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田村 自然村寨有干田、麦绕、张家、南平、马厂营等。干田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在镇政府西南面两公里处。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麻堡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麻堡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苏庄生产大队,1981年从苏庄大队分出,建干田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干田村。今为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园区。
干田寨因寨子坐落在一块大田坝中,称干田。
麦绕别名麦傲。据《贵阳府志》载,元代曾于此设置麦傲长官司,麦傲即今麦绕。
张家寨因姓氏得名。
南平位于干田东南面0.5公里处。早年一南姓村民移居此地拓荒建寨而得名。元代曾于此建南平长官司。
马厂营位于干田西面偏北1公里处的小溪东侧。寨子坐落地较平坦。据麻堡《王氏家谱》载:明末贵州前卫屯田守备王士吉在寨子后山建营盘,称马厂营,寨以此得名。
苏庄村 自然村寨有苏家庄、海马洞、南六、南八寨等。苏家庄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有一条源自海马洞的溪流流经村境。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中坝乡和南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苏庄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苏庄村。今为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园区。
苏家庄又名苏庄,因姓氏得名。有溪流自南向北流过。
海马洞位于苏家庄东南面1.5公里处。村东侧有大坡,坡腹有一深约1公里的洞穴,内有阴潭。民间传曾出现过海马,称海马洞,寨沿用洞名。
南六位于苏家庄南面偏东1公里处。兰氏兄弟自江西迁入,各居一寨,排行第六的居住此地,称兰六。“兰”后演变为“南”。
南八位于苏家庄南面0.5公里处。兰氏兄弟自江西迁入,排行第八的居住该地,称兰八。农舍较为集中,寨东侧有溪流。寨内有“南八契约碑”,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王家院村 自然村寨有潘家湾、小瓦窑、大瓦窑、王家院、董其坝、二坝塘、麻堡。潘家湾为村委会驻地,因所辖寨王家院得名。坐落在沙子哨果园场南面,东临沙文村,南接干田村,西连麦架镇。地势较平缓,源于沙田水库下游的溪流穿过村境,注入麦架河。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麻堡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麻堡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王家院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王家院村。
潘家湾,因姓氏得名。
大、小瓦窑位于潘家湾西面。因该寨原有大、小瓦窑而得名。
王家院因王姓得名。
董其坝民国时称董七坝,因姓氏、地形得名。民国初期,乡坤于仲芳在寨中建别墅,四周种植杨梅树数十亩,称“于家梅园”,为昔日名胜。
二坝塘因寨东有一坝,名“二坝”,寨内有池塘,合称二坝塘。
麻堡别名麻姑堡、大堡子。因寨中原有永隆寺,内供奉麻姑神像,寨以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六年(1319年)为贵州前卫右千户所“四百户”驻地。至清道光前,有旧堡、新堡、王塘寨、大瓦窑、小瓦窑、新瓦窑、陆家湾、马厂营等八寨,谓之“麻姑八寨”,属贵筑县北下里。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为麻堡乡驻地。
靛山村 自然村寨有金家山、大竹山、红房等。金家山为村委会驻地,因所辖自然村红房原称靛山,村因此得名。全村以山地为主,北与修文县接壤,东临扁山村,南和西与麦架乡相邻。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金甲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第六区金甲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属沙文公社,建靛山生产大队;1956年改属新寨生产大队,1980年分出建靛山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靛山村。
大竹山早年山坡上盛产竹子,寨因此名大竹山。
红房别名靛山,位于金家山东北面1公里的深山中,原名靛山,早年苗族村民在此生产染土布用的蓝靛而得名。
新寨村 自然村寨有新寨、茅草、天生桥。新寨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村舍均坐落在坡腹或坡脚。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金甲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新寨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新寨村。
新寨原在长坡,受天灾后迁建,称新寨。
茅草寨因侧山上多茅草而得名。寨侧山上有铝钒土、铁矿资源。
天生桥因有一座宽5米,长8米,桥孔高约6米自然形成的石桥而得名。
马墓村 自然村寨有马家墓、大土、许家庄、白岩寨等。马家墓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境内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平缓,川黔公路在村东侧。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金甲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筑县第六区金甲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马墓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马墓村。东临扁山村和金甲村,南连新寨村,西接沙子哨农场。因寨后有马家坟墓而得名。
许家庄位于马家墓东面0.6公里的营盘山脚西南侧,早年因许家的田土较多而得名。
