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的地理特点及沿革

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的地理特点及沿革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艳山红为村委会驻地。民国时称“燕山红”,今为“艳山红”。“映山红”当地俗称“艳山红”。莲花塘 位于艳山红镇北面1公里,寨子坐落在一土岗上,形成东西2个自然村寨,东面称芦塘寨,西面为莲花塘。四方井位于艳山红镇东面偏南2.5公里,因寨南山脚有泉水,用石砌成方井,寨因井而得名。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都溪乡,1958年划入都溪林场,1962年以一个自然村建尖坡生产大队,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5月,改为尖坡村,隶属艳红乡。

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的地理特点及沿革

鸡场村 自然村寨有鸡场等。鸡场为村委会驻地,距镇政府1.5公里。是贵阳通往修文而达遵义、重庆古驿道中的一个哨所。明代在此设集市,为干支酉(鸡)日集,故称鸡场。清代设鸡场塘,驻塘兵二人,以保证过往官员、商旅安全和驿传邮路的畅通,属贵阳府麦西里辖地。民国20年(1931年)为贵阳第八区白云镇驻地,民国33年(1944年),是白云区白云乡驻地。1970年代贵州铝厂建成后,村北紧临贵州铝厂氧化铝分厂(俗称一分厂)区,有铁路(贵州铝厂自备火车用于铝矿运输和接送职工上下班)和公路穿寨而过。2015年,随着贵铝氧化铝厂“退城进园”项目实施,曾经每日数次穿寨而过的火车停运,往来行人、车辆和铁路道班等候通行的场景不再。农户房舍相对坐落成南北朝向,通村主要道路经过数十年的建设,由过去的300余米延伸至500米,是白云区重要的农村集镇之一。每逢赶场(赶集)日,周边县、镇的商贩与街上本地商贩或用门板拼接,或借助厢式货车一侧车厢,或席地设摊将各类商品摆满临街两侧,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车辆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片喧嚷。

艳山红村 自然村寨除艳山红外,还有打铁寨、黑泥田、莲花塘、芦塘、粑粑坳、四方井、大坝等。

艳山红为村委会驻地。清代属贵筑县麦西里辖地;民国时期属贵阳县第八区白云镇管辖;解放初期至1958年8月属沙文区白云乡,也称艳山红村。清道光《贵阳府志》记为“燕山谼”,位于麦西里,在城北二十五里。民国时称“燕山红”,今为“艳山红”。因寨中原有一棵合抱粗的映山红(即杜鹃花)而得名。“映山红”当地俗称“艳山红”。

打铁寨 位于艳山红东北1.5公里处,寨子西北邻近贵阳耐火材料厂(2008年破产改制)。明朝初期,这里曾设打铁作坊,打制兵器,寨名由此而来。

黑泥田 位于艳山红北面0.6公里,村东南有一片低洼稻田,泥呈黑色,寨以此得名。

莲花塘 位于艳山红镇北面1公里,寨子坐落在一土岗上,形成东西2个自然村寨,东面称芦塘寨,西面为莲花塘。莲花塘村民点南面邻一池塘,面积20余亩,塘中有水涌出,传夜间塘内有荷花开放,塘因此得名,寨以塘命名。芦塘寨消失于民国30年(1941年)间,时值寨内发生霍乱,寨内居民大多染疾而亡,幸存者纷纷搬离,人去寨空。

粑粑坳原名豺狗坡,本无人居住。民国28年(1939年)川、黔公路通车后,鸡场街上陈、严两家迁居于此做糍粑生意,因而得名粑粑坳。其地位于艳山红镇东南1公里处的土丘上,国道川黔公路穿寨而过,村南建有国家粮油储备库——粑粑坳粮油仓库

四方井位于艳山红镇东面偏南2.5公里,因寨南山脚有泉水,用石砌成方井,寨因井而得名。民国27年(1938年)兴建农场,时有农工400余人,以造林和栽培烤烟为业。民国末年,农工离散,形成自然村寨。今当地建成贵州宝通物流园区。

