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年求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十年求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问题,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欠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一般任务,同时还必须担负培养和渗透高职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的任务。

十年求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周秀娥

【摘要】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应努力做到“五个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大学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目标相结合;教学内容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与优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德行、能力培养相结合;学业评价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五个结合

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问题,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充分考虑高职大学生的特殊性,着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上下功夫,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让高职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触及学生心灵和思想的课程。具体来说,着重在五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以下“五个结合”。

一、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目标相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有着积极意义。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一般任务,同时还必须担负培养和渗透高职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的任务。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则是归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教学目标应改变过去过空过高、不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况,应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高职学生为本,以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1]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以此作为高职大学生学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动机和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因此,我们在设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把知识目标与高职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成功所需的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要注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自身的素质、能力目标与高职人才必备的素质目标和“核心能力”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相结合。[2]

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内容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大学生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大学生信服,让大学生有新鲜感和认同感,教师在吃透理论的前提下,吃透“四个实际”。一是教学实际,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最大实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的理论体系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理论中的基本要点,吃透理论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二是社会实际,主要指当今社会变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尤其是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政策导向等疑难问题要把握得准、看得透、说得清、辨得明,要有说服力的理论思考。三是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个性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成长成才需要,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提高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3]只有全面地了解教学对象,才能有针对性,才能知道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兴奋点。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学生成才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做人和做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教师实际,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神圣事业,课程虽小但责任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具有主要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抓住基本要点,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吃透吃准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感、科学性、说服力,寓思想教育、方法启迪、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于教学之中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与优化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教学手段的主要保证。由于各种原因,过去高职院校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较落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要努力使教学方法适应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调查研究,引导分析、思考社会热点,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爱听、勤思。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给教学方式以最大的灵活性,变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单纯的教师灌输为师生双向互动,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课堂理论教学仍然是主要阵地,另一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搞好专题报告与社会调研等活动,扩大学生信息量、知识量。把专题讲座、案例评析、课堂讨论、热点评论、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等视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与德行、能力培养相结合

英国前剑桥大学副校长阿什比就一般课程提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本领,不是事实与原理,而是精神状态和思想方法。”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特定的思想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包括创新方法、理论思维与战略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特定的精神状态,主要指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竞争与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的同时,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体现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高职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合格的社会人。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www.xing528.com)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要贯彻“精”、要“管用”的原则。只有使当代大学生提升兴趣并深化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认识,才能完成由理论认识的提升到认同和信服,再到觉悟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现实的认同和追求。[5]

对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提高高职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热点评论、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中培养开拓和创新能力。学生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状况,具有主体精神,掌握新概念、做出新选择、研究新情况、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重在培养思维的方法,培养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具有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与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学业评价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评价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质上是实践的,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而且要使理论知识内化为共产主义的觉悟和信念,做到“知意行”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递到更加关注、尊重和鼓励大学生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德性培养经历外部影响而不断“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过程的展开、师生的相互对话、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从关注认知发展到更加关注情感与德性品格的发展和培养。道德知识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更需要情绪敏感性的支持。任何道德学习都是人在处理外部与个体间关系的过程中展开的,是在反复体认、感受和践行中展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实现育人,而最终目的是服务发展。一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即服务于学生今后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能在友好环境中干事;服务于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符宇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 (12): 164-166.

[3]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Z] .2004-08-26.

[6]罗立军.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测评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31): 56-57.

原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作者简介】周秀娥(1971—),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党支部书记、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