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状况对民族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没有民族的共同语言,人们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民族或民系。所谓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而成的。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割据等),民族内部的交往常常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一定时间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地方方言及伴之而来的民系就会相继产生。民系的方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交往工具,是其民系内部语言文化积淀发展的结果,讲不同方言的人们很难相互交流,这是由于汉民族各个地区之间的不同土著文化底层与彼此之间交往程度差异过大造成的。
浙闽地区特殊的地缘条件使得各个方言区甚至是方言小片区之间都无法直接交流。这种极端的地域分化也为居住文化的地域分化铺平了道路,使得浙闽风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与方言区的分布高度一致,甚至超越了约定俗成的行政边界。以下就从几个建筑特征的地域分布出发,探讨方言对民居地域性特征的影响。
(1)浙南闽语区
在温州南部鳌江以南的山区里,有一片讲闽东方言的地区,闽东方言在浙江被称为“蛮讲”,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蛮话区”。主要包含泰顺县、平阳县的大部分地区。更有意思的是,在苍南县,还有一部分地区的人操着闽南方言。这是由于在北方汉族南迁的同时,闽人也在向外迁徙。比较有名的闽人迁出地有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台湾岛。此外,温州也是闽人迁出的重要目的地。
浙南的闽语区中,建筑文化也有着浓厚的福建色彩。如泰顺县,采用插拱挑檐做法的案例很多;而在平阳县,燕尾脊做法,以及建筑立面的形制都有很浓重的福建特色(图4.7)。
(2)闽北赣方言地区
闽北方言,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闽语与赣语的融合。闽北方言将闽语与赣语的词汇分别引入的同时,也将二者的建筑特征要素同时引进。多进合院平面、封火山墙、木质柱的做法是赣系元素,而穿斗插梁架、挑檐枋直接挑檐等做法则带有浙闽元素。(www.xing528.com)
图4.7 温州南部风土建筑的福建要素
图4.8 潮汕地区的插拱做法遗存
(3)潮汕闽南方言地区
潮汕地区海陆、陆路与漳州(闽南)相连,水路与汀州(客家)相连,其方言在系统上属于闽南方言的一支,但其中也混入了很多客家方言的要素。同样,其建筑特征也同时具备了客家与闽南的元素。潮汕地区风土建筑一般不采用木质挑檐结构,多用夯土墙,有着明显的客家元素。但潮汕地区年代较早的风土建筑依然会使用插拱做法,如传说为宋代所建的潮州许驸马府,采用了插拱挑檐;而一部分构件保留了宋代形制的潮州开元寺天王殿,也采用了插拱做法与穿斗式结构体系(图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