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下的地理与经济联系繁荣合作

经济全球化下的地理与经济联系繁荣合作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抹平”一切疆界和地理空间的约束限制,让商品、资本、技术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变平了。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确实把世界变平了,“变平”的世界更加繁荣。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写道:“500年前,哥伦布运用当时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环球航行,他的安全返航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年后,我在班加罗尔,却听见曾经在印度顶级高等学府接受教育,熟知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工程师告诉我,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并不是要否定哥伦布的地理贡献,而是在描述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抹平”一切疆界和地理空间的约束限制,让商品、资本、技术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变平了。当下,人类经济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世界越来越平了。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虽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早已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变平的世界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第一,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某一件商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立生产出来,而是由多个国家协作生产。比如,一部苹果手机的生产就是生产全球化的生动缩影。美国博通的触控芯片、韩国三星的显示屏、日本索尼的图像传感器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涌入位于中国的富士康工厂,由中国人的巧手完成组装,再飞往纽约、伦敦、东京、新德里、墨尔本等全球各地的“果粉”手中。实际上,不仅仅手机,飞机、汽车等许许多多商品都在不同国家进行协作生产,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全球协作的大工厂。

第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总额开始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今天的国际贸易频繁到什么程度了呢?有人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只鸡也可以全世界拆着吃,怎么拆着吃呢?因为不同的国家喜欢吃的鸡的部位不一样,一般来说,美国人喜欢吃鸡腿,日本人爱吃鸡胸,中国人对鸡爪、鸡脖、鸡翅等有着独特的偏好。这样,我们可以把鸡拆分,鸡腿出口到美国,鸡胸肉出口到日本,而从这两个国家进口鸡爪、鸡脖、鸡翅等。事实上,贸易也确实是这样发生的。在中国,我们既出口鸡肉又进口鸡肉,只是鸡的部位不同而已。这就是贸易全球化。(www.xing528.com)

第三,金融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和信息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金融市场也快速发展起来,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推动了金融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跨国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热情高涨。而与此相应的是,中国金融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始终坚定不移、有序稳步地向前迈进,获得了跨国金融机构的一致点赞。比如,当前中国银行业已实现全面开放,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瑞士银行、荷兰银行等外资银行早已抢滩布局中国市场。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确实把世界变平了,“变平”的世界更加繁荣。习近平主席指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书中富有诗意地感慨道:“在这个平坦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得到了新的力量。全球化使人人都能够参与,不同人种的合作真正变得丰富多彩,犹如天边彩虹。”

但是,全球化不是万能良药,并非只有好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书中也谈道,对许多人来说,世界一点都不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