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地区,柱子主要分为圆柱与方柱两种。圆柱断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最常用的柱样式;而方柱断面多为抹角的正方形,抹角方法从简单的45°斜切面到各种复杂线脚不等。
柱础包括磉墩和柱顶石(柱),浙闽风度建筑柱础做法多兼有磉墩与柱顶石,但柱顶石的形状从方形到圆形、鼓形、半球形、复杂雕刻式不等。然而根据地方建筑文化不同,也有采用木质柱,或只用磉墩,不用柱顶石的情况出现。
图3.12 方柱与“面部”
(1)柱
浙闽地区,柱子截面以圆形、方形抹角较为普遍,而且在同一栋建筑中,这些柱子经常混杂使用。在温州泰顺地区,一般是当心间的前檐柱和前金柱使用圆柱,且直径要比其他的柱子大;而温州平阳地区则倾向使用方柱,圆柱仅在楼梯间等部位使用;到了闽东地区,则一般是民间的前檐柱使用方柱;最后到闽南潮汕地区,则以石质方柱较为流行。
圆柱柱身细长,上细下粗,略有收分,在柱顶有卷杀。方柱的每面抹角以外的部分被工匠称为“面部”(图3.12),面部的尺寸确定,福建工匠与浙江金华工匠的方法是不同的。福建工匠不论柱子尺寸大小,面部尺寸为3 寸的定值,其余部分均做抹角;而金华工匠则根据比例确定面部与抹角部分的尺寸。[12]
图3.13 平面中的方柱布局
(2)平面中的柱布局
浙闽风土建筑中,按照平面中不同位置,会使用不同形制的柱。主要有:满堂圆柱、圆檐柱方内柱、方檐柱圆内柱、满堂方柱四种做法(图3.13)。
满堂圆柱:虽然浙闽地区存在着方柱做法,且集中在浙南闽东地区,但总体而言,满堂圆柱依然是主流,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满堂圆柱的形式。浙闽地区的满堂圆柱中也有一些特殊做法,如闽东地区有些与墙面结合的圆柱断面会做成椭圆形,并将长轴面向外,并用较小木料达到粗壮的柱子效果。而浙东、浙西、潮汕地区,会将前檐柱做成梭柱形式,上下两端均有收分,与《营造法式》中两端收分的梭柱做法一致。
圆檐柱方内柱:温州地区瓯江以北大多采用的做法,将檐柱或前廊柱做圆柱,其余在墙面内的柱子则均为方柱。如温州市永嘉县埭头村陈贤楼宅(243 号)即为此种做法。檐柱位置重要,非常显眼,故做成圆柱,而室内柱子为了与墙面、家具结合方便做成方柱。说明在这一地区圆柱等级高于方柱。
方檐柱圆内柱:浙南闽东风土建筑中大多把檐柱做成方柱,有些则只把明间檐柱做成方柱,其余柱子依旧为圆柱。明间方檐柱的例子很多,如福建宁德市屏南县漈头村张宅(45 号)就是将檐柱做方柱,方柱四个抹角做成两个梅花瓣形线脚,由于该线脚也像银杏叶的缺口,也称为“银杏面”。
满堂方柱:浙南风土建筑中有些大型合院式建筑全部用方柱。如温州市平阳县青街乡的李氏二份大屋(246 号),除去楼梯间部位,其余柱子均为方柱。同村建于明代的池氏大屋,同样也是所有柱子均为方柱。另一个满堂方柱的例子是永嘉县花坛马湾村的“宋宅”(234 号,图3.14),相传建于南宋,形制为“一”字形长屋,所有柱子均为方柱。同时,“宋宅”旁边还有“一”字形长屋一座、四合院民居一座,三组建筑都非常老旧,很有可能是楠溪江流域最古老的风土建筑。而且,这三组建筑所有的柱子都是方柱。
图3.14 永嘉花坛“宋宅”[13]
(3)柱顶石(www.xing528.com)
