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学问。具体地说,教育学研究有关教育的理论和目的、教育原则等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它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和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研究,从而揭示其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本科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主要课程开设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此专业一般主要是由师范类院校专门设置,但目前也有一些综合性院校开始设置这个专业或一些相关专业,如教育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它们与教育学专业一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学毕业生并不以某个学科的教学为主要工作,该专业培养的是教育行政人员,他们主要到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如省、市(地)、县教育局,中小学管理部门等。当然,有的也兼做公共科教学工作或班主任工作;也可以到出版社、电视台、网络媒体做编辑工作等。嗅觉迟钝、口吃、仪表或仪态欠佳者慎报。
如果有志于到学校当老师,建议报考师范院校的中文、数学、物理等专业。
关于“双一流”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师范类):首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一流学科: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备考指南
教育学专业的自主招生考察,一般包括对考生基本素质特别是教师潜质的考察,以及对学科专业基础的考察,可能还会涉及对教育现象的评说。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的笔试和其他类一样,是综合测试;面试先是回答两个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然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话题是“中学生出国留学问题”,依然和教育话题有关。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没有笔试,只有连过七关的面试,除了考察教师潜质外,其他六关分别是考语数外和理化生(文科是政史地),考察的是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难度不大,但很全面。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自主招生也是只有面试: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依然围绕教育话题展开。
总体来讲,师范类专业自主招生考试,一般会考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及运用,面试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潜质和综合素质。大体如下:
①仪表仪态;②口头表达;③书写展示;④专业素养与潜质;⑤特长展示;⑥思维品质。
对于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来说,应该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1.注重仪表仪态,要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
2.口头表达清晰,普通话规范。
3.汉字书写规范,会画简笔画。
4.具有一定的文学解读能力。
5.训练基本的表演、朗诵能力。
6.练好一两种特长。
7.能应对各种可能的教学突发事件。
8.对社会热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要有自己的见解。
下面是一位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的考生的经验谈: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我的回答是“我一心向往东北师范大学并来到这里参加考试,正是因为东师的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令我印象深刻”,考官们听后纷纷点头,并让我在黑板上书写这句话,我的字并不好,但我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写完转身伸出一只手像老师上课那样,面朝考官,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最后这个表现,老师们非常满意,考试结束后再次见到考官时,老师居然跟我打招呼了,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总结下来,这位考生获得高分的要素有:
1.回答最喜爱的话是哪句时,巧妙地融入东北师大的校训,说明这位考生是一个有心人。
2.板书工工整整,一笔一画,态度认真。
3.写完转身伸出一只手,像老师上课那样,并抑扬顿挫地读出来,有教师范。
以上这些都能看出这位考生具备良好的教师潜质。
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自我介绍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教师潜质,具体可以看下面的案例,并研读括号里的分析。
案例: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汪孟昕,来自孔孟之乡山东济宁(文化底蕴)。我生长于教师之家,从曾外祖父起,家里一共有7位教师(“7位教师”的说法一定能让考官印象深刻)。为人师表的理想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然奠定(顺理成章)。
我热爱学习,尤其喜欢数学和英语。在山东省高中数学竞赛中,我荣获了一等奖;我还在学校英语辩论赛中荣获“最佳辩手”称号(硬件展示)。
我曾多次为老家山东苍山县的儿童捐赠图书与文具(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具体,展示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前年学校110周年校庆(暗示学校底蕴深厚)中,作为迎宾组的一员,我引导校友参观校史馆(体现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活动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去年,我的表哥付硕考入西南大学(感情牌),我被学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度夸赞学校)所吸引。我渴望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在这里圆我教师之梦(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点明想报考英语师范专业,可谓水到渠成)。
谢谢老师!
