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明代至清代,冯恭定公集大成建立的关中书院

自明代至清代,冯恭定公集大成建立的关中书院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明代创立关中书院, 至于我朝, 多士讲诵其间, 造就人才, 指不胜屈。而冯恭定公实集其成, 建关中书院, 辑《关学编》, 俾学者有所遵守, 不至迷于所往。归里教授生徒, 历主泾阳泾干、 味经、 关中书院。

自明代至清代,冯恭定公集大成建立的关中书院

【版本序跋】

题“光绪岁次戊子(1888) 孟秋上澣开雕”。 叶伯英序云:

光绪甲申(1884) 春三月, 余既选关中书院课文之佳者, 得八十篇, 付之剞劂,以励多士。 越五载, 岁在戊子(1888), 柏子俊孝廉主讲此席, 复选课艺中四书经文、 经解、 论赋之属, 共得二百余篇, 续刊之。 工竣, 出以示余, 且属为序。 余视事之暇, 批阅诸卷, 见其华实并茂, 茹古含今, 视曩者殆有进焉。 昔昌黎云: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人患不学耳, 好学未有无成者也。

关中为丰镐旧都, 士习朴茂, 汉唐以来, 名儒辈出, 而董江都、 张横渠两先生为之最。 自明代创立关中书院, 至于我朝, 多士讲诵其间, 造就人才, 指不胜屈。 同治时, 陕中军旅既兴, 加以饥馑, 抚斯土者不能顾及文事, 以致学舍渐圮, 书籍多佚。及兵销岁稔, 多士虽欲励学, 其道无由。 冯展云中丞抚秦时, 添设志学斋, 甫有规模, 即解任去。

余既奉抚秦之命, 因与贵筑黄子寿方伯、 长白曾怀清廉访, 筹商经费, 先后添建斋房七十七间。 凡经史子集及经世有用之书, 分类购得善本, 储置院中。 议定《志学斋章程》 及《读书课程》, 勒之于石。 复以子俊孝廉主讲味经, 训迪有方, 著有成效, 因请其主讲关中, 兼理志学斋事, 俾士子讲求实学。 余复逐月召诸生至署, 课以诗文, 给予奖赏, 学者皆奋兴焉。 盖为官为师者, 时时以教育为心, 斯为士为儒者,孳孳以力学为念, “精于勤而成于思”, 昌黎氏之言, 岂欺我哉!

抑余更有说焉。 汉儒有言: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而唐之裴行俭则谓: “士先器识, 而后文艺。” 然则文字词章犹其末也。 愿诸生于明经习艺之中, 求躬行实践之益, 以孝友忠信植其基, 以政事文章达其用, 庶几哉文质得中, 体用兼备, 西京棫朴之材, 且将蒸蒸日上矣。 诸生勉乎哉!

光绪十四年岁在戊子(1888) 孟秋之月, 抚陕使者皖怀叶伯英序。

叶伯英(1825—1888), 字孟侯, 号冠卿, 安徽怀宁人。 以附贡生捐主事, 签分户部。 平捻有功, 擢道员。 历官清河道, 陕西按察使布政使、 巡抚。 著有《畿辅治河记》、 《畿辅陈臬记》、 《关中旬宣公牍》、 《关中奏稿》、 《耕经堂诗文集》。[21]

柏景伟序云:

制义为有宋以来取士良法, 范天下于四子六经之中, 所言者圣贤之言, 所学者必不外圣贤之学。 学何? 在修己治人而已, 《大学》 所谓明新也。 不能修己, 何以淑身? 不能治人, 何以用世? 又安能本所学以著为文章耶?

横渠张子振兴关学, 萧贞敏、 吕文简继之, 代有伟人。 而冯恭定公实集其成, 建关中书院, 辑《关学编》, 俾学者有所遵守, 不至迷于所往。 所以牖启我后人者, 岂区区科第云尔哉! 顾当时从公游者, 科第亦称极盛, 《壬子书院题名记》 文集中可覆按也。 讵非理明者辞必达, 实至者名必归, 圣贤之学固无害于举业乎?

