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五大关键
1.三观正确,态度真诚
华中师范大学有一道题,小组讨论食品安全问题,一位考生这样说:
“我想拿我身边的实例来说。我的父亲就是一个食品行业从业者,他的企业生产的小零食主要是针对乡镇,而且也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在他带回家的厂里的产品中,他却告诉我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这说明这样的小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说他没有什么大追求,只要这个厂还能赚钱供我上学买房就行(大家笑)。所以,我觉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家都志向高远……”
作为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父亲,生产出自己都不吃的食品,而考生在此却没有明确表达批评意见,反而博得大家哈哈一笑,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失误。虽然该同学之前引经据典,表现优异,但此处在价值观方面的硬伤,使他以1分之差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还有一位考生,在回答“对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你怎么看”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只不过是一个事实,两国各自有各自的表述。”对于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竟持这么随意的态度,暴露出价值观方面的严重问题。大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印象:这位同学缺乏爱国精神,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面试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价值观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否则很可能一票否决。
2.熟题求深,难题指路
有些题目,很多学校几乎每年都考。比如:
你为什么报考某专业?
你喜欢读什么书?
……
回答这类题,千万不要满足于从书上、网上找所谓的“正确答案”。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答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和新意、深意来。
请看下面关于读书问题的回答: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虽然它不像《三国志》那样完全依据史实,而是一部夹杂作者个人情感的小说。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绝对名副其实。《三国演义》中提到最多的必然是“英雄”二字,无论是刘备曹操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还是孙权鲁肃抵足夜谈评江东名士,都体现了三国时期独特的英雄观。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在书中,英雄是多种多样的,豪情万丈如曹操,或足智多谋如孔明,或狡猾诡谲如贾诩,而他们无一不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代,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而生于现代,不可能如曾经一般开疆扩土、建功立业,但只要能为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那么你就是英雄。这就是《三国演义》交给我的英雄观。
这段文字信息量很大。首先它比较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差异,指出《三国演义》并不完全依据史实,而是一部夹杂作者个人情感的小说,有着突出的文学价值;接下来重点谈到了作者的英雄观,利用细节引出英雄观的话题,然后运用设问,给英雄定义;最后从古至今,提出要为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以此作结,颇具震撼力。
总之,这个回答有知识,更有见识,有细节,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又极富气势,可以作为回答这类题的样板。
自主招生的特点决定了题目一定是有难度的。设想有甲乙丙丁戊五个考生,都去面试,面对难题,四个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五位考生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看:
甲一脸的痛苦,仰头看天,手挠头皮,想了半天,一直没反应;
乙很干脆:我不会!
丙:对不起老师,这个题我不会。
丁:对不起,老师,这个题我不会,能不能换一道题?或者给一点提示?
戊:对不起老师,这个题我说不出答案是什么。但我感觉这是一道考察***的考题,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第二,……不知道我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老师指正。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怎样给上面五位考生打分呢?甲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折磨自己的同时也在折磨考官,自然不能得分;后面几位考生虽然不会回答,但都有和面试官的沟通,多少都可以得一点分数。最后一位考生虽然也不一定能说对,但他做了尝试,调动知识积累,明确答题方向,说出了考虑问题的角度,并尝试作了解答,并且最后客气地“请老师指正”。即便他答得并不对,肯定也是可以得到一些分数的。
请看一个具体例子:
你认为中国的离婚率是上升还是下降的?(2017中国海洋大学)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是一道非常难的题目。在你确实不知具体怎么回答时,你可以怎么做呢?请看考生的经验总结:
此时我的内心已经接近崩溃边缘了,因为我对这个问题一点都不了解。我就对我所生活的美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做了简单阐述,再阐述了中国家庭的生活环境,经济负担在减少,然后得出我认为中国的离婚率是处于下降趋势的结论。当我回答完后我看到三个老师都在微微点头才放下我悬着的心。但是,事后我通过询问和调查知道,中国的离婚率其实是呈上升趋势的,所以我认为,自招的问题其实没有所谓绝对的对错了,只要你能在你阐释答案时有一定的合理性、逻辑性、思辨性,那你的答案就是一个好的答案。
由此可见,很多面试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回答的过程中,能否展示你的知识面、心理素质以及清晰的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3.精析原因,揭示实质
对问题的分析,从原因、实质两方面入手,分析原因,揭示实质,也可以揭示后果,分析论证就会深刻,而不是流于浅表。
如北京理工大学面试题:
张悟本行骗后,很多人不再相信中医,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悟本以养生的名义行骗是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考生只有了解张悟本所谓的用绿豆治百病、吃生茄子治病等,其实质是打着中医的旗号来行骗,是欺骗患者、捞取钱财的行径,与中医治病根本是两码事,才能指出“很多人不再相信中医”的认识误区。再如中国人民大学面试题:“养生大师越来越多,有的是骗子,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问的角度虽有不同,但内容是相近的。
4.引经据典,言必有据
论述的关键是说理。因此言必有据是基本的要求。在分析齐白石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时,我们就可以用“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创新”来作理论依据;论证要不要告诉绝症患者实情,可以秉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权”的原则,做出理性的答案。如果在分析论证时能引经据典,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会向考官显示你的渊博,当然可以增加你的得分。2015上海财经大学有道题:你对今天的致富方式有何看法?有位考生在回答时,就引用了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答,加强了说服力,更增加了文化含量。
如2017华南理工大学面试题:
人形机器人有什么好处?你对人形机器人有什么看法?你理想中的机器人是什么外形?
