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军制,兵种分布及军事力量管理

宋代军制,兵种分布及军事力量管理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在军制方面,实行集中兵权与强内虚外的方针。因地方军力少而且弱,故实行募兵制,特别是实行荒年招兵以防反抗的措施,使地方百姓中有不少从军者。兵种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元史·兵志二》载:“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元朝廷在清除了世侯势力之后,针对出现的军事力量真空问题,开始设置山东统军司都元帅府,驻济南,执掌该地区军民科差、调遣军马,处理有关军政事务。

宋代在军制方面,实行集中兵权与强内虚外的方针。因地方军力少而且弱,故实行募兵制,特别是实行荒年招兵以防反抗的措施,使地方百姓中有不少从军者。地方军谓之厢军,内总于侍卫司。王安石变法以后,实行保甲法,即凡家有两丁者,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进行训练,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

北宋灭亡后,金国占领华北地区,曾将军政合一的组织——猛安谋克[2]迁居关内,筑寨于汉族村镇之间,谓之屯田军。当时,金国在沂州设沂州都提控管理其事。

元朝建立后,把军队分为宿卫京师的禁军和驻防各地的镇戍军,镇戍军由枢密院统管。兵种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因山东为“腹里”,故以蒙古军和探马赤军驻守。《元史·兵志二》载:“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元朝廷在清除了世侯势力之后,针对出现的军事力量真空问题,开始设置山东统军司都元帅府,驻济南,执掌该地区军民科差、调遣军马,处理有关军政事务。该机构设有统军使、副使、知事等职。至元二年(1265),移山东统军司都元帅府于沂州。蒙古军都万户府则是至元二十一年由阿术所领蒙古军都元帅府改立的。都元帅府曾统有五个蒙古军万户,其一便是由札剌亦儿部阿剌罕家族统领的万户,该万户组建于征金之际,改立蒙古军都万户府后,仍驻在沂州。天历二年(1329),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更名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也速迭儿因于“天历之变”中拥护文宗图帖睦尔有功,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驻守山东各地的蒙古军及探马赤军,每县多则数万人,少则数千人,是镇压汉族的主要军事力量。同时还特别下令收缴山东地区汉族百姓的军器兵马,不准百姓畋猎、习武、聚众结社、夜间点灯和祈神赛会等,并以严酷的“连坐法”镇压百姓的反抗活动。(www.xing528.com)

元至正八年(1348),京都元帅府分设一部于沂州,以镇压东海郡一带农民起义军。至正十一年,撤销沂州分元帅府,改设兵马指挥使司。至正十六年,在沂州设置河南廉访使司,后又设置分枢密院,以兵马指挥使司隶属,兰山成为当时高级军政机关驻地。至正二十七年八月,原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信调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领本部兵马驻守沂州。十一月,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甲士25万北伐以定中原,首克临沂城。兰山在当时作为高级军事机关之驻地,区域位置显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