明季国初诸大家, 均堪不朽制义, 何可厚非? 所病者不从根柢用功, 日手一庸烂墨卷而摹仿之。 间有售者, 则扬扬然号于众曰: 此棘闱捷径也。 风气所趋, 直以文艺为科名之券。

方今时事多艰, 宵旰忧劳, 岸然自命为士, 顾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 绝无所动于中。 嗟乎! 学之不讲, 圣人所忧, 正为此耳! 我朝李二曲、 孙酉峰前后主讲关中, 阐扬关学, 克绍恭定之传, 三辅人士不尽汩没于词章记诵者, 皆两先生之力也。 厥后路闰生太史主讲为最久, 自称友教多年, 及门掇科第者百余人。 或以相誉, 则神惢形茹, 不知所答。 盖所望于诸生者, 为真儒, 为名臣, 如古所谓三不朽者, 初非仅以制义为教。 以故柽华馆中士且有名闻中外为关中光者, 关学之一脉长延有自来矣。

余承乏此席, 深愧性迂学陋, 不能挽回风气, 俾士习一归于正。 幸赖叶冠卿中丞、 黄子寿方伯、 曾怀清廉访添建斋房, 购置书籍, 刬除旧染, 整顿新规。 两年以来, 诸生渐知从根柢用功, 不斤斤以剽窃词华为长技, 而躬行之士亦不乏人。 故其所作经解、 史论、 日记, 多有可采, 即制义亦尚无卑靡气习。 兹特选二百余首付诸手民, 以为勤学者劝。 抑余尤有望焉。 同为关中人, 当同以关学相厉, 孳孳于修己治人之学, 科第中人皆圣贤中人, 庶无负恭定公书院讲学之意也夫!

时在光绪丙戌(1886) 孟秋上浣, 长安柏景伟序于仁在堂。

柏景伟(1831—1891), 字子俊, 长安人。 咸丰五年(1855) 举人。 选授定边训导,以回乱未赴任。 同治间办团练, 入左宗棠(1812—1885) 幕。 归里教授生徒, 历主泾阳泾干、 味经、 关中书院。 著有《沣西草堂集》。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2 首。[22]

【课艺内容】

四书文64 题102 篇; 五经文18 题20 篇; 赋10 题10 篇, 题如《渔父再访桃源赋》、《明月前身赋》、 《拟唐蒋防〈雪影透书帷赋〉 》; 论9 题13 篇, 题如《史阁部论》、 《武侯不出子午谷论》、 《地为行星论》; 说4 题4 篇, 题如《富贵福泽厚吾生之说》; 序1 题1篇, 题为《〈礼经释例〉 序》; 书后4 题4 篇, 题如《书魏默深〈筹河篇〉 后》; 解4 题4篇, 题如《七日来复解》; 辨1 题1 篇, 题为《 〈家语〉 真伪辨》; 考9 题10 篇, 题如《关中形势考》、 《明九边考》、 《一条鞭法原始》; 议3 题3 篇, 题如《限田可否通行议》;赞1 题2 篇, 题为《关中先贤赞》; 诗10 题10 篇, 题如《拟唐人〈登慈恩寺塔〉 》、 《拟张茂先〈励志诗〉 》、 《汉宫春柳》; 算法7 题7 篇; 附《志学斋日记》 7 题7 篇, 分别为读《易经》、 《禹贡》、 《春秋》、 《四书》、 《孟子》、 《孙子》 以及历代地理志日记。

【作者考略】

收录课艺较多者: 薛秉辰(寿萱, 长安举人) 18 篇, 马承基(丕卿, 陇州拔贡) 8篇, 李岳瑞(孟符, 咸阳进士) 7 篇, 丁士哲(保卿, 咸宁优贡)、 寇卓(立如, 咸宁举人) 6 篇, 程学孔(东山, 咸阳举人)、 梁积樟(幼海, 鄠县廪生) 5 篇, 周毓棠(芾南, 皋兰廪生)、 张如翰(梅岑, 咸宁廪生)、 柏震蕃(孝龙, 长安廪生)、 张恒昌(克甫, 长安举人) 4 篇, 温恭(肃庵, 韩城廪生)、 王天培(植庭, 富平举人)、 艾如兰(芝亭, 米脂优贡)、 董涛(海观, 长安举人)、 孙笃庆(敬亭, 咸宁廪生)、 张靖怡(子鹤, 咸宁附生)、 彭述古(敏斋, 城固岁贡)、 陈涛(伯澜, 三原廪生)、 张曜斗(星府,长安进士) 3 篇。

