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梅
【摘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学院自身特点,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一手抓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手抓学生的人品和管理能力,并形成了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管理中学”的有效培养途径。
【关键词】 班组长; 在教学中学; 在实践中学;在管理中学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恪守江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秉承学院前身——江阴职工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创建的“四双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确立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二元一体、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实用新型人才。
一、“班组长”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是江阴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2006年江阴经济投入达到了300亿元,按每投入15万元增加1名技术工人、每 10名技术工人需要1名班组长计,2006年江阴“班组长”的新增需求量应在10000人以上)也是学院与本科院校实现错位发展、并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需要。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具体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岗位群,而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
企业“班组”是企业组织中的基本细胞,而号称“兵头将尾”的企业“班组长”,既是直接的生产者,也是一线生产的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学院根据当前江阴及周边企业实际状况,对“班组长”型人才的素质构成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班组长”必须具备以下两项素质:一是要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二是要有良好的人品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职业知识按岗位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职业技能方面学院规定60%以上的学生必须获得“高级工”证书;人品主要指责任感、诚信意识、吃苦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操守;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带班引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二、“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学院秉承传统,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二元一体、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定社会需求之“向”,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人品和管理能力”二元为一体,通过“教学”、“实践”、“管理”三维互动,有机融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一)让学生在教学中学
近年来,学院紧紧依托江阴庞大的产业群,围绕“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上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一手抓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一手抓学生的人品和管理能力培养。
1.推广“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育人方式
“定向招生”就是“盯牢一个企业,面向一个行业”,针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招收学生;“双向培养”就是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教授、毕业设计考核等方面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01年,随着学校与江阴富仁集团、蝶美集团在科技咨询服务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向合作,学校和江苏申达集团、双良集团逐步形成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1.5+1.5”或“2+1”的培养方式(整体而言一年半或两年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完成,其余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企业文化、岗位相关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等),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培养”,并在合作中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目前,学院已和江阴30多家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进行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合作,江苏海澜集团还参加了“海澜班”的招生工作。
2.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按照市场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整体结构。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江苏海澜集团、双良集团等企业面向行业需求、企业需求,共同编写了个性化教材24部。此外,学校还集多年企业“班组长”培训之经验,为企业编写了《现代企业班组管理》教材,并对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则贴近岗位需求,调整、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如针对亚包中心与江苏申达工业园区BOPP薄膜主产品生产要求,“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新增与江阴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软塑包装》、《拉伸工艺及维护保养》课程。还以课程群的组合来支撑某一职业能力训练。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与《网络操作系统及架构》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网络基础技能模块。
3.加强“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法改革
将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自进行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如服装设计专业在教授《男女西服缝制工艺》课程时,将该门课程包含的四个项目——工业裁剪、女西服成衣制作等分解成若干任务,将“女西服成衣制作”项目分解为“粘衬、归拨衣片,前片、后片缝制”等八个任务,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的过程中,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以及“班组长”型人才所需的自主创新、团队协作的能力。
经过2-3年的认真推行,许多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如艺术系的“工艺单教学”法,电子系的“专题导入、现场教学”法等。
学院的每个专业都建有3个以上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一方面,以学院现有的实验室为根据地,建立自己的技能实训室,如计算机系的“大学生虚拟公司”、管理系的“新世界超市”等,已经成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锤炼职业素养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牢牢依托江阴庞大的产业群,建立了80多家签订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这些基地,老师下企业挂职顶岗,为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学生在定岗、定员、定时的顶岗实践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了解了企业文化,而且在不同于学校的企业熔炉中强化了责任感,形成了刻苦耐劳的品质等。
5.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
在推行“双证”的基础上,学院实行“一书多证”(即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大学英语等级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等)的毕业制度。学院要求,要有60%以上的学生获取“高级工”技能证书。目前,学院近100%的毕业生获得了双证,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时能拿到3至5个资格证书。
6.建立教学质量的保证和监控体系
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室,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服务工作。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检查为关键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开展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活动;并以信息化为手段,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形成了学生、教师、领导全员参与和全程监控的网络权限闭环系统,以此构建起了完整的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学生也从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质量意识和责任观念。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社会实践是学生历练人品、提升管理能力的大平台。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目前学院的社会实践逐步实现了“四个化”:
