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与文物状况
2001年区文化馆经区政府同意加挂“文物管理所”牌子,明确不另设立文物保护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区文物管理工作。经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区有文物点2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为“茶马古道·长坡岭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表18-3-1 白云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续表
注:“贵阳耐火材料厂旧址” 因政策性破产,企业无力进行保护,所有资产和所占土地已于2011年全部拍卖,现旧厂房旧设备已不存在,厂址已成为建设用地。贵阳耐火材料已不复存在。
“南八契约碑”因沙文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村寨整体拆迁,在拆迁过程中沙文镇政府与苏庄村委未对“南八契约碑”进行保护,也未告知文化部门,现经多方查找无下落,该碑拓片现存于白云区文化馆。
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长坡岭古驿道
2013年,省文物局将位于长坡岭森林公园的古驿道与茶马古道捆绑申报国家级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年国务院给予公布,公布名为“茶马古道·长坡岭段”。
长坡岭古驿道位于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内,今保存完好路段约3千米,为青石块铺砌而成。长坡岭古驿道始建于元代,明初经过大规模修整,驿道宽1.5米。古驿道在明、清两代由水西安氏出资维护。清代为贵阳入川古驿道,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事关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粮秣运输、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地方朝觐、物资交流、商旅栈业、人口流动等军事、政治、交通、邮传、接待、商业等。该段驿道也是贵阳通往修文及黔西、大方、毕节各条驿道的必经之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土归流”,改由中央政府管理,清末邮政体系建立后驿传制度废除。2003年驿道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并入“茶马古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区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分别是位于沙文镇的永安桥、位于麦架镇的沈官桥、朱官堡遗址、位于都拉布依族乡的都拉营盘遗址、位于牛场布依族乡大林村的大林生态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的瓦窑村村口水井旁的瓦窑勘界碑(议事碑)和白云区革命烈士陵园。
永安桥
(一)永安桥
永安桥位于沙文镇北2公里班竹村210国道上,横跨班竹河,南北走向,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建,为单券单孔石拱桥,桥长10米,宽7米 ,高10米,矢高8米,孔径6米,保存完好。永安桥是连接210国道的一座重要桥梁,至今仍在使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川黔公路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研究贵阳地区明清时期桥梁和交通的发展提供实物资料。
(二)沈官桥
沈官桥位于麦架镇西面3公里新村村南100米处,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为单券单伏3孔石桥,长27.5米,宽5.4米,高5米,孔径7.3米,南北走向, 横跨在麦架河上至今能供人畜通行。桥西北面100米处公路旁小山丘上有建桥记事碑一通,立于万历二十五年,坐北向南,沙石质,方首,高2.3米,宽1.1米,厚0.12米,原有碑帽,今不存。题额“南无阿弥陀佛”6字,碑文竖向楷书阴刻,每字约0.07米见方,因风雨侵蚀,除“万历丁酉仲冬修桥碑记”依稀可辨,其余多数已模糊不清。沈官桥为研究贵阳地区桥梁和交通的发展提供实物资料。2003年被贵阳市政府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朱官堡遗址
朱官堡遗址位于麦架镇西北6公里小桥村朱官堡,为明洪武驻军遗址。遗址依山势而建,现存“永胜门”为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东西向,门高3.5米,宽2.4米,深3米,均为青石料构建。门洞两侧刻有瑞兽花草图四幅,极精美。保留较为完整。至今仍为进出村寨门洞。朱官堡遗址(永胜门)是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明清时期当地屯兵的见证。
