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政均史学文集:思考活动中的三省与参省

陈政均史学文集:思考活动中的三省与参省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在思想活动之中,“三思”必有“三省”在内。始知所谓曾子“三省”者,实即“参省”。“参省”为古人常用之名词。“省”为反躬自省之义。“参省”是合而言之,盖言在观察事物之参错情况时,亦当反省自己,因而考虑其所关心的若干问题也。“舆”今言“车厢”。“参”通“三”。(古代言数,其属于比例意义,而须言“三”者,则用“参”字。

陈政均史学文集:思考活动中的三省与参省

论语·学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此“三省”遂成名言,至有以“三省”为名者,例如“胡三省”(宋朝人,曾作《资治通鉴》注,颇称精赅)。

愚昔亦颇信之,但有疑于《论语·公治长》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其语意似有与此矛盾之处。因在思想活动之中,“三思”必有“三省”在内。何以“三思”贻讥,而“三省”则不贻讥?后读《荀子·劝学》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智)明而行无过矣。”始知所谓曾子“三省”者,实即“参省”。“参省”为古人常用之名词。盖“参”为参错之义,言视察事物之参错情况也。“省”为反躬自省之义。“参省”是合而言之,盖言在观察事物之参错情况时,亦当反省自己,因而考虑其所关心的若干问题也。所考虑问题的数量,因人因时而异。一个不嫌其少,十个不厌其多。魏徵有《谏太宗十思疏》,以其为主观布置之事也。曾子只布置三个问题,非谓不可少也不可多,而必须为“三”也。

何以不书“参省”而作“三省”?此则曾子门人避讳所致,以曾子讳“参”也。(www.xing528.com)

按《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先郑即郑众注称“隧”为车舆深也),此言当时兵车之构造的一部分。曾子名“参”而字“子舆”,似取义于此。“舆”今言“车厢”。“参”通“三”。(古代言数,其属于比例意义,而须言“三”者,则用“参”字。《考工记》中,实例甚多,不具录。)“参”古字为“叄”(见《康熙字典》)。若作简体字,则省略“厽”而留“三”,音义皆同(“厽”则为古“累”字)。曾子之门人避讳,简“参”为“三”。

此条为记曾子之事,可知编《论语》者,必用其门人之“八寸简”,以致多此一曲折。这只是一个误会。知之,则“参省”之义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