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文物古迹及珍贵遗址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文物古迹及珍贵遗址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文物隋唐时期兰山境内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时代存留较少,见于考古报道的仅有些碑刻、铜镜以及钱币、瓷器等。此碑现存于临沂市博物馆。饰有四仙人,其中二人骑兽,二人驾鹤。1992年,鸿福寺遗址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杨佑廷的《费邑古迹考》说状元坟是唐永徽二年状元颜康成之墓。颜杲卿与颜真卿两兄弟遇难后,颜氏后裔在诸满村颜林为二人建了衣冠冢。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文物古迹及珍贵遗址

(一)文物

隋唐时期兰山境内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时代存留较少,见于考古报道的仅有些碑刻、铜镜以及钱币瓷器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下列几种。

隋义主都督诸葛子恒合一百人平吴越主陈叔宝纪功碑。又称诸葛子恒平陈颂碑,隋开皇十三年(593)刻,隋文帝表彰诸葛子恒带领其族子弟100人参加平定陈叔宝战争取得胜利的纪功碑。此碑发现于清代,钱仪吉还为此作赋一首——《诸葛子恒碑》:

兰山昨淘河,隋碑新出土。文违六书体,高仅三尺许。别将与平陈,执讯侈扬诩。都督拜杂号,岂有建义府。子恒氏诸葛,倘袭琅邪谱。缅怀南阳公,管乐让神武。殷莘起三聘,夏康兴一旅。区区俘馘功,奚足绳乃祖。长江映绮楼,君臣日歌舞。但恃任蛮奴,不识韩擒虎。羽书掷床头,何暇三鸣鼓(碑云叔宝犹三鸣其鼓)。首虏一为十,魏法哂自古。争看紫燕归,大酌金罍醑(“紫燕”“金罍”皆用碑中语)。往事重嗟吁,客舍闲坐雨。聊寻点画佳,风烈先虞褚。[4]

图4-1 隋义主都督诸葛子恒合一百人平吴越主陈叔宝纪功碑原石局部

诗中交代了此碑是在兰山清理河道时发现的,高仅三尺多。此碑现存于临沂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马衡先生捐赠的清代拓本,长123厘米,宽80厘米,字体为较为成熟的楷体。

唐代敕处分县令碑。1982年2月发现于临沂市委大院中。石碑有些残缺,大致呈椭圆形,长59厘米,宽46.5厘米,厚11厘米,现存15行209个字,字体端正秀丽,柔中带刚。[5]此碑内容残缺不全,但是《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四《张九龄传》中的《敕处分县令》可补其阙。碑文大意是: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五日,唐玄宗李隆基精选了一批有才干的人补充各地的知县之职,并在朝堂上设宴送行,亲自勉励他们要“理化有声,名实相副”。这番训诫的话被传诏各地遵照执行,当时的县令张仲佺就把这篇诏书刻在石碑上做了座右铭。

图4-2 敕处分县令碑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所藏部分与兰山有关的唐代铜镜。主要有:(1)葡萄蔓枝镜。该镜出土于兰山区后岗头村,圆形,直径9.5厘米,圆钮,花瓣纹钮座,以高圈分成内外两区,内区为葡萄蔓枝叶实,外区为卷草纹。(2)瑞兽鸾凤葡萄镜。圆形,兽钮,装饰华美,为唐镜中的佳品。直径17.8厘米,以连珠纹高圈分内外两区,内区饰六瑞兽攀援葡萄蔓枝及三只雀鸟,外区为葡萄蔓枝叶实、孔雀、鸾凤、蜂蝶交错相间。(3)雀绕花枝镜。菱花形,直径9.6厘米,圆钮。内外区均饰间以四鸟的四折枝花卉,边缘饰花叶纹。(4)祥云瑞鸟镜。菱花形,直径9.8厘米,圆钮。绕钮饰有四鸟,其中二鸟衔蝶,鸟顶有流云,边缘饰花叶纹。(5)仙骑镜。该镜出土于兰山区后岗头村,葵花形,直径11.9厘米,圆钮。饰有四仙人,其中二人骑兽,二人驾鹤。边缘饰花蝶纹。(6)鸾鸟衔绶镜。菱花形,直径14.5厘米,圆钮,饰有四只口衔绶带展翅飞翔的鸾鸟,四周有花蝶相配。(7)盘龙镜。菱花形,直径24.5厘米,饰巨龙盘绕云中,回头吞钮状。[6]

(www.xing528.com)

图 4-3 瑞兽鸾凤葡萄镜 [7]

图 4-4 盘龙镜 [8]

(二)古迹

鸿福寺,又称“洪福寺”“宏福寺”,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诸葛城村东南角的沂河岸边。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所立鸿福寺碑上写“沂郡东北中邱城东有鸿福寺院,创建于唐”,明万历本的《沂州志》指出,鸿福寺是金代大定年间的僧人所建。两说时间不同,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此庙始建于唐代,后荒废,金人又在其遗址上复建的。此寺已毁,仅剩下几块残碑,一尊石狮子和一株唐代的银杏树。这株唐代的银杏树高34米,胸径3.43米,树冠东西25米,南北18米。其基部还生有3棵高约25米的子树,这种景象被称为“母抱子”。1992年,鸿福寺遗址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4-5 鸿福寺银杏树[9]