扁山村 自然村寨有扁山、柳丝、拉坡、挖沙洞、光头坡、水淹坝等。扁山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川黔公路南北直贯,北与修文县接壤,东临对门山村,南连金甲村,西与沙文镇林场相邻。境内有沙田水库。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班竹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金甲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扁山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扁山村。
扁山寨位于川黔公路东侧,寨中有椭圆形山堡称扁山,寨因此得名。农舍沿扁山东北面山脚分布,因有部分农舍沿公路相对坐落成街,故又称老街。
柳丝别名牛矢屯、牛市屯。位于扁山东北面1.5公里观音坡东麓。明代为贵州前卫军事屯兵处,称牛矢屯;民国20年(1931年)称牛市屯,属贵阳县第八区班竹乡;1939年川黔公路修通后,更名柳丝,是牛矢屯的谐音雅化。农舍呈长方形坐落。川黔公路直贯寨中。在柳丝至蒙台公路的路口边有华家碑亭遗址,碑亭为郡人华之鸿所建。毁于1952年。
拉坡位于扁山北面0.5公里处的拉坡山,寨子袭用山名。有小溪由北向南流经寨中。
挖沙洞1970年成寨,村民于此开洞挖砂得名。农舍分散。
光头坡寨北有小石山,山上杂草丛生,不长树木,光头坡寨因此名。
水淹坝位于扁山西南面1公里川黔公路西侧小溪两岸,因耕地低凹,常被水淹,所以叫水淹坝。“淹”当地方言读“an”。寨内有水淹坝营盘,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马家墓、水淹坝、扁山等寨村民集资建成。
蒙台村 自然村寨有蒙台寨等。蒙台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 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牛场乡;1958年属团结公社,建蒙台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蒙台村。东临牛场布依族乡,西、南、北与对门山村和范家院村相连。
蒙台又名兴隆堡,龙台石。地处山间坝子中土台地上。寨北有王金冲水库。清道光年间,在寨东南田坝中泉水边立有“兴隆堡”字样碑刻,寨因此称兴隆堡;又因寨东有石称龙台石,寨又俗称龙台石。清道光《贵阳府志》载:蒙十寨,有附属蒙三寨。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称蒙台。以寨东南百余米处的五显庙为乡驻地,时辖蒙台、范家院、小堡子、长冲、龙潭坡、汤家山、旗棚哨、新寨等。(www.xing528.com)
金甲村 自然村寨有金甲、石碓坡、段家庄等。金甲寨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境内属山间坝子地,地块较平,有小河(洗马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村寨多坐落于河边。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金甲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金甲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金甲生产大队;1961年至1958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金甲村。东与班竹园村,南与凉水村,西与新寨村,北与扁山村相邻。
金甲寨位于川黔公路西侧洗马河两岸平缓坡地上。民国20年(1931年)为贵阳县第八区金甲乡驻地,时辖金甲寨、许家庄、天生桥、段家庄、马家墓、新寨、龙井寨、茅草寨等自然寨,1952年为贵筑县第六区金甲乡驻地。
石碓坡位于金甲寨西南面0.5公里山坡两侧,因山坡称石碓坡得名。寨内有金甲桥,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柴大本建。
段家庄位于金甲寨西南面1.2公里山坡脚,洗马河流经寨东田坝,因段姓得名。
班竹园村 自然村寨有班竹园、老场坝、下长冲。班竹园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而得名。全村地势东高西低,村寨均坐落山脚、谷地。川黔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沙田水库干渠从青菜坡至挖沙关流经村境。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班竹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沙文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班竹园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班竹村。东接牛场布依族乡,南抵凉水村,西北邻金甲村和扁山村。
班竹园农舍坐落在川黔公路两侧,因班竹成林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卫,属该卫左千户所“三百户”驻地,称班竹堡。民国20年(1931年)为贵阳县第八区班竹乡驻地,时辖老场坝、宝峰寺、沙田、马乃、扁山、牛矢屯、改林等村寨。寨内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建的永安桥。1996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场坝寨子因其原为集市场所而得名。农舍分布在川黔公路东侧。
下长冲位于班竹园东面1.5公里的山冲中。该山冲西南起于班竹园,往东北延伸至对门山,长约5公里,俗称十里长冲。民国20年(1931年)与今对门山村上长冲统称长冲,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因地势高低相差较大,分称上、下长冲。
凉水村 自然村寨有光土坝、班成寨、沙河、龙井寨、唐家湾子等。光土坝为村委会驻地,村因所辖自然村凉水井而得名。境内多宽谷、坝子,地势西高东低。沙河从汤家水碾至龙滩湾流经西缘,川黔公路由南向北穿过村内。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贵阳县第八区班竹乡、吊堡乡、沙子哨镇。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沙文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属沙文公社沙文生产大队,1979年从沙文大队分出建凉水井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凉水村。东邻牛场乡,南接沙文村,西临沙子哨农场,北连班竹村。
光土坝地处川黔公路两侧名为光土坝的坝子上,寨袭用坝名,民国时期称光头寨。
