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式住宅是汉民族的代表性住宅样式。合院式平面以院子为中心,院子的三面或四面用建筑围合,形成较为封闭的内向型院落系统。其特征是:①中轴对称;②单体建筑的平面构造方式多为一堂两室式;③主次关系清晰;④以院落为单位。反映了汉族的社会制度、家族构成与文化习俗。
(1)三合院
三合院是浙闽地区中小型家庭常用的住宅平面形式,正屋三间或五间,当中为正房,两翼为辅助用房。三合院型平面由建筑和天井组合而成,按建筑与天井的关系可分为“前天井型”“后天井型”“前后双天井型”三种:普通的前天井三合院的天井在正房前;后天井三合院的厢房和天井都在正房背后;前后双天井型则是正房前后都有厢房和天井的布局方式,整体呈现H 形。
若按建筑正房与厢房的关系则可分为“堂厢型”和 “堂庑型”两种:“堂厢型”也可称作“三间搭两厢”,即正房三间,厢房一到两间,从左右向前或向后伸展与正房围合成天井(图2.3);而“堂庑型”则是正房两侧有纵向伸展的多开间横屋,往往形成两个天井甚至多进的组合式三合院(图2.4)。
图2.3 前天井堂厢型三合院
图2.4 前后双天井堂庑型三合院
“前天井堂厢型”:是比较广泛使用的类型。云南的一颗印三合院住宅即是此类型。浙闽的三合院分布也比较广。在闽南的漳州地区,三合院被称为“爬狮”或“下山虎”。在浙江中南部,三合院则被称为“十三间头”,即正屋三间,两厢各五间,前面用围墙封闭为三合院。
“后天井堂厢型”:天井和厢房都在正房后部展开。后天井一般作为日常生活起居的空间,不具有仪式性,因此,也可以认为该类型三合院存在“一”字形平面的构成要素。除了后天井,不少该类型三合院也有前院,前院一般仅用围墙围合,在福建这种前院被称为“埕”。
“前后双天井堂庑型”:“堂庑型”布局是正房三间居中,左右为纵向组合的单列型横屋(庑),正房和庑围合成一个或多个三合院。这种布局模式可以从汉唐时代的建筑史料甚至西周时代的建筑史料中找到类似的案例。当然,“堂庑型”也可以组合成四合院的形制,在福建地区,多开间纵向展开的横屋(庑)被称为“护厝”。因此,“堂庑型”与福建大量存在的护厝式风土建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现存的“堂庑型”三合院大多为前后双天井H 形平面。该型平面厢房前后发展,前天井为生活、起居和会客空间,后天井则多为相对杂乱的生产、家畜用地和厨房、厕所等,功能分区明确,是较为高级的住宅。(www.xing528.com)
(2)四合院
浙闽地区的四合院与北方四合院有所不同,但整体上也是受北方影响所致。这里讲的四合院特指单进四合院,就是只有一进院子的四合院(图2.5)。在闽南,其被称为“四点金”,是一种比较紧凑的合院形式。而在浙南,“四点金”被称为“对合”式合院,因其四厅相对而得名。
廊院式:廊院式四合院除了正房以外并无其他房间,是用回廊围合天井。廊院式合院汉唐时期在中原地区大量出现,而宋代开始从北方绝迹。浙闽地区,主要在福州周边尚有一些风土建筑采用此样式,并逐渐从“正房+回廊”的平面形式进化为“正房+厢房+前回廊”的平面形式。
四点金:为闽南及粤东地区最为普遍存在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平面形式。其空间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四角则为房间,形成十字轴空间结构。而四点金的得名,相传是因为比起北方四合院,其在四个角上各多出一间剖面形如“金”字的房屋。
图2.5 小型四合院
图2.6 多进合院
对合式:为浙南、浙西常见的平面形式。与四点金的布局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浙南有一种大型对合式合院,上下左右相对的不只是厅,而是整个一堂两室的单元,这样的四合院,内院往往很大,而正房也往往多达七至九开间。
(3)大型合院
大型合院即多进合院,是将上述三合院或四合院叠加组合而成的大型院落(图2.6)。其受北方影响更多,一般是有身份的人家爱用的平面形式。在闽南,往往将大型四合院称为“官式大厝”,其北方舶来的性质显露无遗。
官式大厝:闽南地区,大型合院在民间被称为“官式大厝”。在《福建民居》一书中也提到泉州的大型宅邸“因为是仿照北京四合院民居所建,当地称之为‘宫廷式’”。而在《泉州民居》一书中,记载了“宫殿式”“皇宫式”“皇宫起”三种说法。1993年版《南安县志》又有“宫式大厝”和“汉式大厝”两种叫法。“皇宫起”实际上是惠安县与泉港区对它的俗称,“汉式大厝”是南安市对它的俗称,“官式大厝”是泉州市域对它的俗称。可见,各个地区对四合院宅邸有着不同的叫法,但总体上包含了“宫殿”“官式”“汉式”三种意义。这充分说明泉州地区的四合院民居是仿照北方合院民居建造的,是外来的建筑样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