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珍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高职文秘专业来看,建立以素质为中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加强实训环节不失为培养优质文秘人才的有力措施。
当前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类似中文专业学生培养的趋势,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尤其是缺乏对学生在提高文化修养以外的说、写、做、行的培养和公用文写作的情景性训练、模拟操作;二是过于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文素养欠缺,缺乏后劲,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使文秘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所学专业之外,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发展,就必须调整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个并重”,即:以提高素质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知识、能力、修养并重。
一、培养原则——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经济体制变化巨大,新的形势对文秘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才能培养出水平高、能力强、品学兼优并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文秘人才;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推动专业的发展规模与完善,围绕职业技能进行人才培养,力争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是指教学内容上的层次性,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三个层次。
(二)综合性原则
文秘人才在实践中面临的是由各项目工程的逐项解决而组成的工作,而任何一项工程都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无论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都含有组织管理任务,更不用说作为领导的智囊和参谋的秘书,没有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就会一筹莫展,而缺少外语、经济、法律等知识同样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现代秘书,所以文秘专业除专业内容外,还应加强在外语、计算机、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形成综合能力。
(三)应用性原则
在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重要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文秘知识基础和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素养高,技能热练,上岗就能用,上岗就顶用,力争把适应期缩短到“零”。
(四)能力性原则
对文秘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尤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工作,就只能处在一种被动的境况之中。因此,文秘人才必须是技能、知识、能力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关键。
二、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
(一)明确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文书、秘书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信息资料收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程序性工作,也可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和基层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要求
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文化基础方面: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达到国家Ⅰ级水平。
专业技能方面:除了要有较宽的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文秘工作的有关职责、政策、法规外,还应具备办事能力、办文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在语言应用、表达能力、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与公关能力上,有获取信息并向领导提供信息的能力;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及保养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操作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良好的礼仪风范。
(二)引入国际先进的CBE教学模式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普遍实行的教学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及自身特点,主要吸收其重视职业能力和学生个人能力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教学上灵活多样,管理上严格科学。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其核心是在确定职业所需的能力基础上,根据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三)课程设置“深广”有度
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职业性的需要为出发点,加强职业对口的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基础知识的拓展上突出一个“广”字,作为学生实际操作的支撑;在对口性职业(技术)专业知识则体现一个“专”字,使学生能够更加应对复杂形势的需要。但课程的设置应“深、广”有度,不盲目追求“深”与“广”,使应用性职业(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突出“实用性”,做到学以致用。(www.xing528.com)
三、教学模块——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
(一)知识模块——精
文秘专业的知识模块包括专业知识模块、相关知识模块、“无关”知识模块,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实用价值的“杂”家。具体包括:
专业知识模块: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办公室工作、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形象设计与社交礼仪、书法、中英文打字、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到精、厚、专。
相关知识模块:即知识拓展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要掌握管理学、经济法、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学、法学概论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的掌握要广、博、懂。
“无关”知识模块:这是提高学生修养的模块,貌似无关,实际影响巨大。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素养、办公室素养、道德心理素养、礼仪社交素养等。
(二)能力模块——强
这里的能力是指知识运用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包括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做人能力。能力不仅是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增强高职文秘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
为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三段式”为“三线式”:一是高等职业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二是专业理论课程;三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在具体的课程组织和教学中,要尊重各类知识、技术技能间的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有序地安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
(三)素质模块——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首先,要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其次要符合当前职业上要求的训练,让学生具有自身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办公室素养、道德心理素养、礼仪社交素养等。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素质课程的比例。以经、管、法、文为支柱,融素质培养与专业培养为一体,综合协调、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供有效的载体。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开设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课程。同时,还可以用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强化提高——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秘专业的人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确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制定培养创新人才的标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二)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设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结构,以此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第二课堂方面,通过举办专业竞赛、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其才能。
(四)抓好教材建设。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人才需求编写或使用内容合适的教材,推出一批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形成优化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五)改革教学方法。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解决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辟新的教学思路,开拓学生视野,增进信息的吸收量,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手段,形成多维教学氛围,并注意各学科间知识的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六)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加强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教育的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从而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努力开创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新局而[A].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2, 18.
[2]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2, (1) .
[3]王明伦.面向知识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OL] .http://www.tech. net.cn/research/segment/pattern/ 1274.shtml
原载《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亚珍(1963—),女,黑龙江伊春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