班成寨别名班陈寨。位于光土坝南面偏西0.5公里处沙河东岸的缓坡地带。因早年居住班、陈两姓而得名。清代和民国时期均称班成寨。
沙河位于光土坝西面0.7公里,寨因河得名。
龙井寨东有泉井,称龙井塘,深约3米,水质清澈甘冽,寨因井得名。
唐家湾子位于光土坝东南面2.5公里处,寨子东、北、南三面青山环抱,处山湾口处,所以称湾子头,又因原住唐姓人家,称唐家湾子。
沙文村 自然村寨有沙子哨等。沙子哨为沙文镇及沙文村驻地,位于川黔公路21-23公里段,公路由南至北直贯寨中,形成街区,是川黔公路上贵阳境内的重镇。明、清两代于此设哨卡,称沙子哨。清代属贵阳府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沙子哨镇,为镇驻地,辖沙子哨、凉水井、唐家湾、光头寨等。民国33年(1944年)为贵筑县沙文乡驻地。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沙文乡,为区、乡驻地。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沙文生产大队。1984年建沙文村。村内有如意桥,始建年代不详,为旧时川黔驿道所经,桥侧镌刻“如意桥”三字,桥主体完好。
四方坡村 自然村寨有四方坡、白洞、牛奶场等。四方坡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村境属低丘坝地,川黔公路南北直贯。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第八区吊堡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沙文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属沙文公社沙文大队,不久从沙文大队划出建公社综合场,1981年撤综合场建四方坡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四方坡村。东临都拉布依族乡,南连吊堡村,西接苏庄村和干田村,北邻沙文村。
四方坡地处川黔公路两侧,因寨东北有一呈四方形的山坡叫四方坡,寨子袭用山名。
白洞位于四方坡西北面0.5公里的马鞍山西麓台地上。村东北里许山冲中有山洞,洞口岩石呈白色,俗称白洞,寨以洞得名。
牛奶场位于四方坡东南面1公里处,川黔公路两侧。寨东群峰叠嶂,青松密布。农舍沿坡脚和山冲分布,山冲中有一口贮水山塘。1962年沙文公社在这里办牛奶场,后牛奶场撤销,农户迁入居住,寨名便沿用牛奶场。
吊堡村 自然村寨有吊堡街、青杠林、高寨、湾子头、毛庄堡、新街、四方坡等。吊堡街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村境地处山间宽谷中,川黔公路南北纵贯。明代建毛栗堡,吊堡。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吊堡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沙文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建吊堡生产大队;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吊堡村。东邻都拉布依族乡,南连艳山红镇,西接苏庄村,北临四方坡村。
吊堡街地处山间宽谷,源自毛庄铺的溪流自南而北流经寨中,川黔公路经过寨东。明洪武年间属贵州前卫屯兵地,时称吊堡。清雍正年间于此设场市,常有马帮来往,称吊堡街。清道光年间为毛栗附属寨。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吊堡乡,简称吊堡。寨内五显庙为吊堡乡治所。时辖吊堡、山王庙、白杨凹、高寨、班成寨、青杠林、华家坡、四方坡、白洞等寨。
青杠林位于吊堡东面0.5公里川黔公路东侧,因周边皆青杠树林,寨以此得名。
高寨东有桦槁山,早年山上长满桦槁树,寨因此得名槁寨,后以音近而演变为高寨。
湾子头别名白杨凹。位于吊堡东南面0.75公里川黔公路东侧白岩坡脚的山湾中,所以称湾子头。
毛庄堡别名毛栗堡,川黔公路穿过寨中。明洪武年间为贵州卫左千户所“四百户”驻地。清道光《贵阳府志》沿称毛栗堡,有附属村寨5个,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筑县第八区都溪乡。寨西侧观音山半坡上的观音寺为都溪乡驻地,时辖毛栗堡、都溪寨、尖坡、冷水沟等自然村寨。1939年川黔公路修通后,改称毛庄铺。农舍沿公路两侧集中分布,形成街区。
新街位于吊堡南面0.5公里川黔公路西侧的山坡脚。源于毛庄铺的小溪流过寨东。清雍正年间,王姓人家向闵姓人家买得此地,便从湾子头迁来此地居住,后发展成有小街道的寨子,因成街晚于吊堡街,称新街。
四方坡别名白沙坡,位于吊堡北面偏西0.5公里川黔公路西侧小山堡间。因寨东北面有小山坡,产白沙,故名。后农舍向北延建,临近四方坡村的四方坡,所以又称四方坡。
对门山村 自然村寨有对门山、团坡、小堡子等。对门山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村境以低丘地为主,西南面群峰环绕。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筑县第八区蒙台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牛场乡,1958年属团结公社,1961年属沙文公社蒙台大队;1981年从蒙台大队分出,建对门山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对门山村。东南邻牛场布依族乡,西接扁山村,北连蒙台村和范家院村。
对门山寨坐落于江溪山北面山脚,因与蒙台寨子南北相对,所以称对门山。
团坡位于对门山西北面1公里的土丘地上。寨中有小坡称团坡,寨以坡得名。农舍分散,分为团坡、杨柳冲、旗棚上(哨)3个居住点。
小堡子位于对门山西面偏北0.5公里的山脚平缓地上。清代附属蒙十寨的附寨蒙三寨。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称小堡子。
范家院村 自然村寨有范家院、汤家山等。范家院为村委会驻地。村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谷地交错。北接修文县,东连蒙台村,南接对门山村,西邻扁山村。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牛场乡,1958年属团结公社,1961年至1983年属沙文公社,建范家院生产队;1984年改为范家院村。
范家院位于修文县周武山(清代称贞武山)南麓田坝中。寨东北有王金冲水库。民国初年遵义人华之鸿于此建私宅,称华公馆。后范氏移居,原址逐渐发展成寨。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蒙台乡,称范家园,1984年称范家院。
汤家山位于范家院北面0.75公里的汤家山凹中,寨子因山得名。北邻修文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