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挑檐构造体现等级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挑檐构造体现等级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式建筑以斗拱的复杂性体现等级,而浙闽地区传统风土建筑,则以挑檐做法来体现身份与等级。挑檐构造的等级性不仅仅是不同住宅财力、地位的体现,同一栋住宅中,不同的部位也会采用不同的挑檐构造以区分等级。在有些地区,插拱与垂花柱结合的做法也有较高的等级。相对而言,吊柱、挑檐枋等做法的等级则较低,一般不在正面。

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挑檐构造体现等级

古代中国一直是等级社会,会采用各种方式体现身份与地位。官式建筑以斗拱的复杂性体现等级,而浙闽地区传统风土建筑,则以挑檐做法来体现身份与等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挑檐做法,也形成了不同的挑檐做法等级次序。

(1)浙东、浙南地区挑檐构造的等级性

浙东、浙南地区风土建筑的挑檐构造中,等级最高的无疑是斗拱做法,斗拱出跳数的多少也直接反映了等级的高低。其次是牛腿做法,牛腿由于雕刻丰富,装饰性强,也是民间爱用的挑檐方式。最后为斜撑做法,斜撑构造简单,是等级最低的挑檐方式。

挑檐构造的等级性不仅仅是不同住宅财力、地位的体现,同一栋住宅中,不同的部位也会采用不同的挑檐构造以区分等级。比如温州平阳县腾蛟镇苏步青故居(230 号)的正面挑檐采用出一跳斗拱,而侧面与背面挑檐则采用斜撑与垂花柱结合的做法。另一个例子是台州市黄岩区司厅巷20 号王宅。王宅平面为四合院,东厢房经历过改建。正房前檐为出两跳斗拱,而西厢房前檐为一斗三升做法,改建的东厢房则采用了牛腿做法。同样是司厅巷的32 号洪宅(226 号),正房与厢房前檐全部采用出两跳斗拱,而倒座房则采用了斜撑做法。

浙东、浙南地区也残存了少量的插拱做法。如宁波市月湖西区青石街闻宅(222 号)的正房前檐为斗口挑做法,厢房为形似牛腿的插拱做法。而台州市黄岩区黄土岭村虞宅(217 号),则所有面向内院天井的檐部都采用插拱做法,面向外的后檐采用斜撑做法(图3.43)。

图3.43 浙东、浙南地区挑檐构造的等级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70.

图3.44 廿八都镇风土建筑中的挑檐等级

综上所述,在浙东、浙南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为:

斗拱(出两跳)>斗拱(出一跳以下)≈插拱≈牛腿>斜撑

(2)浙西、浙中与闽北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性

浙西、浙中与闽北地区的挑檐做法,以牛腿为最高等级。牛腿所选用的木料与牛腿上的雕刻、纹饰直接反映了户主的身份与财力。不富裕的家庭,一般采用斜撑挑檐做法,而大户人家则都用牛腿。有趣的是,同一户住宅中,同时使用斜撑和牛腿做法的案例很少。如江山市廿八都镇风土建筑,同样是面向天井的檐部构造,却有全用斜撑和全用牛腿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可以说,牛腿做法与斜撑做法的区别,就是等级的差别(图3.44)。

故,浙西、浙中与闽北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为:

牛腿>斜撑

(3)闽东、闽中、闽南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性(www.xing528.com)

在闽东、闽中、闽南地区的挑檐做法中,以插拱做法为最高等级。而插拱做法出跳数的多少则直接反映了户主的身份与财力。也就是说,出三跳以上的插拱为最上级,而出两跳及以下的插拱就略有简素的感觉。在有些地区,插拱与垂花柱结合的做法也有较高的等级。相对而言,吊柱、挑檐枋等做法的等级则较低,一般不在正面。

例如泉州德化县格头村连氏祖厝(100 号,图3.45),在正面主檐采用插拱做法,而后檐与两侧抱厦则仅用吊柱和挑檐枋做法。又如三明尤溪县桂峰村蔡氏祖庙,由大门、主厝和回廊三部分组成。主厝一层前檐为插拱与垂花柱的组合做法,大门的正面挑檐为三跳插拱,主厝二层为两跳插拱,回廊与主厝侧面、后部则仅采用吊柱做法。而永安市槐南乡安贞堡(107 号,图3.46),由于土堡复杂的平面形式,也使其呈现出多样的挑檐构造。外围的护厝采用了垂花柱做法,而核心的合院则采用垂花柱与插拱结合的做法。有意思的是,正房明间正面挑檐使用垂花柱与两跳插拱的结合,次间正面挑檐为垂花柱与三跳插拱的结合,但明间的垂花柱雕刻更为复杂。也就是说,在安贞堡内,挑檐做法的等级更多的是依靠垂花柱的样式来体现的。

图3.45 格头连氏祖厝的挑檐做法等级

图3.46 安贞堡的挑檐做法等级

①李秋香,罗德胤,贺从容,等.福建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1.

图3.47 凝禧堂的挑檐做法等级[23]

同样是正房前檐,也会出现挑檐做法不同的情况。如福州永泰县嵩口镇垄口祖厝(49号)的正房明间前檐采用了出三跳的插拱,而次间前檐只用吊柱构造。

总而言之,在闽东、闽中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为:

三跳以上插拱≈插拱与垂花柱结合>两跳以下插拱>垂花柱>吊柱≈挑檐枋

(4)闽西客家地区挑檐构造的等级性

闽西客家地区的挑檐做法中,等级最高的为垂花柱构造。该地区也有插拱做法,但已经不是主流。而较低等级的做法则以简素的挑檐枋做法居多,有些甚至不做挑檐结构。例如龙岩连城县芷溪村凝禧堂(150 号,图3.47),平面形式为四进合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倒座、埕、下厅、大厅、后厅。从剖面上看,从倒座到后厅,建筑逐渐增高,显示出建筑地位的逐渐提高。此外,各建筑的挑檐构造也各不相同:倒座无挑檐;下厅的前后檐为简单的挑檐枋构造;而大厅的前檐为插拱做法的变形,后檐为挑檐枋直接挑檐;到了祭祀祖先的后厅,正面为垂花柱挑檐,而后檐由于无法看到,直接用砖墙封住而没有挑檐构造。

也就是说,客家地区挑檐做法的等级为:

垂花柱>插拱>挑檐枋>不使用挑檐构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