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建德六年(577),颜之推应周武帝征召,举家迁往京都长安。北周大象二年(580),颜之推任御史上士,其兄颜之仪任仪同大将军、御史中正大夫。隋朝建立后,颜之推兄弟转而为隋效力,颜之仪受赐爵位新野郡公。颜氏家族继随晋南迁后,实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家族迁徙,琅琊颜氏变成了京兆颜氏。自此之后到五代末的三百多年时间里,颜氏家族经历了十几代人的发展,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出现了如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名震史册的士人,在政治、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颜氏家族真正步入名门望族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隋唐两代颜氏家族中为官者有151人,其中五品以上有43人,通过各种科目考试而登第者有27人。[15]
(一)颜回第三十六代孙
颜回第三十六代孙分别是颜之仪的儿子颜昶,颜之推的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颜之善的儿子颜颐隋、颜偲。其中以颜之推的儿子最为杰出。
颜思鲁,字孔归,通儒学,善训诂,博学能文,隋时为东宫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入唐后,为秦王府记室参军、长宁王侍读、俞岷将军。颜思鲁负责整理了其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书,并为其作了序录。
颜愍楚,隋时做过通事舍人,后被贬,精通音韵训诂学,著有《证俗音略》两卷。
颜游秦,隋时做过典校,唐武德间做过廉州刺史,后因政绩突出被封为临沂县男。任职期间,他抚恤境内,救济灾民,重礼讲道,使民风归于淳朴,唐高祖李渊为此对其进行嘉奖。后卒于郓州刺史任。著有《汉书决疑》十二卷。
(二)颜回第三十七代孙
颜回第三十七代孙中,颜思鲁的儿子们最为优异。颜思鲁长子颜师古,精训诂,善于文事。唐武德元年(618)曾任中书舍人,掌管机密文件,负责为皇帝书写诏命,这一时期朝廷的重大诏令基本上都出自颜师古之手。太宗当朝时,颜师古又奉命考订“五经”。贞观七年(633),任秘书少监,负责校订古籍。后又奉命注《汉书》,《汉书注》成为颜师古一生的代表力作。
颜思鲁次子颜相时,以才学著称,曾任秦府学士,后迁谏议大夫、朝散大夫、礼部侍郎等职,为当时的十八学士之首。
颜思鲁三子颜勤礼,曾任弘文馆和崇文馆两馆的学士。
颜思鲁四子曾颜育德,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校订经史书籍。
(三)颜回第三十八代孙
颜回第三十八代孙中,颜师古长子颜趋庭一支的后代迁回曲阜,成为嫡长孙。颜师古的三子颜光庭注过《后汉书》。颜育德的儿子们则在科举中表现最为出色:颜康成是状元,颜强学和颜希庄都是进士。另外较为杰出的是颜勤礼的儿子颜昭甫。颜昭甫字周卿,通训诂,善书法,对金文和古籀文有较高的造诣,受到颜师古的赏识,成为名震一时的博学硕儒。当时外邦把一刻有二十多字铭文的古鼎献给朝廷,满朝官员无人能读,唯颜昭甫可以通读无遗。此外,颜扬庭、颜光庭、颜益期、颜欣期、颜敬仲、颜中和、颜日损等在仕途上都有所作为,任著作郎、校书郎、详正学士和吏部郎中等职。
(四)颜回第三十九代孙