柱础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磉墩,磉墩一般为方形块石,嵌入房屋地坪,为立柱的基石。浙闽风土建筑中一般都有磉墩。柱础上部为柱顶石,露出地面,上面承托柱子,柱顶石一般是为了防止地面潮气上升腐蚀木质柱子而设立的。早期并没有柱顶石,而是采用横纹的木材防止潮气上升,在河南安阳殷墟还发现过铜制的柱锧。早期的木和铜锧,外形呈简单的球面泛水的形式,与后世柱或石质柱顶石的形制基本一致。而后世石质的柱越来越多,形制与雕刻也越来越复杂。
木柱:木柱的纹理为横向平置,可有效防止水分顺纹上升,起到保护柱身的作用。目前依旧保留木柱做法的风土建筑主要分布在闽西北临近江西的地区。如邵武和平黄氏大夫第(181 号)。其正房由石质磉墩与木柱组合而成,石质磉墩为棱柱形,上部截面为八边形,下部有一个方形的基座;木柱形由两片组成,下部为覆盆形状,上部近似椭球,有阴刻花纹。有意思的是,黄氏大夫第的磉墩并未嵌入地坪中,而是立与砖砌基础之上(图3.15)。
图3.15 木柱
图3.16 方形柱顶石
方形柱顶石:方形柱顶石是浙南地区风土建筑大量使用的柱顶石形式。方形柱顶石有的为规则的立方体,而更多的是采用立方台形,顶面尺寸略小于底面尺寸,柱顶石侧面和顶面的楞一般会做抹角处理,使柱顶石转角平滑,如平阳青街李氏二份大屋(246 号)的柱顶石。
方形柱顶石中也存在着比较复杂的雕刻式柱顶石。如平阳县坡南街区的黄宅(245号),其方形柱顶石的中下部做了一条凸楞,形成了曲线的造型。又如永泰嵩口垄口祖厝(49 号)中门方柱的柱顶石,下部收分,整体呈斗形,同样的形制在屏南漈头村也能看到。而霞浦县半月里雷位进宅(27 号)的方形柱顶石,腹部鼓出,形状已经比较接近圆形柱顶石。可以看出,这些复杂的方形柱顶石,或多或少都与江南正统的圆形柱顶石有着一些相似点,有可能是简单方形柱顶石受到圆形柱顶石影响的产物(图3.16)。
圆柱形柱顶石:在福建中部山区(闽江流域)有一部分建筑的柱顶石截面与柱子一致,为圆柱形,且没有雕刻,仿佛柱顶石只是因为柱子底端腐朽而替换上去的。圆柱形柱顶石在福建中部山区比较常见,如德化格头连氏祖厝(100 号,图3.17),所有柱子都使用圆柱形柱顶石,柱顶石的截面面积略大于柱子截面,且并不施加任何雕刻。有一些圆柱形柱顶石风化已经比较严重,应当有一定的历史。
雕刻式柱顶石:鼓形、覆莲形等雕刻精美的柱顶石,在中国各地都非常常见。浙闽风土建筑中的雕刻式柱顶石,形制上也并无太多特殊之处(图3.18)。
图3.17 连氏祖厝的圆柱形柱顶石
图3.18 雕刻式柱顶石
无柱顶石:浙闽地区今天依旧存在着少数不用柱顶石的案例,如连城芷溪绍德堂(151 号),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四进三开间二直(护厝)大型宅邸,其中,仅大厅与下厅的前廊双柱使用圆形柱顶石并施以花草题材的浅浮雕,其他柱子均不施柱顶石。又如永安贡川金鱼堂(113 号,图3.19),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主体为两进七开间四合院,除了大厅太师壁两侧柱子采用圆形柱顶石外,其余部分皆不施柱顶石。[14]值得注意的是,大厅太师壁处于室内,并未使用容易受雨水、潮气侵蚀的檐柱,而是内柱施柱顶石,说明这里柱顶石更多的是起装饰的作用。
图3.19 永安贡川金鱼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