了解《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汇编成《论语》,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孔子的教学方法:善于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的过程、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学”“思”“行”的结合;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注意关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培养,向学生传授“知”“仁”“勇”三方面的知识。
孔子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作为一个教师,具有个人人格的感化力,他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孔子所要求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做教师的标准。
孔子论教育的名句
1.有教无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不学礼,无以立。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走近教育家魏书生
魏书生,当代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始终不离教学一线,坚持32年在杏坛不辍耕耘。代表性论著有《班主任工作漫谈》等38部。
他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两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他的教学观:
学好语文,他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
“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
魏书生有着哲学家的头脑,有着改革家的气魄,有着未来学家的眼光,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
典题精析
1.谈谈中学生出国留学问题。(2017北京师范大学·无领导小组讨论)
2.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2011北京大学)
【答案示例】
(1)近年来,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出国热。这次出国热的主体除了富豪阶层外,就是高中以下甚至初中以下的儿童。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美英等国一流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有钱父母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2)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待。
就其积极方面来说,早一点去国外,对孩子更早地适应国外的环境有良好的作用。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高中阶段,孩子在高中之前出国,更容易融入国外的文化氛围。
就其消极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孩子太早出国,生活自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太强,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都将面临很多问题;其次,太早出国,不利于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本国的文化都没有吸收完全,便开始学习、接受另一种文化,往往会造成一知半解。高中之前就出国的孩子,如果将来再回国工作或者生活,会在适应本国文化方面存在困难。基于相同的原因,他们一样会对中国文化产生疏离和不解,甚至会出现文化窒息的现象。最后,对于国家来说,高中之前出国的孩子日后定居国外的可能性更大,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才外流。
3.你认为高中生应有的核心素养有哪些?(2017华中师范大学)
【答案示例】
高中生应心怀天下,至少要心怀故土,见到恶现状有改变它的勇气和决心,不做楚狂接舆那样的避世之人,要学习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因为中国正因有着一代代像孔夫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中国灿烂的文明才得以发展传承,中华子孙才得以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骨子里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前面有同学说走出去,高中生是要走出去,当我们走出去时代表着中国,中国人应有中国风范,这种风范来自何处?大部分来自默默滋润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而高中生应该有把这些精粹传承下去的责任意识。
【相关链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教育部在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使自己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使自己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www.xing528.com)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自己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4.诸位刚才提到的都是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但高中生活有它的弊端、缺点,那么在华师大你们认为可以弥补哪些在高中方面的不足呢?(2017华中师范大学)
【考生感受】
在上一个问题中,有多位同学提到,高中学习紧张,学生无暇了解社会,无暇与人交往,人与人之间是冷漠且缺乏沟通的。而我昨天在看考场时,看到华师(我把这个词说得很响亮)有大学生创业活动,还有篮球赛、机器人科技赛,这让我想起三年前与车队一起在青海湖环湖骑行(我不想错过这个独特的经历),一个团队一起奋斗的场景。在华师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相互关心,同学间充满了人情味,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大学是迈向社会的转折,我相信华师会提供许多机会,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我觉得这是华师可以带给我的东西。
5.你认为中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在的学校是怎样做的?(2017华北电力大学)
【思路点拨】
可以扣住核心素养的某一点作答。可以答创造力的培养,也可以答批判性思维训练,但一定要结合实践来谈。
6.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把它写下来。(2017东北师范大学)
【思路点拨】
这句名言的范围并没有限定,如果是教育类的当然很好,比如上面我们给出的孔子的名言。
7.你有一位你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吗?(2017东北师范大学)
【思路点拨】
这道题回答起来很简单,难的是答出亮点。这个老师身上体现了教师的哪些优秀的素质?他(她)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这两点都要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答出来。
8.你希望为教育界的发展带去些什么?(2017东北师范大学)
【答案示例】
我希望我能为教育注入两点新的东西。首先,我会推进感恩教育,把感恩融入日常教学中。北大的教授曾经讲过:“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扬,懂得配合,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而树立感恩意识会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去拥抱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二是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可以加入死亡教育。蓝鲸游戏的存在,让我们惊讶怎会有这么多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年轻易地放弃生命。亲人离去的伤痛,让我们被迫成长。死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热爱生活,找到方向,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爱。这是我希望为教育界带去的东西。
9.谈谈对于初三学生早恋问题的看法。(2017北京师范大学)
【思路点拨】
对于年满18岁的考生而言,这个问题必须正视。
早恋,也叫作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至于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不宜归入早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否定性的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
促成早恋的因素有: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相互吸引;学习压力大;学习失去兴趣,就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一些同学公开早恋带来的诱惑等);独生子女较多;异性之间正常交往较少;还有一些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社会因素(一些影视书刊的影响)。
早恋的消极影响:早恋会影响学业,影响学习风气,还会影响和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青少年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做事不够理性,过早恋爱对一生的幸福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
我们应倡导积极、阳光的交友方式,早恋不宜提倡。对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幽默作答,比如: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急着身边找?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时结果,否则,早开的花可能会冻死在寒天腊月。
10.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没有读完大学,你为什么要来考大学?(2012中山大学)
11.比尔·盖茨、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都是大学中途退学并创业成功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个人成功与高等教育关系不大?高等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2014东南大学)
【答案示例】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负责。在大学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学习,找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锻炼自己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
