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以变化求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一开始在中国是“水土不服”的。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它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7]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自由王国”的必要条件。然而,社会主义却率先在俄国和中国取得了胜利,如何在国情相异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等东方国家而言,注定是一个创新性的话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称为“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8]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形态,理应具有普遍的优越性。但事实上,中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www.xing528.com)
伟大的理论创新地指导了实践创新,中国创新成绩显著。中国制造的国际名片变成了中国创造。除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楼等基建成果,“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等,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在创新驱动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守正是创新中的守正,创新是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守正强调的是走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创新提供坚实立场和明确方向;创新强调的是谋发展,社会主义是创新发展的过程,不是自然而成的结果,创新为守正提供了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哲学解答,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的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