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有大学教育之进度表:“一年视离经辨志”,第一年度须检查其根底如何,则以“离经辨志”求之。“离经”就是取一卷经书要学生分析其中篇、章、句、读,此为文法学上的锻炼。“志”即意义,“辨志”就是了解清楚其中意义,此为哲理上的锻炼。
“三年视敬业乐群”,《学记》曰:“时教必有正业(正业犹言重要业务),退息必有居学(言可供自修之宿舍)。”入学时为十八岁,此时是第三年,则是二十岁,正是学礼之年。此时之正业应为“五礼”。“五礼”为春官大宗伯所执掌,所谓吉、凶、宾、军、嘉也。古人重视五礼,故使入大学之俊选学之。五礼又各有别。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其别有十二,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祠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此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槱读若酉,积柴之意。飌,古风字);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祼读若贯);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肆献以下皆为熟食祭)。“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之别有五: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烖;以礼哀国败(礼为同盟者合会财货更其所丧);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宾礼之别有八: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頫曰视(时聘无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殷頫谓一服朝之岁,以朝者少诸侯,乃使卿以大礼众聘焉。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以军礼同邦国”,军礼之别有五:大师之礼用众也(郑玄注:出征之法用众);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大田之礼简众也(郑玄注:古者因田阅兵,阅其车徒之数。简,阅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役,筑宫室所以试民力强弱);大封之礼合众也(大封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之别有六:以馈食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吉、凶、宾、军四礼皆为邦国之礼,仅嘉礼可用于民间。所谓邦国之礼者仅维持天子与诸侯之联系而已。此为大学生为天子服务之练习,应视为正业。“乐群”犹今言联系群众。在此阶段中,五礼蒙重视,大学生则当奔走邦国,即乐群之练习也。
“五年视博习亲师”。何以须“博习”?《学记》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郑玄注:操缦,杂弄);不学博依,不能安诗(郑玄注:博依,广譬喻);不学杂服,不能安礼(郑玄注:杂服,冕服、皮弁之属);不兴其艺,不能乐学(郑玄注:兴之为言,喜也、歆也。艺谓礼、乐、射、驭、书、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郑玄注:藏谓怀抱。修谓习也。息谓作劳休止之为息。游谓闲睱无事之谓之为游)。”能如此,则必“安其学而亲其师”。如此者二年学必大进。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在博习亲师阶段两年之后,其学识可以论学矣,更须选择良友以助其修学。此时虽接近于成功,然只能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独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在小成两年之后,赓续研究则能“知类通达”。盖言善于运用类比方法又善于运用原理原则以解决疑难问题。“独立”言其所持理论能站得住。“不反”言不至被人驳倒。到此程度,方可称“大成”,而收化民成俗远者来近者来之效,而起“大学之道”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其所受教育长达九年,所以周之大学是一种九年制的高等学校。
大学毕业生之出路。《礼记·王制》篇曾言及之。“大乐正论造士之秀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而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禄之。”可知周代大学生犹如今日大学毕业生皆有工作分发,而由司马(大司马)决定,则周代大学等于军校矣。
凡是军校,其费用皆归国家负担与生徒家道贫富无关。故孔子家虽贫寒而能在大学毕业也。孔子毕业后,分发何处,做何工作,担任何职,历史漏载,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