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斜撑与牛腿: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揭秘

斜撑与牛腿: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揭秘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图3.39斜撑做法牛腿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斗拱的结构意向。又如临海桃渚所城柳宅正屋前檐牛腿,也与史家庄花厅的挑檐牛腿在构成上非常相似。可以说,福建地区的牛腿做法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并且其本身的固有文化特征尚未彻底消失。

斜撑与牛腿:浙闽风土建筑意匠揭秘

(1)斜撑

斜撑即用斜向构件支撑穿枋来挑檐的做法。这撑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挑檐做法,根据杨鸿勋的研究,斜撑很可能是在西周晚期由擎檐柱演化而来的。斜撑样式一般为直线或曲线,也可以做成复杂的多段曲线样式或镂空雕花(图3.39)。

(2)牛腿

所谓牛腿,就是位于柱头向外悬挑的直角梯形短梁。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雕刻美的牛腿在浙闽地区大多分布在浙江中西部和福建西北区域,牛腿总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呈三角板块状牛腿,用上好木材锯成牛腿状,再进行雕刻;另一种是用整料雕成立体的狮、鹿、仙人、凤鸟、松花等形状。这两种牛腿,上面均置琴枋,琴枋上多刻戏曲故事的浮雕,并上置短花篮柱承托挑檐梁。

根据丁俊清的研究,牛腿装饰风格从简单的线刻向细腻烦冗的镂空雕、圆雕发展。明初是木工活,基本形状是壶瓶嘴、倒挂龙或简单的变夔,基本是模式化的朴素的流云卷草纹阴刻线。明中期演变成倒挂龙状,雕饰范围扩大到上部斗拱,手法为浅浮雕。明末出现人物、山水、动物的雕饰。清乾隆以后多见卷草龙,清后期多雕饰山水楼阁、人物故事等图案。[21](www.xing528.com)

图3.39 斜撑做法

牛腿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斗拱的结构意向。如东阳史家庄花厅的挑檐牛腿(267号),牛腿本身呈直角梯形,并有丰富的雕刻,而上部琴枋支撑圆形小柱承托檐檩,同时小柱和檐柱上都有雀替装饰,整体和出一跳斗拱的形制并无区别。又如临海桃渚所城柳宅正屋前檐牛腿,也与史家庄花厅的挑檐牛腿在构成上非常相似。

牛腿做法并不是东南民居的传统做法,福建地区典型的牛腿做法较少,如福鼎白琳洋里大厝(21 号),该大厝建于乾隆十年(1745)历时13年完成,整体布局三列三进,加左右横屋(护厝),占地10 560 平方米,有192 个房间。该大厝正房一层前檐采用牛腿挑檐,牛腿雕刻精美,但牛腿上部的琴枋依旧采用成插拱的形制,牛腿下部的拱形托架也是一般的牛腿构造所没有的。可以说,福建地区的牛腿做法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并且其本身的固有文化特征尚未彻底消失(图3.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