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启示:最美思政课

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启示:最美思政课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知乌兰牧骑的灯坏了,村民们纷纷举起火把为舞台照亮。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赞歌》,是由乌兰牧骑老队员拉苏荣演唱的。[70]乌兰牧骑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大众,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有深入生活深厚土壤的动力。这是对乌兰牧骑60年来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的表彰,也是对乌兰牧骑永作“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鞭策与鼓舞。

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启示:最美思政课

(一)什么是乌兰牧骑的本色

1957年,乌兰牧骑把首演的地点选在了赛罕乌力吉苏木,这里地处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的边缘。从距离上看,从苏尼特右旗文化馆到赛罕乌力吉苏木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这100多公里的路并不好走,有一半以上是沙漠。在当时靠马车出行的交通条件下,即便是天气好,这100多公里路也得走上五六个小时,要是遇上风雪,走上一天一夜也是正常的。夏天,这片沙漠更是无人问津,头上的烈日、脚下滚烫的沙子、极度难忍的干渴,让人望而生畏。

乌兰牧骑为什么要把第一次演出地点选在这里呢?“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这是乌兰牧骑选择演出地点的首要标准。

1957年的夏天,苏尼特右旗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顶着六月的骄阳赶路,拉车的马都累得大口地喘着粗气,看了让人心疼。经过9个多小时的跋涉,队员们终于赶到了吉苏木,村长体恤队员们一路辛苦,提议把演出推迟到第二天,但队员们看到已经有村民围坐在那里等待开演时,便决定演出按时进行!

当队员们搭好舞台,天早已黑透了。这时,队员突然发现随身带的三盏煤油灯,有两盏坏了。只靠一盏灯演出,亮度是远远不够的。得知乌兰牧骑的灯坏了,村民们纷纷举起火把为舞台照亮。为了让火把燃烧得更旺,有的村民甚至用棉花缠在木棍上,再浇上油点燃。要知道,棉花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稀缺的物品,牧民每次拆洗棉衣时,每一片棉花都要被反复利用,不肯随意浪费。可他们却舍得用御寒的棉花来照亮整个舞台!

改革开放后,一些文艺演出团体纷纷转向经济效益更好的商业演出,演员们纷纷“东南飞”去大城市、大舞台的时候,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却始终坚持六个“不分”: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优劣,见缝插针,坚持为百姓演出,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不分时间早晚,接送观众。

从赶马车、骑骆驼,到开拖拉机、坐大卡车,再到乘大巴、流动舞台车……改变的是队员们的演出条件,不变的是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初心使命。

图4-46-4 乌兰牧骑为边防战士演出

乌兰牧骑的舞台虽然简陋,但却是最美的——天当幕布、地当舞台;观众虽然少,但却最广泛。他们赢得了人民的掌声与喝彩!人民需要艺术,把艺术播撒给全体人民,实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才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精髓,也是我们青年文艺工作者要传承的新时代文艺精神。

(二)乌兰牧骑的特色

翻看乌兰牧骑的演出节目单,我们可以明了地看出乌兰牧骑演出的节目散发着浓郁的地区特色、时代特色。(www.xing528.com)

在为基层群众演出的过程中,乌兰牧骑与群众同生产、共劳动,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并根据牧民的生活与情感创作了《挤奶舞》《巧珍养猪》、歌舞剧《朱日和情》……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

文艺创作上,乌兰牧骑不仅注重与人民的生活相结合,还特别重视从草原上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内蒙古人民创造了自己璀璨的游牧文化。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赞歌》,是由乌兰牧骑老队员拉苏荣演唱的。蒙古族长调是草原人特有的音乐语言,但作为一种口传文化,人们在口口相传过程中往往容易丢失一些元素。作为乌兰牧骑的队员,拉苏荣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蒙古族长调传承下去,于是便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50多年来,他用文字形式梳理了长调的传承历史、文化内涵、演唱技法;他坚持走进艺术院校、中小学校为学生授课,希望年轻人能够了解、爱上蒙古族长调艺术,成为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人;他还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唱蒙古族长调,推广蒙古族长调。

在拉苏荣等人的努力下,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70]乌兰牧骑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大众,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有深入生活深厚土壤的动力。今天我们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就是要传承乌兰牧骑扎根生活、紧紧围绕人民搞创作,把“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作为自身文艺创作的方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创作追随大众、服务大众。

(三)乌兰牧骑的红色

除了本色和特色外,乌兰牧骑的第三种色彩是鲜明的红色。

我们说乌兰牧骑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他们的演出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关怀带给草原人民。从成立初期歌唱共产党,到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这些主题都被融入乌兰牧骑的创作中。

“好来宝”是一种节奏感鲜明、唱词朗朗上口的艺术,这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人民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不仅喜欢听好来宝,还会经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儿编成好来宝唱词。

为了让农牧区群众读懂、读透党的十九大报告,乌兰牧骑创作了好来宝作品《十九大赞》:生动的说唱表演伴随着清脆的琴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到千家万户。

2019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这是对乌兰牧骑60年来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的表彰,也是对乌兰牧骑永作“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鞭策与鼓舞。乌兰牧骑用歌曲做宣传,用好来宝讲政策,用文艺打通“基层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