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十年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十年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化问题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职业人”的角色期待,提高教育效率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高职院校是进行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通过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习得职业规范,树立职业理想,设计职业生涯,掌握职业技能,学会扮演职业角色,顺利实现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承担社会责任,取得社会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十年研究成果

刘玉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进行职业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设计职业生涯、习得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学会扮演职业角色、顺利实现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担当社会责任,取得社会地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关键执行者,要创造条件,触发学生主体参与,保持学生职业社会化处于正常轨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社会化;生物人;社会人

据报道,截止到2005年9月1日,该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生为62.1%。可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一个社会问题。探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化问题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职业人”的角色期待,提高教育效率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社会化中的功能体现

社会化是个社会学概念,指个体通过学习将社会规范内化,从而担当一定的角色,并整合到社会之中的过程,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过社会化过程,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一生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需要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人才能在社会立足。因此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人的生命相始终,并且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生命的最初阶段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是社会化进程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主要是使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拓展生命空间。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更明显地表现为职业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职业社会化,是指通过不断内化职业价值、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认同职业规范、形成职业性格而胜任职业角色的过程。职业社会化包括职业选择、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各个方面。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程度、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对职业的选择及今后职业生涯中的职业成就。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要求是: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认识职业意义;提高专业技能;树立职业角色模式;学习将要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尽可能地内化,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职业角色,在职业生涯中做一个成功者。

高职院校是进行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通过系统化、组织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习得职业规范,树立职业理想,设计职业生涯,掌握职业技能,学会扮演职业角色,顺利实现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承担社会责任,取得社会地位。

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开拓能力和良好的人格修养才能不辜负社会的期望。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基本要素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特定的社会化要求,同时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过程和其他社会化过程一样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即年限或时间界限、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目标、方法、执行者和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化效果是上述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种要素所起的作用、所居的地位是不同的。

1.从高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看,他们处于青年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决定一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态度和经验将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职学生大部分刚步入成年,还没有完成基本社会化过程,个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心理还没有相对稳定,需要在其他执行者的指导下实施职业社会化。

2.高职教育的特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就业为导向表现为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职业资格,谋求职业地位。这种目标较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更为明确。

3.执行者与方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化的执行者也即学生职业社会化任务的承担者,包括了学校、教师、社会、家长、伙伴等组织和个人。

学校、教师及其所营造的校园文化,包括教育教学理念、学风、教风、校风、后勤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等对学生职业社会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长是子女职业社会化不可或缺的执行者,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是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大后方,家长的教育思想、方式、方法及家庭提供的经济手段对学生职业社会化具有保障作用。

社会对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回避的。学校不是真空,社会风气通过虚拟网络或现实世界都会给学生职业社会化带来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直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承担教育执行者的角色,能推动学生职业社会化的进程;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能加速学生职业社会化进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关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经典理论,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影响职业社会化。

作为个体的学生自身是执行者的主体,是职业社会化的内因,其自身在职业社会化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再厚实的校园文化、再先进的师资、再充裕的经济后盾、再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如果触发不了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应对,一切的外部执行者的努力都会落空。

4.发展的两种可能性。任何一个社会化过程都有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社会化的两种可能性表现在:其一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拓展精神世界、提升生命价值,学生有了职业社会化的实质性进展,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和其他与职业相关的证书,具备了职业资格和职业要求的各项素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且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二是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角色期待,或根本背离了正常的职业社会化轨道。(www.xing528.com)

三、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与途径

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时代要求,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作为关键执行者的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学校要创造条件联合各方面社会化执行者的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职业社会化的积极性,保持学生职业社会化处于正常轨道。

1.德育教育。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这三支队伍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劳动在现时代越来越需要社会成员具备团结协作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成为职业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走上岗位的准劳动者,学校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智育主要体现为知识和技能。观念、知识、经验、技能、道德是职业素质的五大因素,而职业技能是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没有掌握职业技能,就很难达到职业上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很难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

职业见习是学生职业生涯阶段的第一个尝试期,学校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见习,以积累职业经历经验、检验职业选择、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职业知识,为毕业就业做准备。

要按照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在课程体系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使学生既取得毕业证书又获得资格证书。

参加社会劳动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化的最终目的,职业见习是学生职业生涯阶段的第一个尝试。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进行职业社会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社会化提供了指导方针。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社会化的关键执行者,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抓好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办学思想,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3.高职教育的体育主要是体质的锻炼和技能的掌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05 ] 4号)强调,健康体魄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载体,学校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督促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要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

4.通过必修课特别是选修课和第二课堂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成教司.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一平.职业教育与人的社会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2): 91—93.

[4]杜蕾.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浅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4,(2):14—15。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原载《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第2期。本文获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作者简介】刘玉娟(1963—),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主任兼基础部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