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顶岗实践探索及应用实效

高职院校顶岗实践探索及应用实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鼓励学生自主落实顶岗实践单位。实践岗位说明主要指学生在何单位何部门从事何种顶岗实践,该岗位主要从事何种工作,该工作在企业生产环节中处于何种地位,该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说明岗位操作的设备名称。

高职院校顶岗实践探索及应用实效

陆敏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较困难的情况下,在指导和操作层面上进行了实践研究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顶岗实践;实践操作

目前国内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探讨较多,但停留在理论及理念层面的较多,较少案例研究,更缺乏实际操作和指导推广性研究。亟需在具体指导和操作层面上进行研究,针对“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便把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意见落在实处。

笔者依托地方企业对我院“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研究的重视,通过多年来的具体实践,研究总结出“顶岗实践”体系较为完整的具体规程,可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实践案例和教改参考。

一、“顶岗实践”的教学管理流程

在“顶岗实践”的探索中,首先要规范顶岗实践教学大纲,制定清晰的顶岗实践工作流程,配套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具体将顶岗实践过程分解成四个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分成三个分过程,即实践动员、顶岗作业、作业指导;将检查阶段分成四个分过程,即巡视、现场考试、班组鉴定、厂方鉴定;总结阶段分成四个分过程,即实践日志、实践总结、实践报告、实践答辩。教学管理工作流程见下图所示。

二、顶岗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

1.确定顶岗实践岗位

高职院校传统的生产实践,其生产实践单位(岗位)是由校方联系安排,并统一指定的。学生对实践岗位是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任何自主性、选择性。在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做法虽然便于学校管理,但由于其岗位获得完全依赖学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而且学生对实践岗位不够珍惜,难以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进入“准员工”这一角色。实践证明必须从实践岗位的获得途径入手,改革传统的生产实践的组织形式。

鼓励学生自主落实顶岗实践单位。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的,须本人提交《学生自主落实顶岗生产实践单位申请表》进行书面申请,家长签字,并经过专业教研室同意后方可离校实践。

学生自谋实践单位通常也要经历求职和面试等过程。这些经历可以看作是就业过程的演练,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有效的就业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对当地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从就业预演和寻求就业意向单位的角度,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接触相关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自主谋求实践单位。能否顺利地谋求到实践单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社会拓展能力的强弱。要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率,就需要足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一定的拓展能力作支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学生的一二年级阶段就组织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在第四学期时,通过全面推行“校友访谈”及“行业调研”两大活动,可以捕捉到大量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因此通常有60%以上的学生能通过自主谋求的方式落实到顶岗实践单位。

谋求实践单位的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学生对自己付出了巨大努力、经历了多次挫折后获得的实践单位,其珍视程度是很高的。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谋得的实践单位也就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因此学生在实践岗位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当然,为保证所落实的岗位符合专业实践要求,对自主落实的顶岗实践单位必须实行审批制,原则上不能跨专业实践。

对于因为多种原因,在实践前一周仍然没能自主落实到实践单位的,可以采用学校推荐的方式给予帮助,但强调学校只是推荐实践单位,绝对不应安排实践岗位,即需要学生通过企业的面试才能获得岗位。通过这一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应该能落实到顶岗实践单位。个别通过这条途径依然没能获得实践单位的,应该责成其认真反思,并要求指导教师指导其尽快自主落实实践单位。对导致实践推迟的,其结束期顺延。

无论是学校推荐还是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均须与系部、企业签订三方实践协议,以维护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利益。顶岗实践岗位落实一周内,学生需填写《岗位信息反馈表》,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岗位信息,将学生分为若干的职业方向,分配给对应这一方向的专业教师,使顶岗实践与毕业设计相衔接。

2.完成顶岗实践记录

顶岗实践记录包含顶岗实践记录、实践体会和顶岗实践小结。顶岗实践记录一般每周至少记录一次,主要填写所在岗位上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顶岗操作内容、生产设备操作流程、顶岗生产安全、生产设备检修、产品与原料的检测方法、上课学习生产理论知识,也可以结合毕业设计等要求填写部分生产流程图、工艺计算、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等。但不得填写与实践无关的任何内容。实践体会主要填写对本次记录的实践内容的体会或感想,本项内容可以稍简单,但一定要填写。顶岗实践小结在实践结束时间填写,撰写整个实践期间所学到的技能与体会并请实践指导教师与实践单位给出考核结果。

学生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掌握生产单元的基本操作技能、生产设备的基本维护技能、生产一线的基本管理技能,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实习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3.撰写实践技术报告

顶岗实践技术报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实践岗位说明、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技术分析和相关图片资料等内容。企业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企业规模,主要产品的类型和特点,企业发展前景等信息。实践岗位说明主要指学生在何单位何部门从事何种顶岗实践,该岗位主要从事何种工作,该工作在企业生产环节中处于何种地位,该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说明岗位操作的设备名称。岗位操作规程具体说明该岗位设备操作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岗位技术分析主要介绍产品完整的工艺原理、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说明、产品分析检测的方法,这是技术报告的核心主体。相关图片资料可以是实践过程的工作照,也可以是设备图片、工艺资料的扫描图片。每张图片应注有简要说明。

4.安排指导教师巡视

指导教师定期下企业,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解答学生的困惑,协调学院、学生、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记录、阶段性小结和实践总结。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实填写《指导记录和教师巡视记录》,完成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安排表、实践成绩表、学生实践记录本、实践指导总结、校外实践教师巡视记录表等资料的上缴工作。