其他作者一二篇不等: 王履豫(幼超, 长安举人)、 王寿岳(子衡, 长安廪生)、 李乐善(季修, 咸宁举人)、 张锐(果斋, 长安廪生)、 石国钧(和亭, 白河廪生)、 程仲昭(郎川, 韩城举人)、 侯钧(陶甫, 三原廪生)、 刘肇夏(子修, 三原廪生)、 王恒晋(锡侯, 鄠县廪生)、 文厚(博之, 满洲举人)、 高蔚桢(次梁, 米脂拔贡)、 刘琅(琳函, 高陵廪生)、 崔志远(致甫, 鄠县拔贡)、 严洸(水亭, 澄城附生)、 王芝杰(汉三,咸宁廪生)、 赵玺(宝卿, 兴平举人)、 汤志尹(少霞, 诸暨廪生)、 赵凤鸣(梧罔, 永寿拔贡)、 封鉴圻(玉田蒲城廪生)、 顾僡基(小谷, 通州廪生)、 王启超(幼塘, 长安增生)、 何元溥(荫泉, 咸宁廪生)、 李毓祥(钟山, 咸宁举人)、 薛德龄(鹤皋, 朝邑廪生)、 张铭(西轩, 长安举人)、 方文华(质生, 蓝田举人)、 王御坤(厚庵, 郃阳廪生)、 程麟(阁臣, 咸阳廪生)、 车道成(轨一, 郃阳举人)、 武树善(声如, 渭南附生)、 张集祜(笃生, 三原廪生)、 李圻(甸卿, 长安举人)、 雷振林(樾村, 咸宁举人)、 王家宾(聘臣, 长安举人)、 刘景运(陶斋, 朝邑副贡)、 柴守职(侯臣, 白河增生)、 袁效安(雪亭, 长安廪生)、 何恒德(亮臣, 长安廪生)、 罗云章(森如, 长安附生)、 牛兆濂(梦征, 蓝田廪生)、 吉邵(勉之, 韩城举人)、 讷尔吉善(果卿, 满洲贡生)、 梅承祥(子和, 长安廪生)、 贾鸣凤(桐斋, 鄠县廪生)、 李绳先(子正, 咸阳举人)、 魏介(个臣, 盩厔举人)、 张绍信(子诚, 罗田增生)、 薛善述(孝甫, 蒲城廪生)、 王寿祺(子维, 长安附生)、 王绍周(保三, 安康廪生)、 萧馨(兰谷, 咸阳廪生)、 徐廷锡(葆岑, 长安举人)、 张佐清(长安附生)、 李福善(介臣, 咸宁举人)、 吉同钧(石笙, 韩城举人)、 鲁尔斌(勷臣, 郃阳拔贡)、 刘华(宝函, 韩城举人)、 戴銮宾(翰卿, 蓝田廪生)、 任继陞(阶甫, 潼关廪生)、 张凤勋(养锋, 长安举人)、 叶尔昌(寿珊, 咸宁附生)、 蒋善训(小詹, 咸宁副贡)、 萧钟秀(毓亭, 郃阳廪生)、 姚健(乾生, 鄠县廪生)、 贺象贤(稚云, 渭南廪生)、 张捷(月三, 邠州廪生)、 刘清垣(星门, 泾阳拔贡)、 张元际(晓山, 兴平廪生)、 杨蕙(风轩, 泾阳副贡)、 郭毓璋(瑞征,华州附生)、 方藻华(芹塘, 杞县廪生)、 李舒馨(桂斋, 咸阳廪生)、 牟瑾(子怀, 凤翔拔贡)、 史允端(午堂, 城固廪生)、 胡鉴(镜潭, 咸宁附生)、 徐怀璋(奉伯, 兴平拔贡)、 毛凤枝(子林, 甘泉贡生)、 胡亹(子勉, 沔县拔贡)、 宫炳南(伯明, 盩厔举人)、 张殿华(瑶臣, 邠州拔贡)、 独谈元(东厓, 华州廪生)。

薛秉辰(1850—1926), 改名宝辰, 字寿萱、 幼农, 长安人。 光绪二年(1876) 举人。 十五年(1889)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历官侍讲、 侍读、 文渊阁校理、 功臣馆纂修、 侍讲学士、 侍读学士、 咸安宫总裁。 曾主关中书院, 任宏道学堂总教习。 精医, 善书画[23]

马承基, 字丕卿, 陇州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历官四川简州知州、 陕西白水知事[24]

李岳瑞(1863—1927), 字孟符, 咸阳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 九年(1883)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工部主事。 历官员外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参与维新变法,事败革职。 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清史馆协修。 著有《春冰室野乘》、 《郢云词》、 《国史读本》。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录其词6 首。[25]

丁士哲, 字保卿, 咸宁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优贡。 官扶风教谕。[26]