状元坟。状元坟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古城村东南500米处。清代杨佑廷的《费邑古迹考》说状元坟是唐永徽二年状元颜康成之墓。颜康成是文学家颜之推的曾孙,也是颜氏家族的第一位状元。据传颜康成在上任之前回乡祭祖的时候染病去世,遂葬在孝悌里,其坟茔被人称为状元坟。20世纪60年代,古墓的石头被人挖掘并转用于修水库,该墓遭到破坏。但据当事人回忆,状元坟有四个墓室,每个大概长10米,宽8米;墓壁由青石板砌筑,每块石板高1.8—2米,雕有精美的壁画

颜杲卿、颜真卿墓。颜杲卿、颜真卿墓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颜杲卿与颜真卿两兄弟遇难后,颜氏后裔在诸满村颜林为二人建了衣冠冢。民间还有风聚坟的传说。[10]据传兄弟二人殉国后,颜氏后人把二人的衣冠和铜首运回祖籍安葬,到了诸满村后运灵棺的牛车坏了。运送人员准备修车的时候,风云突变,狂风四起,人们被风刮得站立不稳,纷纷抱头匍匐于地,风停之后,两人的灵车处聚起了两座高高的小山,由此形成了风聚坟。北宋元祐六年(1091),皇帝下诏“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明代因为护林和迁徙人口的增多,这里成了“颜林村”。清光绪《费县志》记载,诸满村东有二茔,东茔三冢,西茔二冢特大,传为鲁公及常山太守墓。清代王烻作过《二颜墓》:“土封靡漫石碑残,双柏参天无屈蟠。疑是九幽魂魄化,峨冠长剑立高寒。”[11]据《临沂文史资料》记载,颜氏的坟茔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树木葱郁,六七十年代大墓被毁,发现了晋“泰始八年”的墓砖,证明此墓不是颜真卿兄弟墓,而可能是颜盛及其子孙之墓。[12]1997年,人们在原址又新建了颜林,立了颜盛、颜杲卿、颜真卿等人的墓碑。

鲁公庙(颜氏双忠祠)。鲁公庙始建于唐代,原位于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颜杲卿、颜真卿兄弟殉国后,颜氏故里的族裔在孝悌里即今天的诸满村建立鲁公庙来纪念二人。宋元祐六年,费县知县杨元永经过诸满村时,见鲁公庙太过于狭小简陋,遂向沂州府上报,请求重建祠堂。沂州知府梁彦深据以上报,朝廷予以批准,但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认为原庙地处偏僻不便祭祀观瞻,所以上报知县自买土地,把鲁公庙迁往城东的祊河岸边。知县杨元永又邀请书法大家曹辅和秦观等撰文,刻成了颜鲁公庙堂碑。碑成以后,前往观瞻祭祀的人络绎不绝,鲁公庙一时名闻天下。“鲁公庙建成后,仅有少数看庙人在附近居住,管理庙产、耕种土地。因此地紧靠县城,后迁此定居的人不断增多。至明永乐年间,形成居民村落,称鲁公庙村。”[13]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月,时任费县知县的朱约在拜祭鲁公庙时认为庙里供奉着颜杲卿和颜真卿两个人的塑像,且两人功同死同,庙的名字不能仅体现颜真卿,遂将此庙改为“双忠祠”,并赋诗一首——《谒双忠祠》,以便后人知之。此后,鲁公庙遂被称为双忠祠。鲁公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毁。

鲁公桥。此桥是诸满村的颜氏后裔为纪念颜真卿建立的,位于村南。清康熙四十三年,费县知县朱约把鲁公庙改为双忠祠,此桥也改称双忠桥。光绪五年(1879)此桥重修过一次,后又多次扩修。

唐墓[14]。1997年6月,在原临西一路(今通达路)中段西侧的药材站仓库工地发现了两座唐代墓葬,由当时正在金、银雀山进行考古发掘的工作队负责发掘。1号墓葬为圆形单室砖墓,墓葬平面整体呈“T”字形,墓内出土文物4件:瓷碗、瓷灯、陶砚与铜镜。瓷碗高5.2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6.8厘米,内壁白釉,外壁半白釉,近底露胎,釉色不均匀。瓷灯敛口,折沿,束腰式高足,米黄色釉,足部露胎,口径9.4厘米,底径4.2厘米,高4.4厘米。陶砚由青灰砖改刻而成,较粗糙,长18厘米,宽13.5厘米,厚3.3厘米。铜镜直径11.6厘米,缘厚0.14厘米,为八瓣连弧镜,素面,桥形钮。2号墓位于1号墓南,距1号墓12.6米,砖室结构,平面整体呈船形,船头向北,船尾向南,总长3.05米,最宽处1.96米,最窄处1.06米。船头处用砖铺砌,逐层递减成高66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76厘米的梯形结构,东西壁的砖交叉叠压于梯形结构之上。尾部为墓门,砖封结构。墓底未铺砖。2号墓中出土瓷碗、陶罐和“开元通宝铜钱等物品,所出瓷碗胎质细腻,内外均有白釉且釉色均匀,口径13.4厘米,足径5.7厘米,高4.9厘米;陶罐为泥质灰陶,侈口,束颈,平底,口径16厘米,底径10.6厘米,高23.3厘米;铜钱4枚,均为“开元通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