尖坡村 自然村寨有尖坡寨。尖坡为村委会驻地,位于距镇政府驻地以东4.5公里的山凹中,村以驻地得名。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水边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八区吊堡乡,民国33年(1944年)隶属于贵筑县白云区都溪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都溪乡,1958年划入都溪林场,1962年以一个自然村建尖坡生产大队,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5月,改为尖坡村,隶属艳红乡(今艳山红镇)。尖坡寨北与沙文镇吊堡村相连,寨子分大寨、小寨、榜上、下坝4个村民居住点,村委会驻小寨。因寨南0.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356米的尖削山峰而得名。

高山村 自然村寨有上高山、下坝、麦户塘和下高山。

上高山为村委会驻地。位于距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2公里处,村因驻地而得名。西面有溪流。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八区南高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白云,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高山大队,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 1984年撤社建乡时,改为高山,属艳山红乡(今艳山红镇)管辖。

上高山寨子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北麓,故名。

下坝位于上高山南面1公里处,寨子坐落在田坝边缘,地势相对较其他寨子低而得名。

麦户塘位于上高山南面0.2公里处,寨南田坝中有一面积近5亩的塘,称麦户塘,寨因此得名。

下高山位于上高山北面1公里宽谷西缘处,溪流经寨南侧流过。清道光《贵阳府志》载:“上高山,去城三十里,居民三十余户,市鸡场,秋米八石四斗有奇。”

刘庄村 自然村寨有刘家庄、小泥窝、大泥窝、中坝、 阿榜寨等。

刘家庄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而得名。境内地形起伏不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溪流。东南面临贵州铝厂三分厂,寨西面与北面分别与高山村、苏庄村相接。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八区中坝乡,民国33年(1944年)隶属于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8年属沙文公社,建刘庄大队,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4月改为刘庄村。因刘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寨西有古驿道关隘——白沙关,为贵阳通修文的要道。《贵阳府志》载:“白沙关,在府西二十八里麦西里刘家庄。西达清镇,东通扎佐。”

小泥窝位于刘家庄北面0.5公里的黄土坡上。寨北与沙文乡(今沙文镇)接壤。清道光《贵阳府志》载为泥窝寨,后以人口和土地之多少分为大、小泥窝。

中坝位于刘家庄东南面1.5公里,原中坝寨在今贵州铝厂三分厂处。民国20年(1931年)是中坝乡驻地,时辖舒家寨、刘家庄、中坝、泥窝、龚家寨。1958年筹建贵州铝厂时,中坝村民全部迁居麦架镇新村,如今的中坝是1962年以后,从新村回迁的部分村民新建的寨子。(www.xing528.com)

阿榜寨位于刘家庄南面约1公里土丘上,寨南与贵州铝厂相邻。1993年8月,贵州铝厂扩建,该寨土地被征拆,村民整体农转非,原阿榜寨村民组撤销,建立阿榜居民组,寨已不存。

大山洞村 自然村寨有大山洞、豹子山等。

大山洞为村委会驻地。寨境内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大山洞山,因山脚有一天然溶洞而得名;一谓豹子山。农舍均坐落在大山洞山坡脚。大山洞—修文公路在寨东侧。

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八区曹官乡,民国33年(1944年)隶属于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隶属于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建大山洞大队,属越美公社,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4月,撤社建乡时,改为大山洞村。

大山洞村位于大山洞山(海拔1358.2米)的东北麓,因此山此洞名声较大,附近地片也称大山洞。大山洞作为地片名曾是白云区委和区政府驻地(2005年区政府迁址云峰大道),并因此曾给白云区委、区政府平添了不少笑料。不明就里者以为白云区党政机关在大山洞中办公,甚至慕名由北方到此参观,让人啼笑皆非。2010年恒大集团开发建设恒大城房开项目,山洞与村皆已不存。

豹子山位于大山洞南面0.5公里处,因寨东南有一石山(海拔1345.5米)形似豹子而得名。豹子山曾一度为当地村民开山建砂石场。2010年,白云区国土部门禁止开采,豹子山得以部分留存。但形似豹子的山形已消失不见,仅有部分开采后裸露的山石遗存,周边空旷地带形成了“城中村”。

