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简介】
长沙城南书院, 原为南宋张浚(1097—1164)、 张栻(1133—1180) 所建, 在南门外妙高峰下。 (一说城南书院为张氏私人别墅, 非诸生肄业讲习之所。) 后经几度兴废, 清乾隆十年(1845) 迁至天心阁, 道光二年(1822) 复回原址。 咸丰二年(1852) 毁于战火, 同治九年(1870) 重建。 二十九年(1903) 与湖南师范馆合并, 次年改为中路师范学堂。 辛亥后改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
【版本序跋】
题“咸丰四年(1854) 孟夏月镌, 东牌楼陈文蔚堂藏板”。
陈本钦序云:
南城外妙高峰旧有书院, 故宋大儒朱、 张讲学地。 今移建城南书院, 于兹历年,大吏延请乡先生主讲, 生徒济济。 而书院课艺之刻, 盖自归安吴铁夫、 长沙余存吾两先生后, 迄今百余年矣, 未有能继之者。 惟贺蔗农前辈有意集成而又不果, 岂文字真为造物所忌耶?
余辛丑(1841) 春以降服忧解组归, 壬寅(1842) 就席城南。 时先慈年八十有三, 陈情乞养。 中间八九年, 诸生或远幕, 或宦他方, 或以疾终于家。 其课艺之佳者, 不无散佚。 乃一一从而搜辑之, 颇费苦心。 积岁遂成卷帙, 暇辄为之删订, 以存其真。 私意窃欲续铁夫、 存吾两先生之传, 俾资后学有所观法。 会粤寇壬子(1852)秋七月突犯省垣, 阅八十一日乃解围去。 而书院官书万余卷, 及私藏书籍字画, 壹是荡然无存。 且余家附南郭, 庐舍皆化为乌有。 盖一毁于贼, 再毁于兵, 三毁于濠夫。当是时, 戎马仓黄, 四郊多垒。 向之面城背城而居者, 不下数万户, 鳞次栉比, 遥遥相望, 今则榛莽瓦砾矣。 目之所触, 万念俱灰, 几不知人世间何物尚有存焉者。 久之, 惊魂稍定, 偶检敝簏中, 犹幸平时删订诸生课文, 存者半而梓者亦半。 岂天之未丧斯文与? 抑有志者事竟成与? 重加补缀, 亟付剞劂氏, 庶不失铁夫、 存吾两先生嘉惠学林之至意, 即先儒朱、 张讲学之道, 亦于是乎益明。 至文取清真雅正, 诸先辈已详论之矣, 不复赘。
咸丰三年(1853) 秋九月既望, 长沙陈本钦尧农自识于桐桂书屋。
陈本钦, 字尧农, 长沙人。 道光五年(1825) 拔贡, 十一年(1831) 举人, 十二年(1832) 进士。 入词林, 改官军机章京, 迁员外郎。 乞养归, 主讲城南书院凡十七年。 学期经世, 不屑以词章见长。 著有《春晖草堂诗存》。 《国朝文汇》 录其文1 篇。[2]
【课艺内容】
凡七卷, 皆四书文。 其中《大学》 2 题11 篇, 《中庸》 4 题11 篇, 《论语》 37 题89篇, 《孟子》 21 题39 篇, 有评点。
【作者考略】
共15 篇, 其中: 蔡晓源9 篇, 夏藻6 篇, 皮炳、 曹荫萼、 李杭4 篇, 李源濬、 叶其庆、 杨会、 文德载、 黄廷瓒、 许如骏、 陈瑞昌(原名邦燮)、 邹湘倜、 成果道、 罗重熙、殷浚、 彭锴3 篇, 谭文印、 许瑶光、 张家槐、 周世凤、 李元度、 唐铨藻、 张汉、 汤越凡、刘凤苞、 黄兆瑞、 李廉正、 陈亦韩、 陈杕、 李黄中2 篇, 焦士奇、 徐芳、 罗熙典、 熊运昇、 梅鉴源、 王家佐、 文光壁、 张照衡、 萧琦、 徐树铭、 徐仲霖、 章云汉、 文奎、 谢仁宽、 程梓材、 王泽铣、 贺璐、 陈昌龄、 金肇钧、 黄源极、 程森材、 程懋材、 苏词炳、 张运明、 王光耀、 杨然敬、 饶兆兰、 向新曙、 阎其相、 陶延万、 郭畅怀、 陈其善、 罗铨、 刘锋、 柳浦、 伏午、 贺作霖、 易光莲、 罗诠、 熊华钰、 张恩济、 金恭寿、 周立甸、 许定理、李文涟、 熊炳策、 丁取忠、 陈启炇、 黄式训、 马明照、 梁文钰、 陈启鹗、 刘泽春、 张萼、张泽沄、 傅丙照、 李冠先1 篇。 (另有两篇作者姓名被挖去。)
皮炳, 善化人。 咸丰元年(1851) 举人。 曾序平江林嗣徽《仙坡遗草》。[3]
曹荫萼, 长沙人。 著有《寡尤悔斋文集》 一卷、 《寡尤悔斋诗集》 一卷。[4]
李杭 (1821—1848), 字孟龙, 湘阴人, 星沅 (1797—1851) 子。 道光二十三(1843) 举人。 二十四年(1844)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卒年二十八。 著有《小芋香馆遗集》。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10 首。[5]
杨会(1814—?), 谱名泉贤, 字伯嘉, 号禹村, 善化人。 同治五年(1866) 岁贡。[6]