寇卓(1857—1927), 字立如, 号悔庵, 长安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优贡、 举人。主讲鲁斋、 横渠书院。 后官四川巫山、 大足、 宜宾、 德格、 甘孜知县。 民国初归陕, 任西北大学国学教授、 孔教会会长、 省立第三中学校长。 著有《悔庵文钞》 四卷、 《悔庵诗钞》 二卷。[27]

程学孔, 字东山, 咸阳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以大挑官陇州学正, 又援例官中书。 曾任渭阳书院山长、 县教育局长、 县议会议长。[28]

梁积樟, 鄠县人, 瀚(字海楼) 子。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官浙江盐大使。[29]

周毓棠(1864—?)[30], 字芾南, 皋兰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十五年(1889)进士。 官陕西知县。[31]

张如翰, 咸宁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官宁羌州学正。[32]

柏震蕃, 字孝龙, 长安人, 景伟(1831—1891) 子。 廪生。 宣统二年(1910) 任长安县自治公所议长。[33]

张恒昌, 更名彝, 长安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二十年(1894) 进士。 历官中书、 山西绛县知县。[34]

温恭(1857—1921), 字肃庵、 勖庵, 学者称周原先生, 韩城人。 举人。 方试春闱,闻母病, 遂归, 时论惜之。 光绪帝庚子(1900) 西巡, 肃庵获面试录用, 复以不合时流被摈。 后主讲龙门高等小学堂。 著有《肃庵先生遗著》。[35]

王天培(1851—?)[36], 字植庭, 富平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十五年(1889)进士。 官山东知县。 与修《富平县志》。[37]

艾如兰(1860—1939), 字芝亭, 号畹卿, 米脂人。 以优贡授教职, 初为镶黄旗官学汉教习, 期满授郿、 华、 鄠、 肤等县教谕。 光绪十五年(1889) 举人。 二十四年(1898)大挑二等, 授朝邑训导兼关中书院监院, 充陕西巡抚部院文案。 保知县, 官山西稷山。 民国间官榆林道镇两署咨议兼秘书、 延长县长、 无定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38]

董涛(1851—?), 原名恩沛, 字海观, 号葛民, 长安人。 光绪五年(1879) 乡试中式第36 名举人。 官四川知县。[39]

孙笃庆, 咸宁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40]

陈涛(1866—1923), 字伯澜, 三原人。 光绪十五年(1889) 解元, 曾参与“公车上书”。 在泾阳创办轧花厂, 在广州创办广东高等工业学堂。 民国间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任职。 著有《审安斋诗集》、 《裴氏和约私议赘言》、 《南馆文钞》、 《粤牍偶存》、 《入蜀日记》、 《拟请设立国税局条议》, 后人辑为《审安斋遗稿》。[41]

张曜斗, 长安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 九年(1883) 会试中式, 十五年(1889)进士。 官河南永宁知县。[42]

王履豫(1848—?), 字立夫、 幼超, 号耘石, 长安人。 光绪五年(1879) 乡试中式第12 名举人。 二十一年(1895) 官宜川训导。[43]

王寿岳, 长安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44]

李乐善, 咸宁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二十一年(1895) 进士。 官江苏六合知县。 著有《退思草堂诗钞》。[45]

石国钧, 字和廷, 白河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46]

程仲昭(1858—?), 字朗川, 号隖樵, 韩城人。 光绪五年(1879) 乡试中式16 名举人, 覆试二等第1 名。 十二年(1886) 考取觉罗官学汉教习。 十五年(1889) 会试中式第107 名, 覆试二等第45 名, 殿试二甲第122 名, 朝考三等第86 名, 授安徽知县。 主纂《韩城县续志》, 著有《韩城金石续志》 (收入《石刻史料新编》 第3 辑)。[47]

侯钧, 三原人。 贡生。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官宜川训导。[48]

刘肇夏, 字子修, 三原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 进士。 官四川知县。[49]

王恒晋(1857—1923), 字锡侯, 鄠县人。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历官华州学正、 宁津知县、 陕西省咨议局议长、 铨叙局长兼顾问院长、 约法会议议员、 政治会议议员、 陕西省选举事务所所长。[50]

高蔚桢, 米脂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官府谷、 淳化等县教谕。[51]

崔志远, 鄠县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十五年(1889) 举人。[52]

严洸, 澄城人。 附贡。[53]

王芝杰( “芝” 一作“之”, 1866—1909), 字汉三, 号溪涟, 咸宁人。 光绪十九年(1893) 举人, 二十年(1894) 进士。 官刑部主事。 丁忧期间, 曾在关中书院讲学。[54]