(四)都拉营盘遗址
都拉营盘遗址位于都拉布依族乡都拉村屯山山顶。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当地寨长张国顺等倡建。营盘用毛石堆砌,南北各有一石门,均已垮塌,今仅存残墙300余米,高1.6米,墙厚1.8米。据村民介绍营盘内原有残碑一块,已丢失。都拉营盘1997年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官桥
2015年麦架镇小桥村“朱官堡·永胜门”列入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拉营盘遗址
(五)大林生态碑
位于牛场布依族乡大林村西北面20米乡村公路旁,碑为青石质,方首,高0.97米,宽0.52米,厚0.13米。碑上书有“永垂万古”“清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立”等字样,字体为楷书,阴刻,每个字约0.1米见方,共计约528字。原立于寨中,后迁移至此。碑文大意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制订的乡规民俗。
(六)瓦窑勘界碑(议事碑)
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东北面15公里处的瓦窑村村口水井旁。碑体坐西北向东南,镶嵌于乡间石路一侧。碑为青石材质,楷书,阴刻。额题“永垂千古”字体0.08米见方。碑高1.3米,宽0.61米,碑文约220余字,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季春立”等字样,字体0.03米×0.025米见方。碑文为记载瓦窑布依族村民自发搬迁议事决议。
(七)瓦窑村《禁止破坏风水碑》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为布依族聚居的山寨。此碑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二十九日,瓦窑村全寨合议订立的禁止开山取石的公约。碑高90厘米,宽5.4厘米。
(八)白云区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白云区白云公园(今贵阳欢乐世界)西侧。
大林生态保护碑
瓦窑勘界碑(簸罗戈议事碑)
下水石桥
四、区级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白云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为下水石桥。位于都拉布依族乡东北5公里上水村下水寨,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长10.4米,宽2.3米,高2.8米,东西向,横跨下水河下游,为单伏单券单孔石拱桥。今仍能供人畜通行,是连接麦架河下游自然村寨的通道。
五、未列保的文物点
(一)遗迹 遗址
黄花地营盘遗址 黄花地营盘遗址位于麦架镇北面6公里青山村黄花地500米处山顶,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依山就势而建,地势险要,青石砌筑。传为当地布依族与汉族为防匪而共同集资修建的一个哨所。营盘遗址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有东西门洞(已垮塌),现仅存一段长20余米,高1米,厚1.2米的残墙。随着历史的变迁,完全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水淹坝营盘遗址 位于沙文镇北3公里扁山村后山顶, 清宣统元年 (1909年),由马家墓、水淹坝扁山等地村民为防匪躲匪而集资修建。营盘依山势而建,地势险要,占地约8200平方米,现仅存残墙50余米,残墙最高处6米,最低处4米,厚1.2米。据当地村民介绍,原东西两面有石拱门洞,门额分别刻有“保持公安”“平安共乐”字样,均已损毁。
黑石头营盘遗址 位于都拉布依族乡西南6.5公里黑石头村北800米处,营盘遗址占地约6200平方米,为清军事阵地,始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麻哈(今麻江)苗族农民在坝芒率众起义,以贵定为根据地,活动于贵阳、贵定、安顺、龙里等地,咸丰六年(1856年),与黄号军首领何德胜联合攻破清军黑石头营盘。营盘以石头垒砌,残墙高2.2米,只残存周边长200米、高0.5米土埂。
岩脚山躲匪洞 位于都拉布依族乡东北5公里上水村下水寨南500米处的岩脚山西侧半壁间,洞深约20米,洞内最宽处4.3米,最窄处1.8米,高1.9米,由石壁南面可攀爬进洞,洞内有石磨,可见当年有人家居住的生活痕迹。根据村民介绍,五个洞穴均为人工打造,大约是清末民初年间为躲匪而打造。
马鞍山营盘遗址 位于艳山红镇马鞍山寨后山山顶,1912年由当地老百姓为防匪躲匪而集资修建,因西侧一段城墙因山势建于两山头之间形似 “马鞍”而得名。营盘占地约450平方米,东西两面建有门洞,现均已垮塌。大部分城墙也已毁,现仅存西侧面南北向一段墙垣,长20余米,高3米,厚1.2米。随着历史的变迁营盘遗址已完全失去它原有的功能。
