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成功的基础在于战役前两年已经开展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农民发自内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为支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这种情况,淮海战役总前委立刻成立专门的支前机构来解决问题。支前机构一经成立,立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厘清了农民的实际困难。淮海战役后勤部部长刘瑞龙的日记中言:民工吃不饱饭,且不及时;甚至喝不到开水,睡不妥[62]。这为支前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成功的基础在于战役前两年已经开展的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拉开土改序幕。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公布施行,广大农村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改运动。不到两年,北方近1亿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正如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意识到的那样: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61]。土地改革使农民发自内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为支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土地改革已经完成,但有的地方民众支前热情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淮海战役总前委立刻成立专门的支前机构来解决问题。支前机构一经成立,立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厘清了农民的实际困难。第一,农民不愿出工是因为耽误农忙。山东省莒县农民常年出工造成自己家里土地荒芜,到了春天全家挨饿。第二,支前民工待遇差,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淮海战役后勤部部长刘瑞龙的日记中言:民工吃不饱饭,且不及时;甚至喝不到开水,睡不妥[62]。(www.xing528.com)
调查还发现,农民除了在这些个人生产生活方面有困难,还对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不满,而这是人民不愿出工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工作中出现了强制摊派现象。正如陈毅在报告中写的那样:村干部禁止农民、大车、牲口远离家乡,以便随时征用[63]。其次,基层干部还脱离群众,一些基层干部给自己及亲朋好友寻找逃避出工的机会。最后,基层缺乏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用轮流或抓阄等办法让群众出工。这为支前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