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云区公办中小学校情况分析

白云区公办中小学校情况分析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9月,白云区第二中学更名为“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2008年白云一中在贵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荣获初中乙组总成绩第一,至此学校体育成绩喜获“九连冠”。2000年10月更名为六、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沙文校区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沙文校区地处白云区沙文镇凉水村。学校全体学生实行营养餐。白云区第二小学。

白云区公办中小学校情况分析

一、贵阳市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2001年,白云区第二中学(今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前身为白云区第二中学,创建于1975年,2015年9月更换为现名。2006年白云二中成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2015年9月,白云区第二中学更名为“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是年,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有教职工183人,专任教师176人,中高级教师128人,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名师16人,硕士研究生17人。学校教学班42个,学生1774人。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绿色学校”“贵州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贵州省首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贵阳市五好学校”“贵阳市科技活动特色学校”“贵阳市高中语文教研基地”。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获贵阳市高考“入口出口”评估一等奖。2016届、2017届学生参加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全科合格率均为100%,优良率均超过同类示范性高中。

2007年,白云区第二中学(今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学楼

二、贵阳市白云区实验中学

贵阳市白云区实验中学原名贵阳市白云区第一中学,2015年9月更名为“白云区实验中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白云区内办学历史最长、设施最齐全的全日制(半寄宿)区属初级中学。1984年白云区政府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白云区第一中学被列为区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2002年至2012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师生比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标准,教育教学进一步规模化、示范化,全区中考状元5次出现在白云一中。2008年白云一中在贵阳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荣获初中乙组总成绩第一,至此学校体育成绩喜获“九连冠”。2012年9月开始了“学区化”改革试点,地处城中心教育教学质量最好的白云一中和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中学开展“学校学区化管理”改革试点,学区内学校采取“统一校名、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招生、统一配备师资”等“五统一”措施办学,整合城乡学校资源,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学校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全国奖12人(次)、省级奖21人(次)、市级奖19人(次),学校获2015年度贵州省“体育彩票”杯青少年模型竞赛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贵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学校女子足球队获第一名。

三、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初级中学

白云区第三中学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大坝社区,创建于1986年。截至2015年学校有教学班级24个,1200名学生,其中寄宿制学生450人,教职工120人。2006年获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称号。2007年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刘芳出自该校。2016年该校被教育部信息中学确定为“全国微课与翻转课堂创新研究实践基地”。2016年该校教师刘芳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四、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

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牛场学校,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牛场村。1993年在原牛场学校的后侧新建校舍,1995年10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2012年9月与贵阳市白云区实验中学(原白云区第一中学)实行合并式学区化管理,成立贵阳市白云区初中第一学区。学校占地面积为1754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882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1904平方米,教师宿舍1495平方米,学生宿舍2936平方米,食堂758平方米,运动场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绿化带面积3940平方米。学校自2002年起先后引进蹴球、珍珠球、陀螺、押加、射弩、抢花炮、踩高跷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2004年又将当地的布依族文化—地戏“杨家将”、刺绣、簸箕画、山歌及礼仪等传统的民族文化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独特的校园特色文化。学校先后获“贵州省绿色学校”“贵阳市标准化学校”“贵阳市五好学校”、贵州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示范校、贵州省“四在四爱·幸福校园”示范学校、贵阳市四星级生态文明校园等称号。2015年,白云区民族中学在编教师4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4人,二级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达100%。在校学生627人。

五、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www.xing528.com)

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属于区属完全小学。前身为白云小学,创建于1918年,1962年迁入白云区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育才路,2002年正式更名为白云区第一小学。学校总用地面积15334平方米,2015年学校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033人,正式在职教工97人。教工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占95.5%,小学高级教师占60.6%。有贵州省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16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各2名。2005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评为“贵阳市绿色学校”“贵阳市科技特色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小学校长研修基地”、2015年被评为“贵阳市安全文明学校”。