白云寺碉楼 位于白云区政府东面3公里白云村,始建于1949年,坐西北向东南,长6米,宽5.6米,高10余米,墙厚0.8米,门宽1.1米,高1.6米,共4层,首层为石砌,其上3层砖砌,小青瓦斜坡顶,已垮塌。碉楼四面有瞭望孔和射击孔。此碉楼是为抗击土匪而修建。
水淹坝营盘遗址
黑石头营盘遗址
1949年,在鸡场(白云寺)构筑碉楼,以抵御武装土匪的袭击
2015年,位于鸡场村白云寺碉楼
小金舟驿站遗址 位于牛场布依族乡牛场村东南1公里处屯山上,占地约100余亩。东南面临水,悬崖峭壁。东北面筑墙,有城墙门(已毁),墙高处4.5米,低处1米,宽2.2米,长500米(多数已毁)。内有寺庙1座(已毁),有合葬墓2座,残碑一块,碑文“大清道光十五年仲冬月中浣”,其余字迹模糊不清,遗址为贵阳北面古驿道驿站,明清较为兴盛,后逐渐衰落,今为荒地。
南山寺遗址 位于牛场布依族乡南2公里蓬莱村大坝村民组南100米处南山顶,占地约800余平方米。有石砌墙,墙高2.5米,长约30米。有门洞,高3.6米,宽1.2米,深2.4米。有残碑1块,(风化不可辨认)。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寺庙建造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南山寺遗址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白洞遗址(沙子哨岩洞) 2004年5月调查发现的沙子哨岩洞,初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白云区沙子哨镇南1千米马鞍山半腰,洞口高1米,宽1.5米,洞高出地面约10米。洞口朝向南,高约15米,宽5米余,向里窄巷伸进约20米。据当地村民介绍,曾有村民于洞口地表和洞外阶土的棕色亚黏土层中采集到打制石制品30余件,全系打制,原料以燧石为主,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夹砂陶片10块,火候较高,陶片器器型难辨,有褐色、橙黄色、灰黑色和黑色,表面纹饰除1片饰锥刺纹外,余者皆饰绳纹;烧骨2块,烧骨石制品有石锤、石核、石片等,属哺乳动物但属种难辨。发掘石器去向不明。
白云寺遗址 位于艳山红镇东面5公里白云村东面村寨民居之中,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因由广顺白云山迎佛供奉,故寺以白云名,白云区亦以寺得名。清顺治年间,西识清见禅师出游至白云境内曹官大乘庙。清康熙六年(1667年)西识禅师选定鸡场东侧名酸汤营(今为白云区艳山红镇白云村)的石岩西坡,开创白云寺。后在贵州巡抚曹升吉资助下扩建白云寺。经西识禅师苦心经营,白云寺初具规模,成为贵阳九坡十三关的佛教中心,是贵阳地区著名寺庙之一。后毁于大火,两度重建,最后一次毁于1958年,今已无寺庙遗迹。寺庙内化钱炉存于沙文金山寺内。
金山寺 位于沙文镇西南、沙文村西北1公里处羊尖坡山上,始建于清初,具体年代不详。据该寺庙僧人介绍,黔灵山洪福寺开山祖师赤松曾在此讲经。原有建筑不存,现有建筑为1990年后在遗址上恢复重建,内设有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弥勒阁、韦陀殿、僧人住房、斋房、大小山门等建筑。现对外开放,每年农历三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白云区及周边各地香客云集寺庙祭拜,成为宗教的活动场所。
金山寺
石人部落遗址 建于五代十国。位于同心路口西南800米石人山。五代末期,乌蛮豪长罗氏主色攻入矩州,毁其城垣,改名黑羊箐,率部退驻石人山,号称石人部落。宋开宝八年(975年),水东宋景阳攻占黑羊箐,逐走罗氏。石人山占地2平方千米,群山拱立如人,千姿百态。今辟为人山公园。
马家寺古集镇遗址 建于明代。位于麦架镇马堰村马堰寨。原名麦架下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里人马文卿、马明卿兄弟于寨侧建马家寺,遂以寺名寨。明末清初,寨中马氏家族科甲崛起,李氏家庭继兴,由此走出南明东阁大学士马士英、云南布政使李如楠等文人官宦而享誉贵阳。清嘉庆年间,于此设立场市,子午日集市贸易,成为古集镇。马家寺内曾设有将军殿、金刚台,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何得胜黄号军士兵纵火。民国年间集市废散,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马家寺与下堰寨建马堰保,而将马家寺更名为马堰寨。现存有场坝、过街楼、街面石砌路等遗迹。
麦架桥 又称麦稼桥,位于麦架河上。长20余米,宽6余米,为3孔石拱桥。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麦架桥在治城北30里,水西之道所经,宣慰安观建。”安观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袭宣慰使职,桥当建于其时,为水西古驿道上贵州土司修建“前十桥”之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修建公路时,将桥之石料移至距桥以上300米处,另建新桥,仍名麦架桥,旧桥遗址尚存。
金甲桥 建于清代。位于沙文镇北面金甲村石碓坡,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里人柴大用倡建。单伏双孔拱桥,长20米,宽3.6米,高4.5米。
(二)碑碣
