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闽地域分布调查:建筑特征与地域相关

浙闽地域分布调查:建筑特征与地域相关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将“一”字形平面与三合院式平面放在一起,考察它们在浙闽地区的地域分布,可以发现其在各地区的出现频率分别为:宁波83%,温州85%,丽水87%,宁德56%。总之,与前述其他特征一样,插拱、斗拱挑檐做法也存在着清晰的地域分布倾向,即以浙闽地区中央横贯南北的山脉为界,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布十分集中,而以西的内陆地区则分布稀少、分散。

浙闽地域分布调查:建筑特征与地域相关

(1)平面形式

如前文所述,“一”字形平面形式为浙闽地区的主要特色,而且围屋式平面也与其有很大关联。在浙闽地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平面形式为三合院。三合院可以看作四合院的变形,也可以看作“一”字形平面的扩展,而浙闽地区的三合院,甚至只有一翼厢房的曲尺形合院,很多都是主屋先建成,厢房后加建。因此,三合院平面形式,可以看作合院式平面形式与“一”字形平面形式的融合。

若将“一”字形平面与三合院式平面放在一起,考察它们在浙闽地区的地域分布,可以发现其在各地区的出现频率分别为:宁波83%,温州85%,丽水87%,宁德56%。集中分布在浙东——闽东一线。也就是说,浙闽沿海地区以“一”字形平面与三合院式平面为主要平面形式,而内陆地区则以四合院、围屋为主。有趣的是,在福建中部山区,也是“一”字形平面与三合院的集中分布区,如尤溪农家(39 号)、永泰嵩口垄口祖厝(49 号)、德化承泽黄宅(99 号)、德化格头连氏祖厝(100 号)等(图4.2)。

(2)曲线劄牵

在梁枋构造中,最能体现地域性的做法就是曲线劄牵做法。出现频率较高的地点有:福州93%,宁德80%,三明(闽中)67%,泉州50%。这些高频率的地点也都集中在浙闽沿海地区(图4.3)。

图4.2 “一”字形与三合院平面使用频率的地域分布

图4.3 曲线劄牵做法使用频率的地域分布

图4.4 方柱使用频率的地域分布

(3)方柱

方柱虽然不是常见的柱形制,但在温州地区却相对集中(88%)。而在浙闽其他地区虽然并没有占优势的其他方柱做法,但在宁德(40%)、福州(28%)、泉州(30%)地区,方柱做法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整体来看,方柱做法高频发生地依然处于浙闽沿海一带(图4.4)。

(4)封火山墙

封火山墙是从长江中下游地区传入浙闽地区的构造形式,因而在浙闽地区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衢州(100%)、金华(95%)、南平(86%),这些地区都处于浙闽内陆盆地。潮汕地区的夯土封火墙同样有着很高的出现率,当是受到岭南、客家建筑做法的影响所致。(www.xing528.com)

在闽东地区,虽然封火山墙的出现频率也很高:宁德62%,福州57%,但考虑到该地区大量存在的两重山墙构造,可以说,封火山墙做法虽然对闽东产生了影响,但闽东地区依然顽强地保留了其灰墙围护结构。整体来看,不使用封火山墙做法的地区,更多处在浙闽沿海一线。

另外,从金华、衢州出发,越过仙霞岭到达闽北,再沿闽江到达福州的这条明清“福州官道”沿线,正是封火山墙做法出现率最高的地区,并且出现率从金华、衢州到福州逐渐降低。可以说,这条官道应当正是封火山墙逐渐传入浙闽沿海地区的路径(图4.5)。

图4.5 封火山墙使用频率的地域分布

(5)插拱、斗拱挑檐

浙闽风土建筑中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使用插拱、斗拱作为主要的挑檐结构,体现了浙闽风土建筑的独特性。

如前一章所述,插拱、斗拱做法体现了浙闽地区本土原生的土著建筑文化与外来的中原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是浙闽地区风土建筑构造做法中最重要的特质。而浙闽地区的人们,将出檐深远的古风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因而对挑檐构造也十分重视,从而使插拱、斗拱挑檐做法成为浙闽地区地域性最强的特征。

可以发现,插拱、斗拱做法的出现频率有着极强的地域性(图4.6)。首先,频率最高的为福州(94%)、宁德(91%)、温州(90%)、台州(90%)。基本上绝大部分的风土建筑都采用插拱、斗拱挑檐。并且,这一做法的普遍性甚至超过了建筑的身份、年代、规模,可以说是纯粹地对住居文化的坚守。

其次,频率较高的有宁波(66%)、三明(75%)、莆田(80%)、泉州(86%),说明在这些地区,插拱、斗拱做法也占绝对优势,是这些地区最重要的挑檐做法。

而到了闽南和闽西地区,由于客家文化的影响,插拱、斗拱做法的出现频率下降到一半左右,如厦门(50%)、漳州(56%)、龙岩(46%)。在这些地区,插拱、斗拱做法可以说是一种选择,而其背后的文化特质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图4.6 插拱、斗拱挑檐做法使用频率的地域分布

最后,在潮汕(12%)、南平(10%)、丽水(13%)、金华(4%),以及没有发现插拱、斗拱做法的绍兴与衢州地区,可以说,使用插拱抑或是斗拱已经只能认为是个例。这些地区已经不再存在插拱、斗拱挑檐文化。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很可能已经处于浙闽传统风土建筑文化影响范围之外,从属于其他文化圈了。

总之,与前述其他特征一样,插拱、斗拱挑檐做法也存在着清晰的地域分布倾向,即以浙闽地区中央横贯南北的山脉为界,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布十分集中,而以西的内陆地区则分布稀少、分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