赵玺, 字宝卿, 兴平人。 肄业味经书院, 课常冠其曹, 每课文出, 群士颛颛雒诵之。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官城固训导。 教洽矣, 父引儒先语诫曰: “作官不能利国利民, 不如做个乡人。” 命解任, 即致仕归, 掌教槐里书院。[55]

汤志尹, 浙江人, 寄籍咸宁。 贡生。 著有《四书外注先儒考》 一卷。[56]

赵凤鸣, 永寿人。 光绪间拔贡。[57]

封鉴圻, 蒲城人。 著有《篁圃诗文集》、 《蜀道纪游诗》。[58]

李毓祥, 咸宁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59]

薛德龄, 朝邑人。 光绪二十年(1894) 遵新旧海防筹饷事例, 分发某省直隶州知州试用。[60]

张铭, 长安人。 光绪五年(1879) 举人, 十六年(1890) 进士。 官刑部主事。[61]

方文华, 字质生, 蓝田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62]

武树善(1864—1948), 字获堂, 号念堂, 渭南人。 光绪十九年(1893) 举人。 候补知县, 主讲渭南景贤书院。 后官山西壶关、 安邑、 永济、 临汾、 襄陵知县, 隰州知州, 平阳知府。 民国间任参议院议员、 陕西省自治筹备处处长。 与修《陕西续通志》、 《关中丛书》, 著有《劫余诗存》 二卷、 《劫余文存》 二卷、 《陕西金石志》 三十二卷、 《周陵金石志》 一卷、 《春秋三传琐记》 八卷。[63]

李圻, 长安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 官蒲城教谕。[64]

雷振林, 咸宁人。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 官绥德州学正。[65]

王家宾, 长安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官安徽知县。[66]

袁效安, 改名赓申, 长安人。 光绪十五年(1889) 恩贡。 官山西代州州判。[67]

何恒德, 长安人。 光绪十五年(1889) 举人。 官蒲城教谕。[68]

罗云章, 长安人。 宣统元年(1909) 拔贡。[69]

牛兆濂(1867—1937), 字梦周, 号蓝川, 蓝田人。 光绪十年(1884) 肄业关中书院, 旋充志学斋斋长。 十五年(1889) 举人。 历任白水书院山长、 陕西省师范学堂总教习、 咨议局常驻议员。 著有《吕氏遗书辑略》、 《芸阁礼记传》、 《近思录类编》、 《音学辨微》、 《蓝川文钞》、 《蓝川诗稿》。[70]

吉邵, 韩城人。 光绪二年(1876) 举人。[71]

讷尔吉善, 满洲人。 陕西驻防, 同治间贡生。 《续陕西通志稿》 录其《咏菊花》 五首。[72]

梅承祥, 长安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 官四川知县。[73]

贾鸣凤, 鄠县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举人。 曾任明道书院山长。[74]

李绳先, 咸阳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官山东知县。 曾任渭阳书院山长。[75]

魏介, 字个臣, 盩厔人。 光绪五年(1879) 举人。 官西乡、 幽州教谕。 训迪有方,士子服悦, 升知县, 未及引见, 卒。[76]

薛善述, 蒲城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77]

王寿祺, 长安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78]

萧馨, 咸阳人。 岁贡。[79]

徐廷锡, 更名乃鼎, 长安人。 光绪元年(1875) 举人。 官甘泉训导。[80]

李福善, 咸宁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81]

吉同钧(1854—1936), 字石笙, 号顽石, 韩城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 十六年(1890) 进士。 历官刑部主稿、 提牢、 主事、 员外郎、 郎中、 法律馆总纂。 著有《大清律讲义》、 《现行律讲义》、 《乐素堂诗文集》、 《随扈纪程》、 《南游纪程》、 《东行纪程》。[82]

鲁尔斌(1869—?), 字勷臣、 湘臣, 郃阳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曾任京师大学堂监学官、 甘州知府。[83]

刘华(1861—?), 韩城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十五年(1889) 进士。 历官户部主事、 员外郎、 郎中、 掌印, 日本陕西留学生监督, 陕西学务公所议长, 湖南岳州知府。 与修《韩城县续志》。[84]

戴銮宾, 字翰卿, 蓝田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85]

张凤勋, 长安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86]

蒋善训, 号古庵, 咸宁人, 光绪八年(1882) 副贡。 民国间创办并主讲翠华书屋[87]

萧钟秀(1862—1919), 字愚亭, 郃阳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曾赴津、 沪考察实业, 任大同译书局编辑。 戊戌变法后归里, 著书讲学, 任劝学所所长, 创设村办小学, 旋任县高等小学堂校长。 民国间官高陵知事, 后任教于陕西法政专门学校、 西北大学。 著有《郃阳乡土志》、 《中国地理歌》、 《壹是志》。[88]

