障碍电梯、消防电梯平时也作为普通客梯使用,但反过来则不行。

3)电梯数量。电梯数量和建筑层数、使用人数、建筑规模有关系,但也和建筑标准高低和经济性有关系。对不同类型和标准设置的电梯数量的推荐值见表5-2。

表5-2 电梯数量、容量和速度表(不含消防电梯和服务电梯)

978-7-111-60717-5-Chapter05-13.jpg

4)电梯布置与尺寸。电梯一般需要和楼梯成组布置并需要一定的候梯空间,但现在很多学生经常把电梯和公共走廊合并设置,这在实际使用中极不合理,既影响走廊使用,也影响安全。所以电梯尽量设置相对独立的候梯空间,且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候梯空间尺寸要求不同,另外候梯空间最好有自然采光和通风。所以,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电梯尺寸主要和载重量有关,不同载重量其轿厢尺寸不同,进而影响井道尺寸和候梯空间尺寸,各个厂家的电梯尺寸也有所差别,所以确定井道尺寸时应先确定载重量。

5)电梯井道构成。电梯井道从下往上主要由底坑、井道和机房构成(无机房除外)。虽每个厂家的要求稍有区别,但一般底坑深度至少1600mm,顶站高度至少4200mm,机房层高应超过3000mm。

(3)自动扶梯(图5-13)。扶梯构成:自动扶梯主要由梯段和低、高处水平段(设备空间)构成。

梯级宽度:目前采用的梯级宽度有600mm、800mm、1000mm和1200mm(梯段净宽)几种规格。如果加上两侧扶手及结构尺寸,整个扶梯的宽度还需要增加600mm左右。

倾斜角:倾斜角为梯级、踏板运行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出于使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倾斜角一般分为27.3°、30°和35°三类,可根据层高和场地尺寸选择相应的角度。

978-7-111-60717-5-Chapter05-14.jpg

图5-13 自动扶梯基本构造

1—楼层板 2—扶手带 3—护壁板 4—梯级 5—端部驱动装置 6—牵引链轮 7—牵引链条 8—扶手带压紧装置 9—扶梯桁架 10—裙板 11—梳齿板

扶梯长度:扶梯梯段长度和建筑层高及倾斜角有关系,再加上低、高处水平段空间所占尺寸(分别为2200mm和2600mm左右)。所以,整个扶梯需要的平面尺寸比较大,应预留足够尺寸并注意跨柱网时的结构影响问题。

3.卫生间

卫生间虽然也是在建筑面积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房间,但其对整个设计的影响却不容小觑。使用方便性、视线、气味等问题在实际建筑中也一直存在,所以需要费点心思,但目前学生也是对其较为忽视。

(1)卫生间位置 卫生间的位置和楼梯一样,首先也应布置比较均匀,且各楼层宜上下对齐。一般在主入口附近需要设一组卫生间。但相比楼梯来说,卫生间位置还应稍微隐蔽一些,可选择不好的朝向,房间形状也可为异形,但必须注意视线、气味影响,同时旁边及下部不应有配电用房,下部也不应有厨房、餐厅等房间,另外最好有直接采光、通风。

(2)卫生间数量及面积 卫生间数量主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复杂性、布局形式和使用人数确定,数量至少为1组(即男女各有一个,但实际项目中也有男女分层设置的情况)。如果布局是分散式布局,或者是功能流线分隔要求严格的建筑,需要分区、分人群设置卫生间。例如厨房内需要考虑内部服务人员独立使用的卫生间,医院建筑需要单独考虑传染病人和医生的卫生间,教学楼中需要设教师卫生间。具体每个卫生间面积则需要根据建筑性质、服务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确定,而不是随意为之。

(3)卫生间形状、洁具布置 卫生间形状虽无严格要求,但需要满足功能使用,即首先考虑洗刷区和便溺区的分区要求。所以最合适的卫生间形状是长方形,这样可以分为里外间,外间为洗手、洗刷区域,里间为便溺区,中间通过墙体和门进行分隔,这样能较好解决视线、气味等矛盾问题。除了上述做法,还可以男女共用洗手、洗刷区域,即先进入此区域,再进卫生间。对于方形或者其他异形卫生间,更需要仔细研究。

