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百货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已进入衰退期。以美国零售市场为例,在1950年以后,一方面百货店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廉价商店、专业商店、超市等商业形态的发展也使百货业面临困境。我国百货业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国内最主要的零售业态。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百货店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尤其是独立门面的百货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其他新兴商业业态的冲击。
在日益萧条的窘况之下,百货店必须寻找出路。随着购物中心这一商业综合体形式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兴起,百货业尤其是连锁百货开始与其强强联手,以获得一线生存机会。同时随着百货店进入购物中心,其本身也逐渐向经营内容多样化、经营方式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在美国,大型百货一直作为一块传统的集聚人气的“磁石”而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再看我国,现在已建的许多购物中心中也多配有主力百货。根据市场经验,一般一个体量超过5万m2的购物中心就需要配一家主力店(百货或大超市),如万达和沃尔玛的绑定发展及万达自行打造的主力百货“万千百货”,杭州万象城的主力店铺为尚泰百货,深圳万象城的主力百货则为芮欧(RéEL)百货等。在整合入驻购物中心的同时,百货主力店自身的经营方式也趋向灵活,如百货店里逐渐出现大量出租柜台,并以收取租金的方式来经营。另外,经营内容也更为多元。传统的百货品类(男女装、鞋、包等)里渐渐加入了餐饮、家居等内容,还出现了仓儲式百货店如Sam’sClub,百货超市联营店如吉之岛(Jusco)等新型百货形式。(www.xing528.com)
另外,百货在购物中心中,也面临着另一种趋势。一些购物中心取消了主力百货这一功能,取而代之以一些次主力店和多样化的业态。这些次主力店业态涉及广泛,如小型生鲜超市(如OLE)、化妆品连锁(如Sephora、SASA)、专业数码店(如Sony Gallery)、电器店(如国美、苏宁)、影城、娱乐业态(如KTV、溜冰场、Kidzania)等。这一方面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主力百货或大型超市的灵活性差、租金限制过大及吸引特定目标消费群体(尤其是区域型中、高端定位的购物中心)有限等因素有关。上海港汇广场经过局部改造,把富安百货变成了110家自租店铺,形成无主力百货的局面。原来门庭冷落的商场在百货拆分后又获得了生机。上海恒隆广场定位高端,均为国际一线品牌进驻,也无主力百货等业态。美美百货作为国内高端百货的始创者,在近年的颓败业绩下,也提出要转型购物中心,改变原来传统百货联营的盈利模式。其将近2万m2的重庆美美百货商场改造为了“美美时代广场”购物中心。由此可见,百货在购物中心中的地位和规模将在未来购物中心发展历程中经历更多的变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