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最迫切的渴望,我们就以中国共产党迎接胜利、回应人民渴望的口号为线索,感受中国共产党口号的力量。
(一)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口号”就是共产党为迎接解放战争全面胜利而提出的,后来被称为“五言韵语”的口号:“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大家可能很诧异,这明明就是一首诗嘛,怎么能跟满足老百姓渴望联系起来呢?这四句诗,每一句都低调朴实有内涵。人民渴望结束战争,但是国民党已经打响了内战,那就“军队向前进”,以斗争求团结,早日让大家过上安定的生活;人民想要过好日子,那推动“生产长一寸”,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想一直过好日子,那就“加强纪律性”,确保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一直走在幸福的大路上;最后,人民怎么相信这些承诺呢?“革命无不胜”直接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接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信心,让前三句的任务布置变成了面向大众、振奋人心的“革命口号”。这个口号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接下来将围绕人民群众的这些渴望,对比国共两党的做法,寻找答案。
(二)国共两党如何回应人民“结束战争”的渴望
面对中国人民“结束战争的渴望”,国民党偏偏要借“戡乱”之名,挑起内战,而且还要“速战速决”。蒋介石的自信是从哪儿来的?当然是美国给的。获得战争支援的代价就是大量美国士兵涌入中国,并且在中国作威作福。“美国士兵坐着吉普车恣意飞驰在各大城市人众稠密的街道上,碰伤和碾毙行人。单以上海来说,据国民党官方统计,从1945年9月12日到1946年1月10日的120天内,就发生吉普车祸495次,死伤244人。”[80]美军还在上海的街道上任意殴打和枪杀中国人。中国人看到外国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君临一切的日子仍在上演,只不过从日本人变成了美国人。
既然战争已经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就只能“军队向前进”,以斗争求团结了。为了顺应人民结束战争的渴望,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指出,解放军要从“自卫战争”转向进攻,用更加积极的姿态把控整场战争的走向,推动战争结束。而且中国共产党深知“军队向前进”不仅仅指解放军在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要扩大同盟军,实现政治上的完全胜利。1948年,国民党在南京上演了“行宪国大”的闹剧,号称要按照宪法选举总统。中国共产党在这场闹剧闭幕的前一天,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可见,与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速战速决”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向前进”是从全民利益出发,得到人民拥护的。
(三)国共两党如何回应人民“过好日子”的渴望
如何回应人民“过好日子”的渴望呢?在国民党亲美政策之下,市场上满是美国货,大到工业品,小到大米、水果等农产品,甚至奶粉都是美国进口的。这是我们用国民经济被卡脖子的代价换来的:民族工业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濒临破产,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日战争,却仍未实现独立自主。美国人胃口大得很,他们眼中是整个中国的市场。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对方领土全境内自由投资、通商和航行。实际上当时美中之间的经济实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井里,中国人怎么可能去美国投资和通商呢?结果只能是美国独享在华种种特权。
国民政府印传单似的印制法币,其结果只能是物价恶性上涨,法币断崖式贬值,老百姓大受其害。蒋介石赶紧出台币制改革的2.0版本,用金圆券替代法币,并限期回收民间的黄金、白银和美元等硬通货。结果换汤不换药,金圆券崩得也十分彻底,又是老百姓出来买单。多重压力下,国统区工商业纷纷倒闭,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反而是官僚资本控制的进出口商借销售洋货数钱数到手抽筋。这样,人民对“过好日子”的渴望被国民党政府踩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践踏。(www.xing528.com)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好日子”最淳朴的想象就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中国共产党提出“生产长一寸”并且大力推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分得土地的农民相当激动,生产热情相当高涨。这种热情直接转化为生产的结果。1948年统计显示,东北地区的合江省(也就是今天黑龙江佳木斯周边的地区)土改后,老百姓家里也有余粮了,“除缴公粮及以粮换盐、换布外,每人尚有余粮六斗至一石”[81],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就是有75斤到135斤的口粮。百年来,只有共产党认真地回应了人民的土地要求,于是人民更支持共产党了。合江人民“从1946年9月到1948年10月,共输送子弟兵62000余人到主力兵团”[82]。千千万万翻身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生产增长了,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初步实现了,工农联盟更加牢固了。
其他阶级的革命群众就不想过好日子了吗?当然想。中国共产党既然倡导统一战线,就没有忘掉任何阶级的革命群众。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83]共产党不仅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做的。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接管石家庄时,就厘清“家底儿”;1949年1月,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恢复与发展,我们又厘清“家底儿”,私营工业涨幅约120%,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建设的成果十分喜人。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从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中尝到了甜头,那种激动的心情,本质上跟农民获得丰收是一样的,共产党倡导的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四)国共两党如何回应人民“一直过好日子”的渴望
如何回应人民“一直过好日子”的渴望呢?当人民在乱世中过得十分悲惨时,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却通过贪污腐败过着极其奢靡的生活。蒋经国也曾雷厉风行地开展“打虎”行动,可是当遇到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时,也只能悄然作罢了。人民看到这些,对政府的信任,也一样作罢了。国民政府内部钩心斗角,外部打压民主党派。指望这样的政府带领群众追求幸福,基本就是痴人说梦了。
中国共产党明白要想让人民一直过好日子,领路人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因此提出了“加强纪律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解放全中国,让全中国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工作重心需要从乡村重新回到城市,必须克服游击战争下的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加强纪律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万一犯了错误怎么办呢?中国共产党也不是没有犯过错误。比如,刚攻下石家庄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接管人口规模在2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很多士兵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是共产党管理的城市了,他们看到这么多的物资,第一反应就是搬回解放区,救济那里的“穷”生活。解放军看到有那么多的城市灾民生活贫苦,还招呼他们一起来搬物资,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中央工委专门派人到石家庄进行调查研究,并向中央作了“关于收复石家庄经验的介绍”的专题汇报。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接管大城市的第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报告。中共中央立即将这个报告转发各解放区,各解放区从中吸取教训,纷纷强调城市工作纪律,新解放城市的接收工作也越来越顺畅。面对错误,共产党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国民党则听之任之。人民会相信谁能够带领自己一直过好日子呢?
(五)从“任务布置”到“革命口号”
正是有了前面的努力,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也就喊出了口号的最后一句“革命无不胜”,表露出我们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迎接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信心。我们虽然没有全美系的装备,但是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战争中,“气势汹汹地发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一闯入解放区,就发现自己陷入十分孤立的境地,消息不灵,情况不明,时时遭受袭击,进退失据,难以自拔”。[84]战场上,大量国民党军官和士兵投诚起义,并不是共产党用了金钱、名利、美色等手段引诱过来的。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感召下,加入人民的阵营中,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共产党更有底气喊出这句“革命无不胜”。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毛泽东在1949年的新年献词中豪迈地说:“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85]
有些人觉得“革命无不胜”是为了凑够四句才写上去的,其实并不然。这五个字大气豪迈,不仅有力度,而且有温度。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五言韵语的前三句更多是政策指导或者任务发布;有了这一句,它才成为一部蕴含巨大力量的“革命口号”,朗朗上口,更表明获得人民支持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