黄廷瓒(1818—1874), 字士岱, 号麓溪, 长沙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 乡试中式第27 名举人。 二十五年(1845) 会试中式第145 名, 殿试三甲第54 名, 即用知县, 分发江苏。 代理南汇知县, 委署娄县知县, 补授长洲知县。 曾国藩(1811—1872) 出办团防,调其总查保甲。 捐五千金助饷, 升南宁知府。 湖南巡抚骆秉章(1793—1867) 奏请留湖南。 晚患眼疾, 卒年五十七。[7]
许如骏, 号次苏, 善化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举人。 官盐城知县。 丁母艰, 奏留江北粮台出力。 洊保至道员, 权两淮盐运印务。 以劳卒于扬州公廨。[8]
陈瑞昌, 长沙人。 咸丰七年(1857) 举人, 即补知县。[9]
邹湘倜, 字咨山, 新化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 举人。 入京与邓显鹤(1777—1851)、 魏源(1794—1857) 等游, 闻见益博。 顾不乐事, 复薄视文词章句, 独喜谈宋儒行理之言。 选授湘潭教谕, 倡建霞城书院。 主讲宝庆府书院, 未几卒。 著有《得颐堂范言》、 《得颐堂切近诠说》、 《绎学斋诗钞》、 《雅雪园诗钞》。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2首。[10]
成果道, 湘乡人。 廪生。 咸丰十一年(1861) 官常宁教谕。 同治九年(1870) 以军功官江苏知县。[11]
罗重熙, 字墨卿, 浏阳人。 咸丰七年(1857) 举人, 同治二年(1863) 进士。 即用知县, 签发福建。 以军务调陕西, 历官三水、 石泉、 长武知县。[12]
殷浚, 善化人。 同治元年(1862) 举人。 官耒阳教谕。[13]
谭文印(? —1857), 改名文荫, 浏阳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拔贡、 举人。 明年考取国子监学正。 咸丰七年(1857) 在江西军幕殉难。[14]
许瑶光(1817—1882), 字雪门, 晚号复叟, 善化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拔贡。朝考二等, 以知县分发浙江。 历官桐庐、 诸暨、 淳安、 常山、 仁和、 宁海知县, 嘉兴知府。 著有《雪门诗草》 十四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 《谈浙纪略》 四卷。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2 首。[15]
张家槐, 善化人。 同治元年(1862) 举人, 四年(1865) 进士。 官河南封丘知县、直隶州同知。 光绪二年(1876) 官宁夏知府, 以振兴学校、 变易风俗为急, 时人有蜀文翁之称。[16]
李元度(1821—1887), 字次青、 笏庭, 自号天岳山樵, 晚号超园老人, 平江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 举人。 会试报罢, 游奉天学政幕。 选授黔阳教谕。 咸丰间参与曾国藩(1811—1872) 军幕。 官至贵州按察使、 布政使。 著有《国朝先正事略》、 《南岳志》、《天岳山馆诗文钞》。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4 首。 《国朝文汇》 录其文11 篇。[17](www.xing528.com)
唐铨藻, 善化人。 以廪贡官沅陵训导。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18]
张汉, 善化人。 咸丰七年(1857) 举人。 官江西金溪知县。[19]
汤越凡, 醴陵人。 咸丰七年(1857) 举人。 同治十二年(1873) 官巴陵教谕。[20]
刘凤苞(1826—1905), 字毓秀, 号采九, 武陵人。 咸丰七年(1857) 乡试中式第74名举人, 覆试二等第13 名。 同治四年(1865) 会试中式第9 名, 覆试二等第43 名, 殿试二甲第73 名, 朝考一等第60 名, 选庶吉士。 散馆授云南禄丰知县。 后官元江知州, 大理、 永昌、 顺宁知府。 以事革职, 归主常德朗江书院、 长沙城南书院。 主纂《桃源县志》, 著有《南华雪心编》、 《晚香堂诗钞》、 《晚香堂赋集》、 《晚香堂杂文》、 《晚香堂骈文》、 《晚香堂试帖》。[21]
黄兆瑞, 善化人。 增贡, 候选训导。[22]
徐芳, 长沙人。 咸丰八年(1858) 举人。 官桂阳教谕。[23]