南八契约碑 位于沙文镇西南4.5公里苏庄村南八寨村口白沙路边堡坎上,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立,青石质,方首,碑高1.46米,宽0.75米,厚0.21米,额题“永垂千古”,字体0.12见方。碑文记载村民兰世甲将祖遗山林、土地卖给公众之事宜。
瓦窑村《禁止破坏风水碑》 位于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寨中。此碑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二十九日,瓦窑村全寨合议订立的禁止开山取石的公约。碑高90厘米,宽54厚米。
蓬莱三官庙碑记 1983年,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蓬莱村发现三官庙碑3块,其中两块存于白云区文化馆,另一块为古瓶天竺花石刻,高115厘米,上宽47厘米,下宽57厘米。白云区文化馆收藏的两块碑,其一为住持僧明礼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月二十日立,高190厘米,宽97厘米,厚22厘米。碑首横书“永垂万古”四字,碑文34行,竖排楷书。内容主要是对重修永兴寺下三官庙的捐资者表示感谢。另一块是庙产碑,仅剩下半块,从碑文可知,三官庙为永兴寺脚庙(附属庙),地产收入上缴永兴寺。永兴寺庙产土地遍及蓬莱各地。
封山告示碑 位于艳山红镇思夯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碑高1.44米,宽0.69米,文载贵筑县衙签署的“禁止开山取石”布告。
凤凰哨石雕 位于都拉布依族乡西南5千米凤凰哨原川黔古道旁。现存石虎2只,石牛1头,石马2匹,大小如实物,立于一女性墓前,清同治二年(1863年)修建。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的金甲桥在1965年重修
南八契约碑
(三)古葬
黄应龙墓 土堆坟,占地30平方米。建于清代,位于牛场布依族乡西南2.2千米黄家山。黄应龙,字大坤,河南省汤阴知县,授文林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卒,葬于此。墓碑高1.7米,宽0.62米。碑首饰腾龙图案,镌有“敕命之宝”篆体钤印一方。墓已被盗挖。
赵德光墓 建于清代。位于麦架镇青山村潮水河寨北朱官大坡山麓胸口窝。赵德光,字辉堂,贵州郎岱人,清军著名将领。原姓张,从副将赵德昌转战云南,故冒姓赵氏。因战功卓著,由士卒历任千总、都司、游击、副将、古州镇总兵。常率部奔袭赴援,在军中享有“铁脚板”之誉。后拔补千总,擢都司。清咸丰十年,擢参将,赐号豪勇巴图鲁。清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在贵州安平县境芦荻哨与农民起义军交战中阵亡,同治皇帝诏依提督阵亡赐恤,赠太子太保,授予谥号“刚节”,建专祠。阵亡后移葬于此。土堆坟,未立碑记。墓曾被盗挖。
华联辉墓 建于清代。位于沙文镇范家院村范家院组。华联辉,字柽坞,贵州遵义人,清末贵州盐业巨商。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入川改革盐政,授特用知府,后还乡经营盐业,并在仁怀茅台镇开办“成义酒房”,生产茅台酒。子华之鸿继承其业,成为近代贵州工商业巨子。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初九日卒葬于此。土堆坟,墓前竖有石碑1块,碑高1.74米,宽0.86米,厚0.16米。镌刻“清故四川特用知府华公柽坞徵君之墓”,碑阴刻有其子华之鸿所撰文字“148字”。墓被盗,出土墓志铭1方。墓碑及墓志铭由区文化馆收藏。
程春翔墓 位于艳山红镇摆拢村求雨坡,系程春翔与夫人王氏合葬墓。墓葬坐北向南,土封石围,墓径3.6米,封土堆高约1.3米。墓前立有青石材质碑记一通,高1.17米,宽0.62米,厚0.45米,碑顶长1.13米,宽0.5米,厚0.13米。碑身正面楷书阴刻“清故封文林郎(孺人)显考(妣)程公鸿生(母王氏)之墓”,落款“康熙乙未年三月立”。因年代久远,碑文风化严重。
果园村墓群 位于麦架镇东北面4公里果园村东面100米龙家湾。墓群占地约400平方米,共有清代墓葬12座,多数墓碑已毁,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通墓碑为青石材质,碑身镌刻“皇清上上寿显妣王母汤氏老太君之墓”,落款“皇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戌辰季春月奉立”。碑宽0.63米,高1.12米,厚0.12米,因年代久远,碑文风化较为严重。
袁思韠墓 位于艳山红镇曹关村西北面2公里新堡寨古背上山脚树林中,袁思韠(1837-1888),贵筑(今贵阳)人。工诗文,擅绘画,精书法。同治八年(1869)中举,后屡试不第。光绪十年(1884)以补用知县分发广西,曾随巡抚李鉴堂处理法人入侵桂边军务。两广总督张之洞上任后,入幕“协办一切”。光绪十四年(1888)病逝。墓为夫妻合葬墓,墓葬坐西向东,墓径约5米,封土堆高约两米。墓前原立有青石质墓碑,高2.4米,宽1.1米,厚0.2米,篆书竖向阴刻“清故诰授中议大夫盐运使衔广西补用知县袁君思韠之墓”。碑已毁,墓四次被盗,尸骨迁葬他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