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4.2%。成绩是显著的,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措施越来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国扶贫工作遭遇瓶颈。在这一背景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成为中国式扶贫的基本方略。
位于武陵山区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但受地形阻隔及交通不便的影响,村民的生活十分艰难。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多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76%。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他在与村民的座谈中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73]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这四个大字,不仅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也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大幕。
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为了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国家组织了专门的工作队,历时一年半,为每一个贫困户建立一本明白账。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脱贫措施、扶贫责任人、预计脱贫时间等,在脱贫账本中都写得一清二楚。精准扶贫不仅体现在扶持对象精准,还有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粗放型扶贫模式,实现了国家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历史性转折,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等关键问题。(www.xing528.com)
正是在精准扶贫提出后,十八洞村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村里紧扣“精准”二字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通过发展猕猴桃种植加工生产、腊肉生产、苗绣、乡村旅游等产业,十八洞村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的漂亮答卷。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近1.5万元,所有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