姚健, 字乾生, 鄠县人。 贡生。 陕西咨议局议员。[89]

贺象贤, 渭南人。 光绪十四年(1888) 副贡。 陕西咨议局议员。[90]

刘清垣, 泾阳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官华阴教谕。[91]

张元际(1851—1931), 字晓山, 号仁斋, 兴平人。 岁贡生。 肄业关中、 味经、 清麓书院。 创办尊经、 明经学堂, 任劝学所总董。 晚主爱日堂(宏仁书院)、 清麓书院。 著有《孔子辑要》、 《兴平乡土志》、 《易以反身录》、 《爱日堂前集》, 主纂《兴平县志》。[92]

杨蕙 (1845/1849—1918), 字风轩 (一作凤轩), 号小瀛, 泾阳人。 光绪五年(1879) 副贡, 十四年(1888) 举人。 历主泾干、 瀛洲书院, 任县劝学所所长。 创办泾阳县林桂巷女子国民学校, 并任校长。 著有文集六卷。[93]

郭毓璋 (1868—1930), 字蕴生, 华州人。 肄业关中、 味经书院。 光绪二十年(1894) 举人, 翌年主讲少华书院。 二十九年(1903) 进士。 历官湖北学务局总会计、 汉阳兵工厂收支委员, 鄂城、 孝感知县, 蕲州知州。 民国间任省农会会长、 西北大学预科教员、 省商会会长、 国会议员、 陕西通志馆编纂、 驻陕联军财务委员会委员。[94]

李舒馨, 字桂斋, 号畹民, 咸阳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十六年(1890) 进士。 二十四年(1898) 官山东福山知县, 有政声。 调补泰安, 未任而卒, 年四十九。[95]

牟瑾, 凤翔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96]

史允端, 城固人。 光绪十七年 (1891) 副贡, 二十年 (1894) 举人。 三十年官(1904) 英德知县。 三十二年(1906) 官从化知县。 宣统二年(1910) 官番禺知县。 三年(1911) 署琼山知县。[97]

徐怀璋(1858—1932), 字奉伯, 号惺庵、 镜湖, 兴平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十五年(1889) 举人。 历官陕西汧阳训导, 四川冕山关丞、 冕宁知县、 昭觉知县,陕西山阳知事。 晚主槐里、 清麓、 正谊书院、 省国学讲习馆。 著有《昭觉志稿》、 《镜湖诗钞》、 《镜湖文钞》、 《说郢》、 《从政录》、 《文庙祀典考》、 《增广三字经》、 《家训三编》。[98]

毛凤枝(1836—1895), 字子林, 号蟫叟, 江苏甘泉人。 父瀚, 陕西候补知府、 西安清军同知。 凤枝曾奉父命从戎淮南, 转战江皖间, 九死一生。 父疾, 归陕侍父。 因军功叙知州, 念家难, 卒不果。 初馆两首邑, 继为西安郡幕, 晚年著述为乐。 著有《寓意于物斋诗文集》 三卷、 《陕西南山谷口考》 一卷、 《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 十二卷。[99]

胡亹, 沔县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十四年(1888) 举人。[100]

宫炳南(1844—1918), 又名德春, 字伯明, 号阆峰, 晚号耿川, 盩厔人。 光绪二年(1876) 举人。 连上春官不第, 教授乡邦。 创建双溪学堂。 著有《盩厔县志稿》、 《阆峰文集》。[101]

张殿华, 邠州人。 光绪十一年(1885) 拔贡, 十四年(1888) 举人。[102]

独谈元, 字经笙, 华州人。 附生。 与修《三续华州志》。[103]

待考者: 张靖怡、 彭述古、 张锐、 文厚、 刘琅、 严洸、 顾僡基、 王启超、 何元溥、 王御坤、 程麟、 车道成、 张集祜、 刘景运、 柴守职、 张绍信、 王绍周、 张佐清、 任继陞、 叶尔昌、 张捷、 方藻华、 胡鉴。

【注释】

[1]《西安市志》 第6 卷《科教文卫》, 第432 页; 《西安文史资料》 第25 辑, 第361 页。(www.xing528.com)

