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曾乾
【摘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征。依托支柱产业、面向大众产业、抓住社区网络,构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改革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形成学校、社会、企业有效接轨的动力机制,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产学研;教学改革;动力制度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被社会、企业认可,就必须融入社会、紧贴企业,适时调整自己。因此,可以说,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多年来,我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一、构筑产学研结合的大平台——校企合作
我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9年的江阴职工大学,2002年9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学院是在两个棉纺厂的“七·二一”工大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又一直以成人教育为主,因此,与社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两年来,我们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抱着“创新务实、讲究实效”的宗旨,在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创自己的特色。
(一)依托支柱产业,把我院办成一所培养合格班组长的大学
江阴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充满活力的地区。近年来,江阴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又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高潮。在这种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我们深切认识到地方性高职教育必须依托支柱产业,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办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充分调研,我们发觉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非常重视班组建设。于是我们作出了“为企业培养合格班组长”的办学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做好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增添先进实验设备,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与一些知名企业,如申达集团、江苏蝶美集团、富仁高科集团等紧密合作,成立了“申达工学院”、“蝶美工学院”、“富仁工学院”,并在这些企业设立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此外,我们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适时开设了纺织工程、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计算机网络、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适应地方经济,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
(二)面向大众企业,把我院办成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
江阴是最典型的内生经济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乡镇企业(传统产业)。目前,江阴的大多数企业正处在成长期,它们的产品大多科技含量不很高,需要更新换代,可苦于技术力量薄弱,无法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针对此种现状,学院做了两件事。
一是动员、鼓励全院专业教师下企业。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一方面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研究开发的项目,有的取得专利权,有的通过技术鉴定,获得国际金奖,有的已投入生产,从而为企业解决了不少技术上、管理上的难题。
二是拟建社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我们通过市科技局,承办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年会,并积极参与市中小企业促进协会的工作,由此将分布在各企业的零星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与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起来搞研发。这样,双方得益。学院一方面培养、锻炼了“双师”队伍;另一方面,吸收了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参加一些项目,使他们的技术应用研发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抓住社区网络,把我校办成各种技能的培训基地
我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高职教育社区网络,力求把我院办成各种技能的培训基地。在社区教育网络中,我们联合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学校:一类是行业办的职业学校。这类学校的优势是与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类是办得有特色的乡镇成职教中心学校。这些乡镇的成职教中心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与当地行业结合,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形成了办学特色。我们在这些学校设办学点,开设当地行业的专业,聘请该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任教,就地搞产学研结合。
二、奏响产学研结合的主旋律——教学改革
多年来,我院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环节教学、教学管理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勇于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www.xing528.com)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设置突出地方性、时代性
我们在专业的调整与设置上,突出地方性、时代性,坚决淘汰那些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我们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的各种信息诸如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向,企业急需哪些人力资源等等加以综合、分析,并聘请一批企业的老总、行业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改造老专业、设置新专业。例如,我院化学纺织工程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申达集团将在近年投巨资,建成高速聚丙烯生产线和BOPET生产线的信息,于是主动与企业联系,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专业,每年招收100余名学生。
(二)教学环节的改革——突出实践性、先进性
我院首先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在教师中实行A、 B角色轮换制,规定各系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鼓励、支持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企业去兼职或担任一定的职务;建立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来院讲授专业课。通过这几种途径,迅速提高“双师型”队伍的素质。其次,我们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院在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每年还投入大笔资金购置实习实验设备。除此之外,我们为了使实践环节教育得到落实,制订了规范周密的实践环节教学总计划与执行计划,使实践环节教学的总时数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5%,在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考核办法时,规定学生除要拿到20个学分外,还要完成2倍于它的不拿学分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改革——突出实用性、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大胆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倡多样性、实用性。各系部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在教学管理上,我们也进行了大胆改革,采用学分制这种更具灵活性的教学管理,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从而使他们的优势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三、拨动产学研结合的生命弦——动力机制
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使产学研结合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利用一定的利益机制来构造或营造使学校与社会、企业各方,学校与系部各方有效接轨的亲和力,这就是要建立起动力机制。
(一)校企之间建立双赢互动机制
我们采用“先切入后扩展”的方法,从企业最需要、最感兴趣的方面切入,在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培训在职职工;与企业共同搞技术开发、设备改造;为企业搞企业文化设计,共同研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共同办企业教育等方面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首先考虑为企业服务。在合作中,企业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就会大力支持学院。这样双方的合作就会越来越紧密。
(二)学院内部形成激励机制
学院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人事制度的改革。我们实行全员聘任制,从而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紧迫感、危机感,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学校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二是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实行以“一级分配、二级核算”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从最初的“岗位津贴制”到“分费制”到目前的“目标管理制”,步步深入。我们按系部1 ∶ 16的师生比为依据,将总收入的35%切块给系部,由系部承担教师的岗位津贴、办公费用等。通过改革,我们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
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7期
【作者简介】张曾乾(1953—),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