考生这样作答:
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增加人们对它的好感,让人们不觉得它是冷冰冰的机器。但是人形机器人也有其弊端,根据“恐怖谷理论”,人对外物的好感随其与人类的相似度增加而上升,但是当它极像人类而又不是人时,人类会对其产生极大恐惧。所以人形机器人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甚至会导致社会危机。我理想中的机器人是不具备固定的外形,因为机器人的本质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所以机器人不需要固定外形,它只需要最根本的结构便可以。
这里引用的“恐怖谷理论”,有了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再如下题:
有的人倾向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有的人则感叹人生苦短并追求丰富的经历。请就此谈谈。
考生作答:
选择因人而异,两种生活方式各有利弊。科学工作者往往需要究其一生追求真理,频繁地“体验”变化只会分散精力,最终一事无成;而对于文艺创作者而言,或许丰富的经历极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工作的区别,而更多的是性格导致了他们选择各自的工作。比如有些相对“中性”的职业,如商人、教师等有可能选择任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丰富的生命体验,只是有的人向内期求,有的人在外寻找。正如王羲之所说:“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科学家的生活看似一成不变,在其自己看来却一样“日日是好日”。(www.xing528.com)
回答引用《兰亭集序》里的名言,明显为答案增色。
5.分条陈述,层次鲜明
面试不比笔试,可以有纸墨文本的参看。面试就是在紧张的考试中,在众多考生的轮番轰炸中,考官难免疲惫。层次清晰的答案才能给考官留下清晰的印象。考生一定要养成分条作答的好习惯,否则语无伦次,乱麻一团,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也不一定每道题都要用一、二、三这样罗列,可以说“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可以说“从正面来看,从反面来说”等各种变式。
请看下面题目的回答:
我以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了事故频发的现状。第一,一开始规划建路时考虑不周。公路穿过多处农村居民区,导致许多农民的田地与住宅被公路隔开。农民为此每天要横穿公路多次,无疑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限速措施不够完善。公路极长,摄像头等监控限速装置尚未安装到位,司机往往超速行驶。第三,司机安全意识薄弱。公路处于农村郊区,大部分路段平时并无行人穿过,从而使司机在长时间的驾驶中放松了警惕,最终酿成惨剧。
至于解决方法,我提议:第一,将硬件监控设施尽快安装到位。第二,将公路,至少是事故频发的高危路段改为全封闭式。第三,在必要处建设天桥或地道供农民或其他行人通过,确保安全。
先分析事发原因,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回答时又用“第一、第二、第三”表述,这样的回答极具条理性,于是也体现出了考生思维清晰的特点,必然为面试官所认可。这种“分条陈述”的答法并不难操作,任何考生稍加练习便可掌握运用。
(二)谨防八大误区
1.拘泥而不拓展
这道题看着非常简单,不过考生绝不能只说一个字就算完。本题直接要求考生用一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根据这一个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考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面对考官,考生首先要表现得从容、自信、淡定、真诚、冷静。至于用什么汉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可结合具体情况而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字及其解释要向考官传递正能量,而非消极、悲观、忧愁等情绪。说出这个字不难,难的是接下来对这个字的解释。
同样的,如果要回答美国的建国日,当然也不能干巴巴地说1776年7月4日,理应顺势介绍一下美国建国的历程。
2.空泛而不具体
要举出鲜活的例子,增强论证的力度。很多考生都会说到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往往千人一面,泛泛而谈,不能给考官留下印象。下面的文字则不然:
我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周末,我常抽出些时间去妈妈工作的医院做义工,我用笑脸、耐心还有周到的服务来对待患者和家属。一天的导医工作下来,我口干舌燥、腰酸背痛,虽然辛苦,但想想我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一点点帮助,心中便满是愉悦和充实。(社会实践活动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我曾多次为老家山东苍山县的儿童捐赠图书与文具。(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具体,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有位考生在回答“你为什么喜欢日语?”这个问题时,并没有很高大上地表示“我要通过这个专业报效祖国”“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这类人才”等,而是分了三点:她的姥爷学过很久的日语并给了她启蒙,她自己曾酷爱日本摇滚乐,喜欢一个日本城市京都。相信可以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具体分类分析,比泛泛而谈显然好得多。有些题目还可以在纸上具体演算,或用图展示,同时口头介绍,可能比单纯用嘴描述效果要好。
3.肤浅而不深刻
2013中山大学面试题:你最喜欢中国的哪个节日?