[2]《清史列传》 卷67 《儒林传上二》, 第328 页; 民国《盩厔县志》 卷6 《人物》, 第24 叶; 《晚晴簃诗汇》 卷121, 第5180 页。

[3]《清史列传》 卷57 《新办大臣传一》, 第26 页; 《布衣廉相阎敬铭》。

[4]民国《盩厔县志》 卷7 《选举》, 第7 叶; 《清人别集总目》, 第1596 页。

[5]《柽华馆全集》 目录后阎敬铭题识, 第281 页; 光绪《绥德直隶州志》 卷6 《秩官》, 第28 叶;《陕西省志·著述志(古代部分) 》, 第339 页。

[6]咸丰《朝邑县志》 卷中《人物志》, 第10 叶; 光绪《同州府续志》 卷9 《经籍志》, 第21 叶。

[7]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 叶。

[8]《关中课士诗赋录》 作者名后注。

[9]光绪《乾州志稿》 卷13 《人物传上》, 第13 叶; 卷4 《选举表》, 第11、 19 叶;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 第272 页。

[10]光绪《乾州志稿》 卷4 《选举表》, 第11 叶。

[11]民国《兴平县志》 卷5 中《文学》, 第4 叶。

[12]路德: 《杨府君墓志铭》, 《柽华馆全集》 文集卷5, 第443 页。

[13]《清代硃卷集成》 第229 册, 第399 页。

[14]《大清畿辅先哲传》 卷6, 第181 页。

[15]光绪《乾州志稿》 卷9 《艺文志》, 第6 叶。

[16]民国《盩厔县志》 卷7 《选举》, 第7 叶; 《柽华馆全集》 目录后阎敬铭题识, 第281 页。

[17]光绪《同州府续志》 卷11 《列传上》, 第33 叶。

[18]光绪《定安县志》 卷4 《职官》, 第7 叶; 光绪《大荔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3 叶。

[19]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0 叶。

[20]民国《盩厔县志》 卷6 《人物》, 第15 叶。

[21]《清国史》 第11 册本传, 第175 页; 民国《怀宁县志》 卷18 《仕业》, 第430 页。

[22]柏震蕃: 《行状》, 《沣西草堂集》 附录, 第580 页; 《清史列传》 卷67 《儒林传上二》, 第329页; 《晚晴簃诗汇》 卷154, 第6749 页。

[23]李岳瑞: 《清故诰授资政大夫赐进士出身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翰林院侍讲学士长安薛君墓志铭》, 《西安碑林全集》 卷101, 第5511 页;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5 册, 第733 页;第8 册, 第319 页。

[24]李逢春: 《马仞兰绝命诗》, 《秦中旧事》, 第83 页。

[25]《咸阳市志》 第5 册, 第395 页;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第4 集第15 卷《诗词集二》, 第708页。

[26]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10 叶。

[27]《悔庵文钞》 郭毓璋序、 自序; 李根源: 《寇立如先生传》, 《曲石文录》 卷3, 第103 页; 翁维德: 《清末名儒寇卓》, 《碑林文史资料》 第7 辑, 第93 页; 《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 第931 页。

[28]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7 《文学》, 第16 叶; 卷6 《选举》, 第25 叶; 卷5 《官师》, 第30叶。

[29]民国《鄠县志》 卷5 《人物》, 第17 叶。

[30]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517 页。

[31]民国《重修皋兰县志》 卷6 《选举中》, 第33、 34 叶。

[32]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6 叶。

[33]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33 叶。

[34]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4、 25 叶。

[35]苏资琛: 《周原先生传略》, 《韩城文史资料汇编》 第10 辑, 第34 页; 《韩城市教育志》 第19章《人物》, 第218 页。

[36]生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第36 页。

[37]光绪《富平县志稿》 卷6 《科目表》, 第87 叶; 卷首《纂修姓氏》, 第2 叶。

[38]民国《米脂县志》 卷6 上《人物》, 第46 叶; 《榆林人物志》, 第834 页。

[39]《清代硃卷集成》 第230 册, 第263 页; 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3 叶。

[40]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7 叶。

[41]《三原县志》 第31 篇《人物》, 第1030 页。

[42]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4 叶。

[43]《清代硃卷集成》 第230 册, 第193 页; 民国《宜川县志》 卷12 《吏治》, 第7 叶。

[44]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5 叶。

[45]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6、 7 叶; 《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 第972页。