5.落实顶岗实践考核

实践企业进行评价。学生顶岗实践所在企业一般均会应学校要求,为学生指定指导人员,即企业通常所称的“师傅”。这些“师傅”或是学生所在车间或班组的管理人员,或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在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院下派的指导教师会积极与这些“师傅”们沟通交流,请他们对顶岗实践学生平时的工作表现予以评价,并在实践期末给出企业综合鉴定意见和等第。

进行顶岗实践答辩。顶岗实践答辩类似于毕业设计答辩,由自述和提问两部分组成。自述:学生自己填写,主要内容是将自己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课题的研究,或从哪些方面进行计算或工艺分析;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或结论;整个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什么不足。自述打分依照学院毕业设计评分原则和参考标准进行。设问题目与回答正确情况:答辩提问时,每位同学一般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般分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指导教师填写,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与回答正确情况等内容;自述打分依照学院毕业设计评分原则和参考标准进行。(www.xing528.com)

顶岗实践综合考核。对顶岗实践学生的考核采用校企双方通过过程监控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具体考核由日常实践记录、实践技术报告、企业鉴定评分、实践答辩情况四项考核构成,各项目所占比例为3∶1∶3∶3。在考核中,对自主落实实践岗位的、获得实践单位明确留用意向的,进行额外加分;对有违反厂纪校规行为的、实践天数稍有不足的,进行扣分。对顶岗实践单位或实践岗位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顶岗实践期间发生重大错误被企业劝退的,实际实践天数不足规定天数的80%的,《顶岗实践记录本》记录内容不足规定的80%的,没有上交实践岗位技术报告的,取消考核资格。

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要确保“顶岗实践”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来确保该教学模式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以“四双化”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可行的保障体系,具体是指:机制双赢,方案双订,人员双聘,考核双评。

机制双赢,是指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是一种完全基于良好的校企合作前提下的教学模式。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因此必须把如何通过构建双赢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作为实践研究的重点之一。实践发现,当高职的专业设置贴近了企业需求,当高职的培养对象符合了企业要求,当高职的教师可以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服务的时候,企业就会“自觉”地由被动变主动,充满热情地为学校的“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提供平台,并积极参与其中。

方案双订,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具体采用以“2+1”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这些顶岗实践教学计划,是由学院会同企业方几经磋商后联合制订的,在方案中能充分体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人员双聘,是指实现人才的互补式流动。首先聘请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还可以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与此同时,紧密结合双师建设目标,将教师同时下派到企业与学生一起接受锻炼。教师可以利用理论相对扎实的优势,接受企业临时聘用,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为企业作出一定贡献。这种互补式的相互兼职聘用,进一步保障了校企合作的紧密和谐

考核双评,是指学校企业共同关注学生的工作情况。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顶岗实践的学生已是企业初步招录的“准员工”,在后期培训及管理过程中和员工完全一样,在实践结束后企业将择优录用。因此,学生的实践期无疑就成了企业的“考察期”,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对实践学生进行日常监督和最终考核。这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行的考核评价,能十分有效地确保学生顶岗实践的质量。

四、注重“顶岗实践”的内涵提升

顶岗实践,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从学校走向企业”的社会实践。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更多地关注了这种实践的“专业性”,弱化了它的“德育性”。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德育价值,对顶岗实践的学生进行以企业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该教学模式的内涵。

企业文化教育是富有高职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它能较好地体现高职素质教育的职业针对性,是文化素质教育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契合点。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对现代企业性质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顶岗实践企业的文化认同感。

在落实企业文化教育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在实践期间开展企业文化专项调查的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对实践企业的文化状态既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又有较为深入的理性认识,从而深入认识企业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企业文化,逐步形成文化认同感的过程。其次,还可以让同学在生产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部分企业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这正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品质进行锻炼的大好时机。通过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五、“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

经过多年不懈实践与探索,该顶岗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于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企业、学生及社会的认可。

1.企业评价:通过企业深层次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尤其“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企业认为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职毕业生,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快,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近90%的实践学生获得了实践企业的留用意向。企业评价:“比本科院校毕业生留得住,比同类院校毕业生素质高。”校企合作已步入良性循环。

2.学生评价:下厂顶岗实践,在相对恶劣的生产环境中“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并实现“劳动改造世界观”的目的。一个学生在实践体会中写道:“在顶岗实践中我收获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就是我知道了自己能吃多大的苦!”

3.社会评价:学院的相关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光明日报》、《扬子晚报》、《无锡日报》、《江阴日报》等新闻媒体曾陆续给予了宣传报道。温家宝总理来院视察时,听取了采用“2+1”模式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办学特色汇报后,对学院的做法表示了赞赏。

【结语】

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年实践与探索,尤其在“2+1”模式中 点突破了“顶岗实践”的管理难题,以“四双化”的校企合作为保障,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融入德育教育内涵,因此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顶岗实践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对顶岗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量化考核,确保了“顶岗实践”的成效。而且该教学模式可以不局限于已有的实习基地,真正做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有较好的参考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敏.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开拓高职教改之路. [J].中国市场, 2006, 385 (26): 32-33.

[2]沈澄英.化工专业的顶岗实习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6): 33-34.

【基金项目】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07-50);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年度规划课题(编号:ZZ KT09339 )

原载《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7期

【作者简介】陆敏 (1962一),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纺织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