1.管理上的制度化。学院相继出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条例》、《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积点折算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计2个学分。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100个小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无偿社会实践的时间要达到40个小时。实践的学生要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和《社会实践活动反馈登记表》。实践活动成绩要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毕业和就业推荐的必备条件。学院每年拨出一定专款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
2.形式上的多样化。目前,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有打工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有体能型打工和技术型服务的等等。学院与江阴市血站联合启动的江阴市首家“献血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一年来3次启动应急志愿者队伍,244人次共献血40080毫升;而学院与团市委合作的暑期“青少年自护自理夏令营”服务项目和大学生社区援助团建项目,已经成为江阴志愿者服务的品牌项目;另外,学院在各行业的“打工族”已经成了企业的抢手货。(www.xing528.com)
3.内容上的专业化。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公主线工作室、小样设计室、织布坊等10多个学生创业虚拟公司纷纷对外承接并完成了多个专业技术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中家电维修服务队、室内有害气体检测与治理服务队、美化墙报服务队、软件维护与硬件组装服务队等,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
4.对象上的基地化。学院成立了社会实践中心,授予近30家企业“社会实践基地”铜牌,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目前仍在不断拓展。实践阵地的基地化,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期开展和项目化运作提供了稳固、长效的发展平台。
社会实践制度化的管理、多样化的形式、专业化的内容和基地化的资源,为“班组长”型人才人品的塑造、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搭建了坚实而广阔的平台。
(三)让学生在管理中学
企业“班组长”必须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但学生的管理能力光靠上现代企业班组管理课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企业体验实际的班组管理、参加挂职锻炼、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策划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让学生体验班组现场管理。学院学生在江阴氨基橡胶有限公司“班组长”岗位上实习的过程中,推行“5S”管理,深得企业好评。2006年暑期学院有380人在江阴普天同庆印刷厂实习,学生“班组长”们在各组之间实施了“减时增效”的竞赛活动,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生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班组管理经验。
2.让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生活管理。学院提出:学生的事学生管,大家的事分头干。学院分院、系、班三个层次通过竞争选拔和使用了大批学生干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如校园卫生管理、学习监察、学代会改选、社团中心成立等,基本上都由各个层次的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和协调,而“干部轮换制”则让学生人人基本上都有机会做干部。
3.让学生参与策划社团活动。学院设有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艺术类、公益类等各类学生社团38个。各社团经常自行策划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2002年年初,学院管理系的学生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商务中心”,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所有的营业员、采购员、促销员、会计都从系部相应专业学生中招聘。2005年秋,“商务中心”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新世界超市”,成为集现场教学、学生实习、创经济效益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超市。
4.让学生参加校内外挂职锻炼。2006年上半年,学院党办、教务处、学生处、成教院、图书馆等部门陆续辟出资料录入员、招生宣传员、宿舍区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辅导员助理等30多个岗位,共有150名学生在相应的岗位上挂职锻炼。同年暑假、寒假,院团委又组织了多名学生到江阴市澄江镇、新桥镇和夏港镇的社区帮助建设青年文化中心,作为助理组织“社区夏令营”、“特长辅导”等活动。
三、“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成果
“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框架的构建,使得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院的探索性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建成了规模效应的多元合作平台
学院已和江阴近百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不同层次双赢的合作。目前,全院有20多个专业近50个班为“企业定向班”,单化纺系的定向班覆盖率就达到了85%。学校拥有了长期的稳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也出现了企业反哺学校的势头。2005年江苏澄星集团出资400余万元解决了学院的供气问题;双良集团出资100万元将学院化纺系21名学生送往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顶岗培训;江阴鑫裕集团为学院的“记忆合金超弹性材料”投入了30万元⋯⋯校企双赢的局面逐步打开。
(二)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
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大大深厚了专业功底,积累了一定的工程背景,也催生了一大批教改与科研成果。目前,学院已有国家授权专利3项,其中董元源教授发明的“记忆超弹性合金材料”由学院和江阴鑫裕装潢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建成了新功能材料研发中心;省级立项项目9项;此外,还形成了一批科技基础性成果,建成了“服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机电行业实训基地”等。
(三)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2000年至2005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90%上升到了100%,而新生报到率2005、 2006年均超过了90%,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局面。近3年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毕业生,一批“班组长”型人才已开始活跃在江阴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30%左右的人成为江阴各企业的技术骨干、部门主管或公司经理,还有2%左右的学生干脆自主创业,成为大小公司的老板。
(四)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
2003年10月,学院张曾乾院长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受邀的嘉宾出席了第四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并做了专题发言,与会的600多名中外专家高度评价了学院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实践。大会主持人季明明教授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的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学院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赞扬与肯定,总理感慨地说:“全国能多几所这样的学校就好了。” 200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文章,充分肯定了学院在“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崇武.实行“双纲、双轨、双证”制教学培养技艺型、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1994. (6) .
[2]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 (1) .
[3]张曾乾.培育企业急需人才[J].群众,2004. (7) .
[4]蒋国良.关于高职教育“三定位”的再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 (2) .
[5]陈桂香.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学术交流, 2006. (4) .
[6]贺劲松,郭奔胜.温家宝考察江苏:发挥优势更好加快东部发展[EB/DL].新华网苏州,2004—3—28.
原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2期
【作者简介】方雪梅(1972—),女,江苏金湖县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