洁具布置是卫生间设计的难点,主要涉及使用流线、人体尺度、洁具尺寸和视线要求等内容,布置好坏直接影响使用体验和感受。涉及各洁具空间尺度及相互关系的可查阅《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相关内容。但应注意的一是门(卫生间门和隔间门)开启时对通行或使用的影响;二是所有洁具、便器使用空间尺寸包括三部分:洁具本身尺寸,使用时占据的空间尺寸和旁边人群通行的尺寸,考虑充分才能避免使用和通行的相互影响问题。

(4)无障碍卫生间 无障碍卫生间是几乎所有公共建筑里都要考虑的设施。一般设独立型男女共用无障碍卫生间或者在男女卫生间内分设洁具、便器,主要考虑走道、内部空间和洁具的尺寸满足轮椅尺度要求。如果建筑内设电梯或者上部考虑残疾人员使用,上部楼层一般也应考虑无障碍卫生间。具体类型和设置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内相关要求设计。

4.厨房

厨房是建筑内部功能比较复杂的房间之一。不管是住宅内厨房或是大型餐厅内厨房,关键就是内外流线的设计,均需要考虑物流(原材料到成品到垃圾)和人流流线。只不过在小型厨房里两者可以是合在一起,而在大型厨房内两者必须分开(图5-14)。

978-7-111-60717-5-Chapter05-15.jpg

图5-14 小型餐饮建筑内容及流线构成

(1)厨房位置 考虑到厨房油烟、气味及物流进出,厨房位置一般应处于本地下风向并和建筑主入口适当远离及隐蔽,而且应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人员、原材料和垃圾流线,避免和建筑主次人流出现交叉现象。某些高层建筑的内部食堂,把厨房部分放到地下室也是常见做法。

(2)厨房物流流线 主要包括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垃圾回收运出的过程。流线需要做到生、熟分开,洁、污分开,避免交叉回流。

厨房物流应有单独出入口。物流主要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从原材料(米面等主食、菜肉等副食)采购、验收到库房存储阶段,涉及的房间主要包括验收处、主食库、副食库(面积较小的厨房可合并或取消)。二是从库房存放到粗加工阶段,需要的房间主要是粗加工间,副食(鱼、肉、菜、蛋等)在加工前需要对其进行粗加工(择捡、清洗、分割等处理)和主食制作,粗加工宜分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的工作台和清洗池。三是从粗加工到热加工成品阶段。粗加工后的原料送入细热工间应避免返流。热加工间包括主、副食加工间和冷食制作间,这也是厨房内面积需求最大的部分。主、副食需要分室进行加工制作,主食是进行制作和热加工(蒸、煮等),副食进行切配、烹饪(炒、煎、炸)等,冷拼间主要是对凉菜、熟食进行制作等。四是从成品到餐桌阶段,需要在配餐间内进行整理和临时存放,需要的房间是配餐间。五是从餐桌回收、清洗阶段,对剩余物品回收和垃圾处理,并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等,需要的房间主要是洗消间。各阶段流线不应有交叉、回流,各房间应按先后顺序排布,并且应有分隔。

(3)人流流线 人流主要是厨房内的人员流线,其和物流各阶段是对应的,大型厨房可能还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区域。厨房内人员开始工作前需要进行更衣、洗手、消毒等,工作中需要使用卫生间,工作后需要淋浴、更衣、休息等,所以在入口附近需要设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休息室等,当然这些房间面积可以较小而且可适当合并。

(4)厨房各部分面积分配 厨房面积和餐厅类型、规模、级别及使用燃料类型直接相关。由于学校设计作业一般规模较小,厨房所占比例一般不大,和餐厅面积相比可考虑为1∶2左右,其中主副食加工间面积又至少占整个厨房面积的50%。就餐部分面积可按1.2m2/座考虑,总建筑面积可按2.5m2/座考虑。

(5)其他注意事项 厨房、餐厅上部不应布置卫生间等房间;厨房和餐厅分层设置时,厨房和餐厅应分设各自的交通设施;较大的冷拼间在进入前应设预进间并设消毒处理设施。

5.基本房间

基本房间就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功能部分(例如居住用房、教室、客房、办公室、营业用房等),也是面积占比最大的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房间尺度比例 大多数房间采用黄金比例的矩形房间比较好用,而为了造型需要采用部分异形房间,可作为辅助用房、设备用房、楼梯间或大空间用途。但如果主要房间均采用异形,则一定注意处理好形状、家具布置、交通和结构的关系。普通面积房间一般进深大、开间小,而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可能需要进深小而开间大,以满足自然采光、通风需要。一般单面采光的房间进深控制在不超过窗户上口高度的2倍。