罗熙典, 字翰秋, 益阳人。 诸生。 为文浩瀚, 屡试辄蹶。 咸丰初投笔从军, 亦不遇。由湖北返棹汨罗江, 愤曰: “吾既不得受知当道, 命也; 得与三闾大夫把臂, 足矣!” 遂投水死, 时年三十八。 著有《伴樗山房诗草》、 《啸月楼古文》、 《长啸楼卮言》、 《粤西平匪策》。[24]
熊运昇(1816—1904), 字光旭, 益阳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拔贡。 官四川永宁、 洪雅、 隆昌知县, 叙州同知。 主讲龙洲书院。[25]
梅鉴源(1824—1884), 初名智源, 字肇森, 宁乡人。 道光十九年(1839) 读书城南书院。 二十七年(1847) 再入城南书院, 前后凡三年。 咸丰八年(1858) 举人。 光绪六年(1880) 掌教宁乡玉潭书院。 八年(1882) 官浙江景宁知县, 卒于官。 著有《鸦岑余录》 二卷。[26]
徐树铭(1824—1899/1900), 字寿衡(一作寿蘅)、 叔鸿, 号澄园, 长沙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举人。 二十七年(1847)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历官山东学政、内阁学士、 兵部侍郎、 福建学政、 礼部侍郎、 浙江学政、 鸿胪寺卿、 太常寺卿、 副都御使、 工部侍郎、 工部尚书。 著有《澄园遗集》。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13 首。[27]
徐仲霖(1820—?), 长沙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举人。 官江西广昌知县。[28]
程梓材(1830—?), 改名椿寿, 字黼云, 号少炳、 企乔, 宁乡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副贡, 咸丰元年(1851) 乡试中式第60 名举人。 同治三年(1864) 官道州学正。光绪五年(1879) 官华容教谕。 著有《澄书阁经义》 十六卷、 《澄书阁文集》 八卷、 《澄书阁诗赋》 八卷。[29]
程森材, 号虎溪, 宁乡人, 梓材(1830—?) 弟。 廪生。[30]
程懋材, 号海楼, 宁乡人, 梓材(1830—?) 弟。 庠生。[31]
苏词炳, 字星阶, 平江人。 幼颖异, 过目成诵。 为文务深湛之思, 不屑寄人篱下。 年十二, 补府学生, 十四食廪饩。 试屡甲其侪, 名藉甚。 充道光二十九年(1849) 拔贡生,就职州判。 中岁留意律吕之学, 冥心孤诣, 多妙悟。 所著书未就而卒。 有《艺兰轩诗草》四卷。[32]
杨然敬(? —1862), 字铁星(一作铁心), 善化人, 会(1814—?) 弟。 道光二十六年(1846) 举人。 充实录馆誊录, 议叙以知县分发浙江。 咸丰十年(1860) 官湖州通判。同治元年(1862) 殉难。[33]
阎其相, 字石可、 追甫, 长沙人。 诸生。 著有《追甫诗集》 二卷。 《国朝文汇》 录其文1 篇。[34]
陶延万, 长沙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 举人。[35]
易光莲, 字清涟, 醴陵人, 侨居长沙。 咸丰七年(1857) 举人。 大挑湖北兴山、 枝江知县。 数遭家难, 诗多悲苦之音。 著有《白鹤山房诗稿》。[36]
张恩济(1829—1886), 字定安, 善化人。 附贡生, 候选训导。 与修《善化县志》。[37]
丁取忠(1810—1877)[38], 字肃存, 号果臣、 云梧, 长沙人。 道光十七年(1837) 至二十五年(1845) 肄业城南书院。 曾游胡林翼(1812—1861) 幕。 著有《数学拾遗》、《舆地经纬度里表》、 《粟布演草》 等, 编有《白芙堂算学丛书》。[39]
梁文钰, 字昆圃, 湘潭人。 家境殷实, 肄业城南书院, 同舍生至其家者, 拂席设馔,供待隆至。 以楷书冠场。 道光二十九年(1849) 拔贡, 朝考一等, 以知县分发山东, 历馆陶、 汶上等县。 著有《历下唱和诗钞》 一卷(与他人合著)、 《绿筠轩诗钞》 四卷。[40]
刘泽春, 沅陵人。 庠生。 咸丰间以军功保湖北候补知县, 改广东候补县丞。[41]
张萼。 湘潭张萼, 工画, 与万士暹(字晓初) 齐名。[42]未知是否即此人。
傅丙照, 湘阴人。 廪生。 同治元年(1862) 举孝廉方正, 以直隶州州判分发湖北。[43]
余皆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