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1811—1865),蒙古族人,晚清名将,咸丰、同治年间多次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僧格林沁曾受朝廷之命节制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赴山东与捻军作战。咸丰十年(1860),捻军攻打到临沂城,忠亲王僧格林沁派部将德楞额赴临沂围剿。十二年(1862)捻军再犯临沂境,僧格林沁奉命进行阻击,并亲自率军驻节临沂仲村,令沂州府知府文彬、临沂知县长庚带领地方团练配合主力,分途大举围剿。同年九月,僧格林沁亲率骑兵追击临沂捻军的主力,越过临沂城,至北乡羊栏湖地带将捻军围歼,彻底镇压了临沂全境的捻军。同治四年(1865)五月在菏泽高楼寨之战中,僧格林沁中了捻军伏击,被捻军斩杀。
在与捻军作战过程中,清朝军队均腐朽不堪,只有僧格林沁所率蒙古骑兵剽悍奋勇,重创捻军。僧格林沁战死疆场,令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清政府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葬礼,同治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并在北京、山东、河南、盛京等地建“昭忠祠”。同治五年(1866),僧格林沁的故友、已由兰山知县升任沂州府知府的满族人长庚与兰山知县王其慎援引故例,以“郡绅民”的名义在临沂城内西南隅(现洗砚池小学内)广生宫后楼两侧建“显忠庙”,以旌扬、彰显“僧王忠义”。光绪二十三年(1897),沂州府知府锡良主持在原“显忠庙”的基础上扩建“僧忠亲王祠”。僧格林沁曾率军在临沂驻节、御敌两年之久,临沂本地人尊称其为“僧王”,故而将祭祀他的“僧忠亲王祠”简称为“僧王庙”。(www.xing528.com)
广生宫修建于康熙末年,前院第一座大殿的塑像是商朝的西伯侯姬昌暨后妃像,大殿的东西台子上塑有近百个小泥娃娃,民间相传为文王百子,故称此宫为“广生宫”。扩建成为僧王庙后,庙门上的匾额石刻仍是“广生宫”字样,但“广生宫”庙名反为“僧王庙”所掩。自改称“僧王庙”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会在此举行为期三天的香火庙会,通常连唱三天京剧,百姓称之为“大戏”,附近城乡百姓都来赶会、看戏,热闹异常,因此,僧格林沁在兰山城乡间颇有影响。民国时期,僧王庙一度被改建为学校,又曾募捐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原来的泥塑僧王神像被抬来抬去,最终于1928年被毁坏。后又在该址改设洗砚池小学,近年来改建教学楼,原祠连同地基一并被清理,痕迹不复存在。幸运的是,临沂市博物馆藏有僧王庙门额石刻,正中自右向左横书“显忠庙”三个颜体楷书大字,右侧镌刻“同治六年岁次丁卯仲夏”字样,左侧镌刻“知沂州府事长庚、知兰山县事王其慎率郡绅民立”字样,成为僧王庙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