颜回第三十九代孙中,颜昭甫的长子颜元孙最为杰出。颜元孙字聿修,年少时即聪慧绝伦,寄居于舅父殷仲容家,跟随舅父学习书法,善草隶,常代舅父写书法作品而无人能识破。颜元孙10岁时,长史李孝逸听说他有才华,请与相见,让他作《安石榴赋》,他只沉思一会儿,便拿起笔立刻写成,令李孝逸大为震惊。垂拱初年举进士,此前他从未学过《尚书》,但用了六天时间,便对《尚书》原文全部通晓并为其加注。其省试题目《九河铭》《高松赋》,得到考官刘奇较高的评价:“铭赋二首,既丽且新;时务五条,词高理赡。惜其帖经通六,所以不(原本阙)屈从常第,徒深悚怍。”[16]颜元孙由此名动天下。任长安尉时,按当时的习惯,老吏喜欢用未决的婚田诉讼来测试新官,颜元孙把案宗都垛在台阶上,研足了墨,没到傍晚,一百多件案件就被他处理完了。县令李绾本为饱学之士,看了之后也非常惊骇,让几个小吏分头写都赶不上颜元孙,由此,颜元孙名动翰廷,后迁洛阳丞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唐玄宗李隆基监国时,令颜元孙独掌诰令。唐玄宗登基后,颜元孙受到中书侍郎王琚等人排挤,出任润州长史。先天二年(713)任滁州刺史,后由按察使王志愔举荐,迁沂州刺史,但因拒绝与王志愔联姻被诬告,遂罢归田园。闲居乡间十余年后,起用为濠州刺史,累加朝议大夫、上柱国,得到中书令张嘉贞的器重。开元二十年(732)七月,逝于其子颜春卿任所。颜元孙著有《干禄字书》,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被认为是正字学之祖,另著有文集三十卷。
其次是颜昭甫的次子颜惟贞。颜惟贞字叔坚,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因科考成绩优异,判入高第,授任衢州参军,后代替其兄颜元孙为长安尉,迁太子文学,加勋上柱国。与其兄颜元孙一样,颜惟真年少时跟随舅父殷仲容学习书法,以草隶闻名。此外,颜趋庭、颜敬仲、颜希庄等人的儿子也多有功名,分任县令、参军、校书郎等职。(www.xing528.com)
(五)颜回第四十代孙
颜回第四十代孙中,最为知名的是颜氏三卿:颜春卿、颜杲卿、颜真卿。颜杲卿和颜真卿二人在后文有专节介绍,兹不赘述。颜春卿为颜元孙长子,史书记载其“卓义豪爽,洒脱不拘”,15岁时举明经成绩优异,擢为高第。他记忆力超人,任犀浦主簿时,在一次押运犯人的途中不慎丢失了花名册,但这千人的信息他全部记着,没有一点差错。长史陆象先对此大为震惊,升其为蜀州都尉。后来,颜春卿被人陷害入狱,作《棕榈赋》以自托,长史苏颋读了该赋后赶紧把他放了出来。他为人正直,魏征的远孙魏瞻因罪被判死刑时,他不惧风险,为其求情,使魏瞻免于死罪,时人都折服于他的气节。
除了颜氏三卿,颜允南、颜允臧等也较为知名。颜允南字去惑,是颜惟贞的次子。他少善词名,尤善五言,工书法,以草书和隶书见长。开元十五年(727),颜允南参加糊名的挽郎考试,被判成绩优异,授予鹑觚尉,与颜春卿、颜杲卿、颜曜卿一同为吏部侍郎席建侯所赏重,为时人所羡。他文章写得很好,有一次给从祖姑子刘同昇写信,被中书舍人孙逖惊叹为“古人之作”。后被举荐为朝廷左补阙。唐玄宗曾作《华岳碑》并书,天宝九年(750),命御史大夫王打百本以赏赐群臣,当时获得两本的家族共有四个,而琅琊颜氏就是其中之一,颜允南和弟弟颜真卿分获一本。每到重大节日,宰相以下可以上殿参与朝贺的人不过三十人,而颜允南和颜真卿两兄弟都参与其中,颜允南自己很自豪地写诗道:“谁言百人会,兄弟皆沾陪。”[17]后迁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杨国忠而被贬为襄阳丞,又转为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天宝十五年(756),长安陷落,颜允南随皇帝迁往四川,中丞田良邱是哥舒翰的行军司马,哥舒翰兵败后,田良邱还夸耀说哥舒翰北征没有受挫,只是运数尽了,人神共弃,并不是哥舒翰的原因。在座之人都沉默不语,只有颜允南大声斥责他,众人都觉得颜允南太勇敢了。后又拜尚书屯田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迁司膳郎中。唐肃宗时,颜允南为司封,颜真卿为尚书兼大夫,弟弟颜允臧为监察御史,兄弟三人同在高位,一时无人能比,人人钦慕。不久颜允南又被封为金乡县开国男,加正议大夫上柱国,迁国子司业。宝应元年(762)十一月,颜允南病逝。颜允南一生为人宽厚仁慈,善与人交,为世所重,与房琯、刘秩、李揆、裴士淹等名士交往密切,对其弟颜真卿影响也极为深远,这从颜真卿写的《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颜允南神道碑铭》(全称《正议大夫行国子司业上柱国金乡县开国男颜府君神道碑铭》)中可以看出。他在《颜氏家庙碑》中说:“真卿早孤,蒙伯父暨允南亲自教诲。”[18]而在颜允南的神道碑中,颜真卿首先回忆小时候家里养有一只断腿的鹤,颜真卿在它背上写字,颜允南严厉地批评他说:“此鹤腿断了不能振翅高飞,而你竟然不爱惜它的毛羽,这不是太不仁慈了吗?”这件事让颜真卿终生难忘。在此篇碑文结尾处,颜真卿还综合评价颜允南在其成长中的影响:“至若发虑学文之亲,立身复礼之道,非仁兄之规诲,曷暨所蒙,且有师训之资。”[19]