(2)位置朝向 主要房间一定选择好的位置:即有好的朝向、好的景观方向或高的商业价值(部分类型房间还有日照要求,例如住宅卧室、幼儿活动用房、中小学教室、病房、老人居室等),外部干扰小,而且交通方便。另外一定注意房间与对面房间、建筑或周围设施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室之间距离和与操场等距离要求),避免视线、声音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3)采光通风 作为室内环境的基本指标,良好的采光通风也是房间使用的基本要求,所以主要房间除了位置朝向外,外部窗户的设置应结合造型慎重考虑。(www.xing528.com)

(4)开门方式 如开一门,宜贴一面墙边,并留墙垛以利门的固定;开两门,两门宜在同边墙上,而避免对角线方向开门影响使用及家具布置。人数较多的大房间宜开两个双扇门,并朝疏散方向开启(但应注意对走廊疏散宽度的影响)。对于需要穿越的房间(餐厅、展厅等),更需要注意交通路线的组织并避免对角线穿越。

6.特殊功能房间

特殊功能房间主要包括使用人数较多的会议室、报告厅、多功能房间和使用功能特殊的观众厅、演播厅、体育场馆等,一般均有专门设计规范要求。特殊房间设计的重点是要处理好位置、交通、形状、功能和结构的关系。

(1)位置与形状 特殊房间的位置一般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较大规模人数房间宜选择在低层靠外或者独立设置,并设单独的出入口,但对于用地紧张的建筑,也可设在其他楼层,但一定注意与其他房间在结构、层高和消防疏散方面的协调。

特殊房间的形状经常会和造型变化相结合,特别是独立的报告厅、大会议室等,所以其形状相对会较为灵活、复杂。但整体还是应尽量规整,避免出现过于异形和长宽比例过大的房间,以免影响家具布置和使用。另外如果有视线要求(会议室、阶梯教室、报告厅、观众厅等),内部一定不能有影响视线的墙、柱等,而且人数多的房间还要进行视线设计。

(2)空间与附属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房间的层高要根据房间面积、有无起坡、结构形式、空调形式、装修标准等统一确定,过高则感觉空旷、浪费,过低则显得压抑;二是一般这种房间需要配置部分辅助房间:例如报告厅会附属放映室、控制室、卫生间、储藏室和贵宾室等。贵宾室需要和主席台靠近,并有独立出入口和卫生间;放映室设在与主席台(舞台)对面的位置。

(3)交通和疏散 在交通和疏散方面,特殊类型的房间需要统筹考虑内部通道、出入口和外部通道的设置。内部通道宽度应适合使用人数和最低要求,相互之间应该连通且和出入口直接相通,房间出入口数量方面要比常规多,而且应均匀分布,门的开启应朝向疏散方向,且1.4m范围内不能直接有台阶。外部通道(周边走廊、楼梯)的宽度要根据使用人数适当增加,特别是出入口附近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主要考虑满足集中出入、休息和停留的需要。

(4)结构方面 对于某些大空间房间,其结构形式需要在方案阶段仔细考虑,根据其所在位置来确定合适的结构。重点是考虑屋盖结构做法、尺寸对层高影响以及对疏散和与其他部位的高度协调问题。例如体育场馆的层高确定除考虑体育活动需要的净空间尺寸外,还要加上结构、设备或装修等占用的尺寸。

(5)物理环境 由于特殊房间一般面积较大,使用人数多,所以还要慎重考虑内部物理环境的优劣,包括尽量有自然采光、通风和景观条件。对于部分特殊房间(例如画室、书画展厅、档案室、书库等对光线有特殊要求,不能有直射阳光;部分体育项目对采光、通风有限制要求;剧场电影院有光线要求),这时就需要注意房间位置和窗户的设置。

7.视线设计

对于有观看要求的建筑,例如观演类、体育类建筑和使用人数较多的教学类和会议类空间,普通平地面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视线设计。视线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和看得舒适。