白云区第一小学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七、贵阳市白云区第二小学

白云区第二小学位于白云区同心西路376号,始建于1918年,原名鸡场小学。2000年10月更名为

六、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沙文校区

贵阳市白云区第一小学沙文校区(白云区沙文小学)地处白云区沙文镇凉水村。学校占地面积38507平方米,校舍面积有14654平方米。学校各种功能教室齐备,配有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等。2015年学校有教师78人(本科学历47人,专科学历28人,中师学历3人,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18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全校有教学班32个,学生1406人。学校全体学生实行营养餐。另配备可容纳700名学生的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白云区第二小学。2013年属于尚义小学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2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27平方米。学校服务白云区鸡场村(5个村民组)、鸡场社区和集镇户2732户。2015年学校有教学班29个,学生1773人。有教职工73人,工勤人员1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两间)、音乐室(两间)、体育室、美术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录播室、梦想教室等专用教室,拥有图书30883册,电子图书2万GB。学校以“德育为首、质量为轴、科研促教、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诚实、勤奋、文明、健美”的校训,“责任、民主、和谐、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求精、高效”的教风,“勤学、会学、乐学、巧学”的学风,以小交警、小科技、阳光体育活动、合唱为特色,用“校兴我荣,校辱我耻”的团队精神,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建有白云区祖国好家乡美展厅、图书亭等文化角,学校校园文化初具特色。先后荣获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科技特色学校、文明校园、绿色校园、贵阳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白云区家庭教育先进集体、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两基”先进集体、标准化学校、消防安全示范学校、课改先进集体、白云区依法治校法制示范校、贵州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组织奖、“五好”党支部等称号。

八、贵阳市白云区都拉民族乡都溪小学

贵阳市白云区都拉民族乡都溪小学是白云区公办村级完小。学校面积3331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有教学班6个,学校服务都溪村6个村民组。全校有教职工11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6人,占专任教师60%。有学生150人,有教学楼、图书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专用教室等。学校计算机35台,图书3031余册。2014年8月获义务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三等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学校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办地方课程—芦笙教学。芦笙队参加省、市、区演出多次获奖。2003年9月贵阳电视台《一方水土》栏目,2009年1月贵州电视台《百姓与生活》栏目分别对该校芦笙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校长姚荣友获第六届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芦笙专业教师张婷获白云区人民政府组织“白云区首批区管专家(社科文艺及综合类)”、贵阳市民宗委组织“贵阳市第二批‘民族文化传承人’”。

九、贵阳市白云区第九小学

贵阳市白云区第九小学位于白云南路188号。创办于1969年9月,前身为中国有色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第一小学,2008年移交地方管理,更名为白云区第九小学。九小有校本部和伊顿校区2个学区,校本部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360人,教师118人。学校占地面积36780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1平方米,运动场地15904平方米;学校计算机室、录播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设施齐备,拥有计算机180台,藏书量47200册。伊顿新校区2016年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5个班,218人。学校秉承“用爱与智慧成就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全面发展。九小本部校园文化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特色,围绕廊道、楼道、教室、操场全方位立体打造。伊顿校区校园文化按照新校区、新起点的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勤劳、团队、奉献、求实、自律的蜜蜂精神设计理念,建设了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雕塑、门前景观、文化墙、地面装饰等。两个学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统一与变化、经典与创新相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在“三级备课”中推动教学研究。3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比赛,291人(次)在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3人(次),省级80人(次),市级38人(次),区级150人(次)。学校还成立管乐团、合唱团、足球队、书法组、课本剧等学生社团,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在省市区组织的比赛中屡次获奖。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愉快阅读和数学兴趣为核心,组织教师结合教材研发《悦读》与《趣味数学》两套教材。近年来,先后获“贵州省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先进集体”“贵州省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省级示范校”“贵州省第三届(2012-2013年度)图书室先进集体”“贵阳市优秀教研组”“白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交流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