请看下面有人给出的答案:
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一般中国人看得最重的还是春节,我也最喜欢过春节。尤其是小时候,一到春节,不但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吃到很多好吃的,而且还能放很长时间的假,最主要的是可以收到好多压岁钱,所以小时候总盼望着春节的到来。长大了也是这样,但现在感觉传统节日的“味儿”越来越淡了,也就春节还有点节日的味道了。
这种回答显然太过肤浅。过年时吃喝玩,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在高校自主招生的考场上,这应该是一个年满18岁即将走进大学的青年的答案吗?这样回答是不是太过幼稚太过随意?回答此题,如果扣住春节的团圆,人与人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谈放下工作,感受亲情、友情;谈体会“年味”,感受传统文化等就很好了。
4.偏激而不辩证
南京大学有道考题,让考生分析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考生分析手机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辩证分析,当然很好。首先,他这样介绍手机的优点: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给人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例如,打电话、发短信、上网……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机可以是指尖上的银行、影院、教室,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另外,在物联网时代,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中将大量嵌入SIM卡,手机将广泛地应用于家庭生活、医疗保健等领域,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在接下来陈述手机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时,就值得斟酌了:
手机增加了人们的通讯消费。手机也会使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界限更加模糊,这种界限越模糊,人们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扰乱课堂秩序,甚至有学生将手机用于考试作弊,影响学生良妤品质的形成;手机严重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们的身体有伤害,尤其是对孕妇的胎儿,有致畸作用。特别是在这个微信微媒体时代,人们更离不开手机,有些人开车时发微信,走路时低头看新闻,造成了众多交通事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多重灾难。
“严重的电磁波辐射”“众多交通事故”和“多重灾难”的说法显然都言过其实,甚至危言耸听。除此之外,考生在分析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时,可以分析并提出消除手机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的可行性措施,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油滑而不幽默
一位考生在参加2015四川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是这样回答“《西游记》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个问题的:
我最喜欢猪八戒。老猪同志虽然没有孙悟空的勇敢、唐僧的善良、沙僧的肯干,却有着自己的率真与可爱。我认为猪八戒非常真实,他代表着现代世人的七情六欲,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试想,这样的话从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嘴里说出,考官是不是会会心一笑?当然,如果该考生能简单谈谈猪八戒的缺点,效果会更好。当然也要考虑到,这毕竟是严肃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幽默要适度。
6.暴露个人信息
很多学校要求考生不能暴露个人信息,不能暴露考生所在的学校乃至地区,否则视为作弊。对此要做好准备。
7.卖弄学问,不懂装懂
在面试时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使用一些你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概念。2016年,有一位考生参加武汉大学数学院的面试,结果他非要用导数做题,老师就问什么是导数,这又牵扯到极限,而这些在没学过数学分析的时候是很难说清的,最后他就因为面试成绩不够而失去了优惠资格。
请看一位考生的切身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卖弄一些自己只知皮毛的知识,否则被问到却答不上来就很尴尬。记得当时有人以身犯险,说自己喜欢基因,又秀了几个专业名词,然后教授们开始围绕这些提问,这位同学支支吾吾说不明白。这是血的教训,切记切记。(2015武汉大学)
8.害怕压力,不敢坚持
有时考官会对学生进行压力测试,考生对此要有心理准备。2016年武汉大学数学院的面试中,考生就有这样的经历:
第一题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的题目。它给两个sinnπ,两个cosnπ(具体n为不同分数)要求比较这四个数的大小,只需数形结合一下即可轻松解出,不过在我说完答案后老师皱着眉头重复了一遍我的答案并问我是否确定,当时我觉着面试有10分钟限制加上题目较易,就自信地确定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其中一个老师脸色就更难看了。面试结束后我又重新做了好几遍那道选择题,确定自己没有做错,所以老师可能只是故意做给我看的,只是想考验一下我的心理素质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