尖山村 自然村寨有尖山寨、窝坑等。尖山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而得名。北面为坝子,南面为丘陵、缓坡。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第九区下麦乡,民国33年(1944年)隶属于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隶属于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尖山大队,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尖山村。村内有石人部落遗址,建于五代十国。清道光《大定府志》载:五代末期,乌蛮豪长罗氏主色攻入矩州,毁其城垣,改名黑羊箐,率部退驻石人山,号称石人部落。宋开宝八年(975年),水东宋景阳攻占黑羊箐,逐走罗氏。石人山占地2平方千米,群山拱立如人,千姿百态。今位于同心路口西南800米石人山辟为人山公园,园内建有法治文化广场。尖山寨以寨中一尖削的石山得名。1958年前,该寨有10余户人家。1959年,由百花湖水淹区迁入数十农户,成为邻近较大的寨子。

窝坑位于尖山北面1公里处,因寨东有一低凹水塘,当地人称窝坑,寨以此得名。今寨址上建设了天林花园(二期、三期)、米兰春天生活小区以及白云区自来水厂

白云村 自然村寨有白云寺、龚家寨等。白云寺为村委会驻地,村以驻地得名。白云寺,明代隶属于酸汤营,清代曾属南上里,后又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八区中坝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中坝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鸡场大队,1981年从鸡场大队分出建白云大队,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4月,撤社建乡,改白云村。寨中原有一寺庙——白云寺,寨以寺得名,寺今不存。《贵阳名胜古迹略览》在原文引述清道光《贵阳府志》的记载后,加入沿革内容的记载:“白云寺在白云区艳山红乡西北五公里白云寺村(旧名酸汤营)。”白云区即因此寺得名。村四周曾是工业区和厂矿家属区,贵州铝厂、贵阳耐火材料厂、七冶建材厂的职工宿舍分布在村四周,是典型的城中村。经多年建设,白云寺已由城中村改造成为宜居市生活小区,周边还规划建设七彩湖公园。

龚家寨位于白云寺北面1公里处,地势平缓,一条小溪由南向北流经寨中。因龚姓人家迁居此地最早,故名龚家寨。

摆拢村 自然村寨有摆拢寨、马鞍山、思夯等。摆拢(陇)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处于低丘陵地带。村寨分布在宽谷边缘山脚下。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贵阳县第九区下麦乡,民国33年(1944年)隶属于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程官大队;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 1981年从程官大队分出建摆拢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改摆拢村。摆拢寨坐落在宽谷西缘大坡东面山脚,寨南与乌当区野鸭乡陶家山接壤。据《黔阳程氏族谱》载:清乾隆时称百陇寨,后讹为摆拢寨。

马鞍山位于摆拢东北1公里的马鞍山西南山脚,寨因山得名。距寨100米的山顶有马鞍山营盘,该营盘遗址已列入《贵阳文物图经》。

思夯位于摆拢北面约1公里的土丘上,寨西是高山,寨东是平地。早年孙姓人家设有丝行,思夯由“丝行”音转而来。寨内有一通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此封山告示碑,镌刻贵筑县衙签署的布告。

程官村 自然村寨有程官寨、小关口、新队等。程官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而得名。处于山间谷地中。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西下里,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程官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程官村。程官寨处于一小土丘上,地形平坦。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贵州前卫在此寨设右千户所“二百户”,因百户长官程氏得名。全村土地基本被建设征用。

新队位于程官北面偏西1.5公里处,农舍分布在一小土丘南面。这里原无人居住,1960年从百花湖水淹区移民居于此,故名新队。

曹官村 自然村寨有新堡大、小寨,曹官等。新堡大寨为村委会驻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此设堡,因曹官堡建在前,新堡建在后,故谓之新堡。清代属贵阳府亲辖地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曹官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白云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曹官大队;1962年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曹官村。寨西北600米有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袁思韠墓。

新堡大寨与小寨一壕相隔。

曹官别名曹官堡。位于新堡大寨东南面l公里处的平坝中。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堡,为贵州前卫右千户所“四百户”驻地,因百户长姓曹,所以叫曹官堡。民国20年(1931年)为曹官乡驻地,辖下堰、大路河、曹官、新堡、阴阳寨、吉林寨、糯米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