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事故爆发的源头;是能量、危险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2.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1)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2)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况,例如,物质的压力和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种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就是热能;又如压力容器,其敏感触发因素就是压力升高。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的。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3.危险辨识度
危险辨识度是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其性质就是找出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管理缺陷。
(二)危险源分类
1.根据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根据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和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引发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2.导致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按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将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或生理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其他危险源六类(表5-1)。
表5-1 危险源分类表
续表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
(1)询问交谈。企业中从事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其所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的第一、第二类危险源。
(2)现场观察。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完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3)查阅有关记录。查阅有关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从类似的企业、有关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可辨识出本企业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分析生产过程中每一位成员的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6)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生产设备及过程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www.xing528.com)
(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检查和控制的技术。它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
(8)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9)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故障树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眼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不足以全面辨识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七种类型,即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2.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可分为辨识方法及辨识单元的划分、辨识和危害后果分析。
(1)对辨识对象应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了解。
(2)找出辨识区域存在的危险物质、危险场所。
(3)对辨识对象的全过程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4)根据相关标准对辨识对象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5)对辨识对象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进行分析。
(6)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参考分级,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危险源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7)划分辨识单元,并对所划分的辨识单元中的细节进行详尽分析。
(8)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控制和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率提供基础依据。
3.辨识危险源的步骤
(1)辨识准备。
①确定分工。
②收集识别范围内的资料。
③列出识别范围内的活动或流程设计的所有方面。
(2)分类辨识危险源。从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及管理措施六个方面进行分类识别。
(3)划分辨识单元。辨识单元是分类辨识危险源的细化,可以按照工艺、设备、物料、过程来细化;同类的过程或设备可以化为一类识别对象;识别对象不宜过粗或过细。
(4)危险源的辨识。先找出可能的事故伤害方式,再找出其原因。
(5)填写危险源登记表。
4.危险源辨识的结果
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通常是列出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或生产条件清单,见表5-2。
表5-2 危险源辨识结果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结果确定适当的范围和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的范围与复杂程度直接取决于辨识危险源的数量与类型及对它们的了解程度。如果有些危险源的范围不清楚,在开展安全评价之前则需要开展另外的研究或进行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