[46]光绪《白河县志》 卷9 《选举》, 第2 叶。

[47]《清代硃卷集成》 第63 册, 第288 页; 民国《韩城县续志》 卷首名录, 第4 叶。

[48]民国《宜川县志》 卷12 《吏治》, 第7 叶。

[49]《咸阳市志》 第5 册, 第748 页; 《成都通览》, 第135 页。

[50]民国《鄠县志》 卷5 《人物》, 第25 叶。

[51]民国《米脂县志》 卷6 上《人物》, 第7 叶。

[52]民国《鄠县志》 卷4 《选举》, 第5、 7 叶。

[53]民国《澄城县附志》 卷7 《人物》, 第24 叶。

[54]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7 叶; 《灞桥区志》 卷26 《人物》, 第927 页。

[55]民国《兴平县志》 卷5 中《文学》, 第7 叶; 《人物》, 第3 叶。

[56]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11 《经籍考》, 第6 叶。

[57]光绪《永寿县志》 卷7 《选举》, 第8 叶。

[58]《蒲城县志》 卷22 《艺文著述》, 第602 页。

[59]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6 叶。

[60]《大清缙绅全书·光绪二十年冬·分发》, 第2 叶。

[61]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3、 25 叶。

[62]民国《续修蓝田县志》 卷5 《选举》, 第13 叶。

[63]武荟荃: 《我的堂祖父武念堂》, 《渭南文史资料》 第4 辑, 第73 页; 翁维谦: 《武念堂先生遗事》, 《碑林文史资料》 第4 辑, 第166 页。

[64]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4 叶。

[65]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5 叶。

[66]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4 叶。

[67]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8 叶。

[68]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4 叶。

[69]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9 叶。

[70]《陕西近现代名人录续集》, 第42 页。

[71]光绪《同州府续志》 卷4 《选举表上》, 第17 叶。

[72]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 卷220 《文征二十》, 第6441 页。

[73]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5 叶。

[74]民国《鄠县志》 卷4 《选举》, 第5 叶; 卷3 《官师》, 第28 叶。

[7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6 《选举》, 第8 叶; 卷5 《官师》, 第30 叶。

[76]民国《盩厔县志》 卷6 《人物》, 第19 叶; 卷7 《选举》, 第7 叶。

[77]《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0 页。

[78]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25 叶。

[79]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6 《选举》, 第15 叶。

[80]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6 《选举》, 第23 叶。

[81]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6 《选举》, 第6 叶。

[82]《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8 册, 第723 页; 《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19 页;《韩城市志·人物志》, 第971 页。

[8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7 册, 第674 页; 《北京大学史料》 第1 卷, 第331 页; 《合阳县志》 第24 编《人物》, 第872 页。

[84]《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第8 册, 第521 页; 民国《韩城县续志》 卷首名录, 第4 叶。

[85]民国《续修蓝田县志》 卷5 《选举》, 第7 叶。

[86]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卷6 《选举》, 第24 叶。

[87]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3 《选举表》, 第9 叶; 《长安县志》 第23 编《教育》, 第610页。

[88]《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0 页; 《合阳县志》 第24 编《人物》, 第869 页。

[89]民国《鄠县志》 卷4 《选举》, 第13 叶。

[90]《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1 页; 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 卷43 《选举表四》, 第3683 页。

[91]宣统《泾阳县志》 卷11 《选举表》, 第36 叶。

[92]张过: 《关中宿儒张元际》, 《兴平文史资料》 第10 辑, 第76 页; 《咸阳市志》 第5 册, 第653页。

[93]《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0、 21 页; 《咸阳市志》 第5 册, 第388 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 第326 页。

[94]翁维谦: 《郭蕴生先生事略》, 《碑林文史资料》 第2 辑, 第153 页; 《碑林区志》 第22 篇《人物》, 第866 页。

[95]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 卷84 《人物十一》, 第555 页; 民国《福山县志稿》 卷3 《官师传》,第691 页。

[96]《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1 页。

[97]《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0、 21 页; 《英德县志》 第3 编《政治》, 第602 页; 《从化县志》 第21 篇《政权》, 第690 页; 民国《番禺县续志》 卷13 《官师志一》, 第303 页; 《琼山县志》第17 篇《政权、 政协》, 第585 页。

[98]张过: 《关中学者徐怀璋》, 《兴平文史资料》 第10 辑, 第99 页; 《咸阳市志》 第5 册, 第422页。

[99]《南山谷口考校注》 附录, 第182 页。

[100]《陕甘味经书院志·教法第五下》, 第20、 21 页。

[101]民国《盩厔县志》 卷6 《人物》, 第20 叶; 宫葆畅: 《忆宫炳南先生》, 《户县文史资料》 第14辑, 第171 页。

[102]民国《邠州新志稿》 卷17 《人物》, 第19 叶。

[103]光绪《三续华州志》 卷首《姓氏》, 第353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