看得见是指避免前排障碍物(包括观众和栏板等)遮挡后排观众的视线。设计主要目的是避免在观看者与舞台(主席台)上的视点(或人员)视线间形成遮挡;看得清是控制最远端观众的视距,主要是根据空间性质确定最远点,满足观看不同尺度、行为的清晰度;看得全是控制前排两侧观众和最近处观众视线,两侧观众是受台口影响不能看到全部,最近处观众则是人眼的水平观看角度有一定限制,满足使用的舒适性;看得舒适是指在观看角度、方向、走道及座椅尺寸等方面需要进行控制。

在方案阶段,视线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视距控制、视线升起和视角(左右角度和俯视角度)三方面。

(1)视点 视点是代表被观看区域(对象)的最不利点,不同建筑类型对视点选择的要求不同,这在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规范里都有相关规定(电影院、剧场、体育馆等)。例如剧院等演出类建筑一般以舞台台口内侧中心线与舞台台面交点为视点;电影院以银幕下沿作为视点;体育馆不同方向观众席以近端场地边缘为视点;报告厅虽无明确规定,但应保证能看全主席台。另外视点也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视距控制 进行视距控制的原因是满足视觉生理学的要求。距离30m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尺寸为9mm。而根据观看对象的细节不同,对最远视距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歌舞剧场最远视距不超过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超过28m。

(3)视线升起(图5-15、图5-16) 视线升起是满足看得见的基本要求。但视线升起问题不是简单计算就能解决的,因为视线升起会带来层高、后排座椅下部空间的利用和室内外高差处理等问题,所以需要统筹考虑。

简单的视线升起设计一般采用连线法,需要三个步骤:首先要明确基本信息,包括确定视点位置、隔排还是每排升起、第一排观众位置及排距;二是根据视线升高常数(成年人眼睛至头顶距离的平均值为0.12m)和坐高(成年人坐下时地面至眼睛距离为1.1m),以此作为固定值,从视点和第一排观众头顶连线,延伸后与第二排(如隔排升起则是第三排)观众眼睛形成交点,从交点往下1.1m则是地面标高;然后依次类推,逐渐到最后排观众。

由于每排升起起坡较大,和周边地面(楼面)标高难以协调,一般都采取隔排升起方式。具体计算方式包括图解法、数解法、分组折线法和模拟法等(详见《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版第四分册)。

978-7-111-60717-5-Chapter05-16.jpg

图5-15 正常人的坐姿参数

978-7-111-60717-5-Chapter05-17.jpg

图5-16 视线升起示意

(4)视角 视角控制包括水平视角(眼睛与舞台台口两侧或者银幕侧边连线夹角)、垂直视角和俯视角,水平视角小于30°时,观众分辨形状能力迅速减弱,水平视角大于120°时,则不能看清全部区域。

一般剧场建筑前排座席水平视角在90°~120°;电影院前排座席水平视角在40°~84°,垂直视角(视线与银幕上下边连线的夹角)不超过25°,宽银幕不超过32°;阶梯教室学生看黑板的垂直视角不超过45°。

俯视角也是一种垂直视角(视线与视点及地平面连线的夹角),如果座席升起过陡,俯视角过大时,对观众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剧场建筑俯视角后排不超过25°,侧排不超过35°。

8.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作为满足机动车停车需求的空间,一般到高年级才会涉及,也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但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重要。地下车库的关键指标是停车数量(一般按小型车计算),主要和建筑类型、规模和当地规划部门要求有关。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出入口位置、交通组织、停车方式及结构处理等内容(图5-17)。

城市住宅及大中型公共建筑场地停车位参考标准

978-7-111-60717-5-Chapter05-18.jpg

图5-17 停车数量配置参考

(1)出入口及坡道 车库出入口的设计较为关键,特别是用地紧张的项目,更需要多方面考虑,主要涉及位置、数量和车道宽度等因素。出入口位置应和场地主入口及内部车道联系方便,通常考虑尽快把车辆引入地下,但应适当远离建筑主入口,避免影响交通和建筑形象。出入口数量和停车数量及建筑类型直接相关,在《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内有明确要求(表5-3)。

表5-3 车库出入口和车道数量

978-7-111-60717-5-Chapter05-19.jpg

坡道是连接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的通道,主要涉及车道宽度、坡度和长度问题。车道宽度一般单车道4m,双车道7m。车道坡度直线段不超过15%,曲线段不超过12%,但只要坡度超过10%,车道两端和平地面衔接的部分就需要进行缓坡段处理以避免底盘的刮擦,缓坡段坡度一般为中间坡度的一半,并且长度应大于3.6m。坡道整体长度和室外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之间的高度有关,特别是需要有覆土做地面绿化的建筑,坡道更是会很长,这就更需仔细研究坡道设计。