颜允臧,字季宁,颜惟贞第七子,初为太康尉,唐玄宗天宝十年(751)为延昌县令,以清白闻名。唐肃宗至德初年,颜允臧拜监察御史,质正有气节,弹劾不避强权。不久又出任栎阳令,鞭死作奸犯科的录事,震慑了豪强。唐代宗广德中,拜江陵少尹,卒于任上。
颜回第四十代孙人数众多,且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均较为优异。颜真卿、颜胜、颜式宣、颜方侨、颜顺等都是进士,颜挺、颜说、颜援、颜据、颜揆、颜撰等都是明经。颜阙疑、颜乔卿、颜幼舆、颜舒、颜振、颜枹、颜浑、颜茂齐等都任不同官职,在政治上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除此外,颜曜卿、颜旭卿、颜茂曾等在书法方面表现比较优异。
(六)颜回第四十一代孙
颜回第四十一代孙中,因为颜杲卿事件,颜季明、颜沛明、颜颇等为安禄山所害。史书记载较为详备的是颜泉明。颜泉明,颜杲卿长子,为人至仁至义,行为高洁。安史之乱时,颜泉明奉父命与贾深、翟万德等人带着叛军首领李钦凑的头颅,押送高邈、何千年等进京。经过太原时,太原尹王承业扣押颜泉明的表状,自己呈递表章,把功劳放在自己头上,因此被封为羽林大将军。颜杲卿殉国后,张通幽等人又百般诋毁,使颜杲卿等人蒙受不白之冤。后颜泉明历尽艰难找到颜真卿,告知真相,颜真卿上表,沉冤得以昭雪。至德二年(757)冬天,安史之乱结束后,颜真卿让颜泉明去寻访自家失散的亲人。颜泉明姑姑的女儿和自己的女儿都落入贼手,向其索要三万钱的赏钱。颜泉明先筹集费用赎回姑姑的女儿,等凑齐钱再去赎女儿时,女儿已经不知去向。父亲颜杲卿属下将领的妻儿奴仆三百多人稽留河北,生活穷困窘迫,颜泉明把他们全部带回蒲州,由颜真卿给予资助,并做了妥善安排。颜泉明又到东都洛阳寻访到颜杲卿及部下袁履谦的尸首,当天把二人同葬的尸体分别装殓,护送回长安。袁履谦的妻子怀疑自己的丈夫没有得到重视,打开棺材一看,发现其装殓与颜杲卿完全一样,袁妻感动得大哭。
第四十一代孙还有颜韶、颜觐等人为进士,颜为明经,其余30多人任校书郎、秘书郎、秘书正字、太子洗马、京兆参军等职。
(七)颜回第四十二代孙
颜回第四十二代孙中,颜泉明长子颜诞受到颜杲卿事件牵连,与祖父一起殉国。颜证、颜评因颜杲卿事件受封赏,分别任左内仓曹和兵曹。颜讚曾任工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颜传兴任和州刺史,其他十几人分别任广德尉、金曹尉、睦州建德县丞等官职。
(八)颜回第四十三代孙及以后
安史之乱后,天下动荡不安,颜氏家族逐渐东迁,他们中有的回到建康,有的回到曲阜,有的回到临沂,形成颜氏家族第四次大规模的迁徙。颜回第四十三代孙中的颜旻带着五子及近枝家族东迁,其子颜君佐任金乡丞,其孙颜文蕴回曲阜定居,颜文铎于曲阜城郊购买了一块林地。此后,颜氏家族在曲阜又成为一个大家族。
除此外,据《新编陋巷志》载,第四十四代颜君杰——颜真卿曾孙,即入隋后第九代孙,迁回临沂。[20]
因此,从隋唐五代颜氏家族的发展可以看出,颜氏家族主要的活动范围并不在兰山这一区域,而是辗转于建康、长安、曲阜、兰山之间。唐代开元年间,颜氏家族发展到巅峰阶段,颜回与孔子一同被祭祀,颜氏家族中有多人身居高位。但随着颜杲卿、颜真卿兄弟的殉国,颜氏家族的发展走向了一个低谷时期,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颜氏家族成员无论在文治还是武功方面都归于沉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