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简而言之,即在不排除政府机构、社会公益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的参与,通过一定的平台支持和制度管理,发挥社会公众的群体智能,开展公众参与、公众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
本报告基于Malone等的群体智慧框架模型[1],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型。[2]这一模型的构建思想是: 应用互联网等互动渠道,利用一定的系统平台,在一定的协调机制下,调动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通过公众群体智能的发挥实现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聚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决策。
本报告首先介绍Malone等提出的群体智慧框架,然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群体智慧模型进行介绍。
9.3.1 群体智慧框架
本报告论述的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型基于Malone的集体智慧建设框架提出。Malone给出的框架比较简单,但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Malone框架的核心是对四个问题的回答,即: What is being done?Who is doing it?Why are they doing it?How is it being done?
四个问题的回答揭示了群体智慧应用的四个方面: 做什么?谁做? 做的动力是什么? 怎么做? 通过对四个问题的回答,应用设计者可以确定应用构建的目的,参与者、动力机制、实施方案,而这些正好构成了一个应用的实施框架。框架设计如图9—2所示。
(1) what is being done?
对于群体智慧而言,做什么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创造,二是判断。创造意味着创建一些新的内容,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上传的一些共享中没有的内容,例如程序开发中的一些代码片段、wikipidia中的一个条目等。判断意味着评估和选择,对已有的内容进行评价,选择更为合适的内容代替已有内容。
(2) who is doing it?
群体智慧面对的任务,参与人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职责人员和大众。职责人员一般承担了一定的任务安排,往往是被指定参与这项工作的,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文化机构的人员就属于这一类型。大众不承担职责义务,他们的参与多是自发的,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某些热心人士就属于这一类型。
(3) why are they doing it?
图9—2 Malone群体智慧框架示意图①
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这便是动力的问题了。一般而言,参与群体智慧活动的动力主要有物质回报、爱、荣誉、职责四种。
①物质回报是重要的动力因素,人们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物质回报是其主要的目的之一,物质回报是吸引关注人群、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②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很多人参加活动,不追求任何回报,只是出于对这些活动或者活动的受益者的热爱,例如一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热心人士,往往不追求什么回报,不为名或利,只是因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热爱家乡的缘故。
③荣誉或者认同感也构成了重要的动力。例如,参与开源软件开发的许多程序员,他们的工作大多数是得不到任何物质回报的,他们追求的只是荣誉以及在群体中的尊重和认同。
④职责可能是最无奈的动力因素,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者因为职责所系,必须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
(4) How is it being done?
如何做是最后的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最为复杂的问题。此处不讨论具体工作的方式,只从相对抽象的角度对几种代表性的工作方式进行描述。
①收集 (collection)
收集意味把内容简单的收集到一起,出现在参与者,主要是内容创建者的工作相互独立的情况下。例如Youtobe、flick等网络应用中,上传者上传内容,但内容之间相对独立,从用户整体的角度来看,就是简单的内容收集工作。
②合作 (cooperation)
合作发生在用户创建内容或者分享内容相互之间存在依存关系的情况下,因为不同人的工作之间相互依赖,人们需要协调相互间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冲突。Linux程序的开发,便是合作的一个例子,由于程序模块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不同人在开发程序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开发规范,并保持相互间的联系,协调各人的工作。
③集体决策 (colletive decision)
集体决策的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投票、协商、预测等。
四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和分析可以表示如表9—1。
表9—1 Malone框架元素分析表
续表
续表(www.xing528.com)
9.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群体智慧模型构建
依照Malone的模型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过程中,基于群体智慧模型的构建主要思考如下问题:
(1) 做什么?
本模型构建的目的是档案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基础是构建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传播机制,通过机制的实施,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促进其传播。既然基础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传播机制,基本工作即构建一个系统,应用群体智慧的方法,记录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建立一套系统平台,以支持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传播。公众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基于此系统,实施内容创造和评判。这一系统平台既可以是网络的,也可以不是,但考虑到模型实施的可行性,本书所指的系统平台是基于网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系统。
创造即调动所有担负档案管理职责以及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兴趣的社会大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创造。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历自由的创建或者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包括:
建立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 尽管政府机构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但是限于人力财力以及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的了解,普查工作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还有很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能得到注意; 即使普查工作已经覆盖了全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难以做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细节的覆盖。针对这些情况,参与者可以自由地添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提请大众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新添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只是虚拟的,存在于网络环境之中。
完善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 已经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参与者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如添加某项工艺的资料、补充已有资料的不全之处、修改其他人提供数据中出现的错误,提交各类声像资料、上传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记录等。
评判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内容的评价和替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具有档案管理的价值,需要多方面的评判,基于群体智慧,来源不同、利益考虑不同的参与者可以相互交换评判意见,进行投票和项目分级,这些意见和投票结果可以提交给主管机构处理,也可以在系统内直接应用建议,执行项目分级计划。
替换是参与者可能行使的功能之一,特别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构建,需要用户在评判各种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结果用价值更好的数据资料替换价值较差的数据资料。
(2) 谁来做?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应该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机构及社会大众。两者有不同的职责,在基于群体智慧的档案管理系统内也有不同的任务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机构往往也是系统的主持者或者最终意见的评判者,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档案管理机构应该承担系统基础平台的建设任务,上传基础数据,监督系统的运行,参与公众的讨论,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群体智慧的档案管理模型更强调集体智慧的作用,任何机构或者个人都不能阻碍群体智慧的发挥,否则这个模型就失去了意义,而只能用于资料聚合的目的。
社会公众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在合适的环境下,社会大众的聚合可以发挥巨大的智能。公众在生活中直接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所在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入的了解,熟悉其构成,发挥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可以填补政府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盲点,修正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 公众中不乏专业人士,这些专业人士的知识储备可以用于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难题; 文化存在于公众之中,为公众所需,公众的价值判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的分级有着重要的价值。
(3) 动力机制
前文对群体智慧活动动力的分析也适用于基于群体智慧的非档案管理模型。此外,还有一些人参与这一工作是出于休闲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罢了。
(4) 怎么做?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而言,群体智慧的发挥方法依然可以归结为聚合、合作、决策三种。
此处所说的聚合,是指参与者上传、共享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记录,如上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声像资料,上传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材料、上传工艺技术资料等。通过聚合功能的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可以快速、高效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材料。
合作指的是多人协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活动,例如对于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描述材料的撰写,参与者可以通过分工协作进行撰写工作。
决策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投票、评估、预测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系统中,参与者可以对某个材料的正确性进行投票,可以对某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投票和评估,可以通过公众意见的整合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或者减少对某一档案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等。
参照Malone模型,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简要回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群体智慧模型的内容可以表示如表9—2所示。
表9—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群体智慧模型[3]
[1] Malone T etc. 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genome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10 (03): 21-32.
[2] 周耀林,程齐凯. 论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 (2): 59-66.
[3] Malone T etc.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genome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10 (03): 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