(2)内部交通 车库的关键是内部交通的组织,或者说车道的设置,同样面积采用不同的交通、布置方式其停车数量和使用方便性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多方案分析、比较以达到最经济。设计内容主要涉及车道布置方式、宽度等问题。

第一是注意入口坡道和车库内车道的衔接,两者衔接应简单直接,可采用直行或者直角右转弯相连的方式,避免调头或左转连接;二是车库内车道宜环形相通,避免过多、过长的尽端式车道;三是尽量保证每条车道两侧都有停车,避免一侧停车带来的不经济。

车道宽度主要和车辆类型及停车方式有关,规范规定常规小型车两侧垂直方式停车车道宽度最小5.5m(倒车进入),在实际使用中对驾驶人要求较高,另外车型尺寸越来越大,很多地方已经要求至少满足6m宽度。

(3)停车方式及停车位 停车方式主要包括机械停车和普通停车两种。机械停车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立体停车的一种方式,占地少,效率高,但使用不便,对层高要求较高,适用用地紧张、车库面积有限的类型。

普通停车包括垂直式、平行式和斜放式三种。

垂直式是指机动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垂直,是最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在进出停车时需要倒车一次。

平行式是指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是利用路边停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形式。特点:所需停车带宽度最小,驶出车辆方便,但占用的停车面积最大。用于车道较宽或交通较少,且停车不多、时间较短的情况。这种停车方式需要倒车进入,对停车技术要求较高。

斜放式是指机动车车身方向与通道成角度停放,一般有30°、45°、60°三种角度。特点:停车带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有所不同,适用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车辆出入方便,且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有利于迅速停车与疏散。缺点: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方式要多,特别是30°停放,用地最费。

上述三种应用最广的还是垂直式停车,其他两种作为辅助停车方式。普通停车每个车位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30~40m2。影响其占地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柱网大小、停放组织合理与否和上部是否有建筑。特别是上部有建筑的地下车库较为复杂,更需要统筹考虑结构、停车方式交通流线以及停车区域和设备用房的关系,以提升其经济性。

(4)结构类型及层高 地下车库一般采取框架结构,但不同柱网尺寸对停车数量和停车方便性影响较大。不考虑上部结构,理论上柱网开间7.8m(柱宽<0.6m)可以满足停3辆小型车(车位长宽尺寸4.8m×2.4m),但考虑两侧柱的影响及实际使用,柱网开间一般会选择8~8.4m。

车库层高影响因素较多,一般采取反推法进行设计:即根据车库最低净高要求加上设备管线、消防管线、结构高度和有无覆土等确定,特别是顶板结构形式和有无覆土对高度影响较大。如果是普通停车方式,一般3.6~3.9m层高就能满足要求,但加上地面绿化和地面管线,还需要增加1.2~1.5m的覆土厚度。

(5)消防要求 地下车库也需要进行消防设计,主要满足车库防火分区划分和内部人员疏散要求。由于地下车库都会采用自动喷淋和报警系统,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一般不应超过4000m2,每个分区内需要考虑送风机房和排烟机房各一间,每间面积约30m2,两机房位置不能相邻,且机房上部有井道出地面后能和室外相通(便于向车库送风和往外排烟)。

人员疏散则要求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车库最远点的疏散距离不能超过60m,而且不能借用汽车坡道。如果是住宅下部的车库可以借用住宅楼梯疏散,如果是独立的车库则可在两个防火分区交界部位共同设一部直接出室外的楼梯,并采用防烟楼梯间。

9.相关设备用房

设备用房是保障建筑正常运行的水、电、暖、空调和消防设施的控制用房。在普通小型建筑里,这些用房数量较少,但在高层和复杂建筑内,这些用房数量和面积需求会非常多,也是在方案阶段必须考虑的。以普通高层建筑为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表5-4):

表5-4 普通高层建筑设备用房面积及位置一览表

978-7-111-60717-5-Chapter05-20.jpg

(续)

978-7-111-60717-5-Chapter05-21.jpg

注:机房净高要求:锅炉房6.0m,变配电室4.5m,电梯机房3m,制冷机房4.5~5m,中水处理间5m,水泵房3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