(1)大学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渊博的老师,优秀的同学,图书馆,阅览室……有着各种资源可以为己所用。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我们的学习能力,让我们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大学校园是一个气氛活跃、思想自由的地方,上大学可以让自己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大学能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使大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大学不但教书,更育人。大学可以培养我们正直善良、诚实守信、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品质,倡导适应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上大学也许不是必需的,但却是一个走向成功的捷径。
盖茨和乔布斯都没有读完大学,但是他们的中途退学是有原因的。盖茨从大一开始,就自觉地开始主修研究生级别的数学课,而且大都得到A。另外,他还选修了研究生的经济学理论课程,并也拿到了A。他痴迷于电脑,并和艾伦创立了微软公司。后来当他回想起自己的退学经历时,还有些后悔,还想重返校园。由此可见,盖茨退学是由于已经有了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而乔布斯退学,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承担高昂的学费。总之,盖茨和乔布斯的退学是由于客观原因所致。
我们现在没有面临与盖茨、乔布斯相同的问题,没有任何客观原因能使我放弃考大学。同时我认为,我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很有限,需要通过读大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境界。
另外,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毕竟是个例,个例不能代表所有人。
12.假如你是中学校长,为实施素质教育你将首先做哪几件事?(2009上海交通大学)
【答案示例】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理念先进,方法科学,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强调精讲精练,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与锻炼时间。
第三,积极推进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推进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鼓励创新创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第四,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而不是仅仅以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评价学生。
【温馨提示】
本题考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回答时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素质教育,然后谈谈作为中学校长为实施素质教育将做哪些事。最好能举出鲜活的例子。
13.重庆一位校长在会议中倡导给父母洗脚,你怎么看?(2010北京大学)
【思路点拨】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父母洗脚可以培养晚辈的孝心和感恩意识。给父母洗脚,只是一种力所能及的微小回报,当然也是一种关爱父母的表现。倡导给父母洗脚,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谦卑和感恩,这对于学生体察父母的辛劳,培养学生的孝顺理念非常有好处。
(2)具体到某学校的做法,在操场上,全校学生各端一盆水帮父母洗脚,场面过于宏大,而且还需要父母在百忙中统一抽出时间来参加活动,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不便之处;另一方面,中学生的父母相对比较年轻,不大需要子女帮忙洗脚。因此,这种“给父母洗脚”就有作秀的味道了。
(3)如果这位校长为了提升知名度而进行炒作,那么“给父母洗脚”也太过形式化和虚假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应该从实际出发,贵在真心与坚持,不能为了炒作而作秀。
【温馨提示】
首先要肯定“给父母洗脚”是美德,同时要具体分析这类倡议的利与弊。我们除了要肯定“给父母洗脚”这一做法,也要敢于质疑,要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事物,客观和公正地评价事物。
14.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请谈谈你的看法。(2012北京大学)
【答案示例】
北大提出这一要求,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孝道历来被我国所重视,“孝”是我国文化传承的精华部分,大学要尽到教育者应尽的责任。当今社会,弘扬孝道是必要的。
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我反对北大这个规定,因为这一要求如同虚设。理由如下:
一,高中学校很难有时间、精力去考查学生在家是否孝敬父母,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成绩等方面的表现。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升入名校。
二,即使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孝敬自己,他们也可能以为这是孩子小不懂事。除非极端的例子,他们是不会把孩子不孝顺的事告知学校的。
再说,学生是否孝敬父母很难界定,没有具体可衡量的标准。
15.优质考生享受优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吗?(2010北京大学)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它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优质化,也涉及教育多元化的问题。
(1)当前,在大、中小学,都有各种形式的“优质生”班,不管是叫实验班、试验班,还是叫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或者是以某个名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其实质都是由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组成,学校以因材施教的名义,给这样的班级配备最好的老师,以便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提高升学率。这种现象会带来很多问题,它片面强调优秀,却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容易导致“马太效应”,拉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受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不利于个体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2)提倡“优质”没错,只要存在评价标准,就必然会有优劣高下的等级之别。但“优质考生”的提法本身不合适。优质,重在“质”,而这个质的标准尚有待商榷。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习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被忽视,这助推了“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
(3)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评价学生的标准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拥有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的人,培养成内心充实而充满力量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变成这种人的潜力,所以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是“优质考生”。对于个体的人来说,除了必须要完成基本的教育内容外,自身在工作技能、知识水平、知识类型追求上,也应该要有更多的选择。
(4)“优质教育”并不是指提高升学率的教育,而是指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善于悦纳自己的社会公民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它不再重点关注学生的成绩好不好,而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活的个体是否充满了生命力,是否拥有追求智慧的好奇心和勇气,是否对人怀有包容和同情。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优质教育。
(5)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尊重生命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再对学生“以分定好坏”,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和均衡化,高考招生政策“向中西部、农村地区适当倾斜”,更多寒门学子、欠发达地区的学子也有机会入读更优质的高校。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为代表的优惠政策也为这些孩子升入理想学校创造了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当然强调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教育可以忽视学生的差异,平均用力,只强调公平而忽视优秀。公平之外还需公正。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成为他(她)本来能成为的那个人,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温馨提示】
名不正则言不顺。回答问题首先就要对题目中的概念进行分析梳理。本题中的“优质学生”就是一个陷阱。
16.请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的理解。(2017合肥工业大学)
【答案示例】
有教无类是一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他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理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主张。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宫敬叔、司马牛;也有很多是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曾参、闵子骞、子路、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以及实践。
真题链接
1.用简笔画画出不少于三样东西。
2.阅读短文,并谈谈你的感受。
3.请从舞蹈、武术、广播体操中选一样进行展示。
4.自选类才艺展示。
5.折纸和画儿童画。
6.你对于老师大声呵斥孩子的看法是什么?
7.家庭环境对于你树立自信心有哪些帮助?
经验分享
20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
2017东北师范大学(师范类)
2017东北师范大学(师范类)
201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2016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