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菊坡精舍: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广州菊坡精舍: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菊坡精舍, 建于清同治六年, 陈澧 任山长。卷首陈澧《菊坡精舍记》 云:澧掌教菊坡精舍, 方子箴方伯命之曰: “精舍宜有记, 吾子宜为之。”蒋香泉中丞与方伯议改为书院, 方伯葺而新之, 题曰菊坡精舍,言于中丞以澧为掌教。历主金山、 羊城、 应元、 广雅各书院讲席, 为学海堂、 菊坡精舍学长。廖廷相, 见《菊坡精舍集·版本序跋》。少肄业学海堂, 后为菊坡精舍学长。

广州菊坡精舍: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下)

【书院简介】

广州菊坡精舍, 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 陈澧(1810—1882) 任山长。 陈卒后, 不再设山长, 而仿照学海堂改设学长。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停办, 三十四年(1908) 与应元书院合并为存古学堂。[115]

【版本序跋】

题“光绪丁酉(1897) 孟冬刊成”。 卷首陈澧《菊坡精舍记》 云:

澧掌教菊坡精舍, 方子箴方伯命之曰: “精舍宜有记, 吾子宜为之。” 澧敬诺。初, 粤秀山有道士祀神之庙, 曰应元宫, 其西偏有台榭树木, 曰吟风阁, 后改曰长春仙馆, 遭夷乱废圮。 蒋香泉中丞与方伯议改为书院, 方伯葺而新之, 题曰菊坡精舍,言于中丞以澧为掌教。 澧辞, 方伯命之再三, 乃敬从。 始议为书院时, 以书院多课时文, 此当别为课。 澧既应聘, 请如学海堂法, 课以经史文笔。 学海堂一岁四课, 精舍一岁三十课, 可以佐之, 吾不自立法也。 每课期, 诸生来听讲, 澧既命题而讲之, 遂讲读书之法, 取顾亭林说, 大书“行己有耻, 博学于文” 二语揭于前轩, 吾不自立说也。 因而申之曰: 博学于文, 当先习一艺。 《韩诗外传》 曰: “好一则博, 多好则杂也, 非博也。” 又申之曰: 读经史子集四部书, 皆学也, 而当以经为主, 尤以“行己有耻” 为先。 吾老矣, 勉承方伯命, 抗颜为师, 所以告诸生者如是。 诸生欣然听之。 澧遂记之, 以答方伯盛意焉。

陈澧(1810—1882), 字兰甫, 学者称东塾先生, 番禺人。 道光十二年(1832) 举人, 六应会试皆不第。 曾官河源训导, 旋告病归。 二十年(1840) 任学海堂学长, 同治六年(1867) 任菊坡精舍山长。 著述甚丰, 今人辑有《陈澧集》。[116]

廖廷相题识云:

此菊坡精舍课艺, 自同治丁卯(1867) 迄光绪辛巳(1881), 凡十五年, 皆陈先生所定。 前已刻成十之六, 其余选录, 或未刻, 或需再订者, 皆有手记。 壬午(1882) 春, 先生归道山, 稿本存学长陶春海孝廉处, 荏苒十余年, 未遑卒业。 丙申(1896) 秋, 因与同门诸友检点存稿, 补所未备, 都旧刻重校一过, 并取先生所为《精舍记》 弁诸卷首, 以见论学大旨, 因述其颠末云。

丁酉(1897) 四月, 门人廖廷相谨识。

廖廷相(1844—1898), 字子亮、 泽群, 南海人。 同治九年(1870) 举人。 光绪二年(1876)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遭父忧归, 不复出。 历主金山、 羊城、 应元、 广雅各书院讲席, 为学海堂、 菊坡精舍学长。 著有《三礼表》 十卷、 《群经今古文家法考》一卷、 《粤东水道分合表》 二卷、 《顺天人物志》 六卷、 《广雅答问》 六卷, 以及《安攘录》、 《读史札记》、 《金石考》、 《文集》 等。[117]

【课艺内容】

凡20 卷: 卷一至卷十四, 经解、 论说、 考证、 书后、 序跋、 箴铭、 赋等119 题167篇, 题如《释充》、 《太极说》、 《读〈毛诗注疏〉 》、 《左氏不传〈春秋〉 辩》、 《国朝经学家法论》、 《书〈史记·信陵君列传〉 后》、 《西汉匈奴强弱论》、 《水仙花赋》、 《朱子像赞》、 《九龙泉铭》、 《拟韩文公〈五箴〉 》; 卷十五至卷二十, 古今体诗54 题188 篇, 题如《大鱼塘观鱼》、 《三月既望南园观荷》、 《分和陈元孝、 梁药亭咏物诗》、 《和陈元孝怀古诗》、 《菊坡精舍赏菊》、 《续王渔洋〈读三国志小乐府〉 》、 《岁暮杂诗》。

【作者考略】

共355 篇, 其中: 黎维枞34 篇, 谭宗浚30 篇, 彭学存20 篇, 梁起18 篇, 刘昌龄15篇, 郑权、 于式枚13 篇, 王国瑞、 林国赞、 汪兆铨、 梁于渭9 篇, 廖廷相8 篇, 陶福祥、林国赓7 篇, 苏梯云、 何如铨、 桂文炽、 廖廷福5 篇, 陈庆修、 陈树镛、 叶官桃、 刘缨4篇, 邓维森、 陈昌源、 饶轸、 李璇光、 陈序璇、 陈景韩、 林禄元、 洪景琦、 沈棪、 许应銮、 冯槐昌3 篇, 林诵芬、 梁高镇、 杨裕芬、 黎永椿、 文廷式、 徐澄溥、 史悠履、 张燏煌、 张文澧、 谭国恩、 游卓元、 张彪蔚、 李启祥、 苏棫、 何藜青2 篇, 黄涛、 杨继芬、 郭汝舟、 吕绍端、 罗惇仁、 潘乃成、 金佑基、 陶敦复、 谭鹗英、 陈琛、 邓佩兰、 金俊基、 欧阳琛、 陈邦颜、 程维清、 李肇沅、 金保基、 谢廷璋、 潘百祥、 冯炳森、 梁銮藻、 蔡尚鋆、漆葆熙、 吴鉴、 林兆兰、 陈凤昌、 梁广淞、 劳肇光、 陈鸿翮、 姚筠、 董耀辉、 陈庆桂、 霍伟南、 陈镛、 邹庆云、 梁钧铨、 陆子衡、 桂坛、 陈炽垣、 黄礼安、 徐梅生、 冯鉴、 庄荣第、 尹绍廷、 许学英、 何骧华、 钱世昌、 李宝宸、 沈葆霖、 莫文海、 胡鸣冈、 温继昌、 何颂尧、 江文淮、 何昌渠1 篇。

谭宗浚、 吕绍端, 见《应元书院课艺》。

廖廷相, 见《菊坡精舍集·版本序跋》。

黎维枞, 字簴廷, 南海人, 原籍新会。 廪贡生, 候选训导。 学海堂学长, 监越华书院事十余年。 善骈体, 工山水。[118]

彭学存, 字莪村。 曾肄业学海堂。[119]

梁起, 原名以瑭, 号庾生, 南海人。 少肄业学海堂, 后为菊坡精舍学长。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大挑一等, 以知县分发广西。 因事假归, 旋病卒。 诗才隽逸, 尤工骈俪。[120]

刘昌龄(1825—1889), 字星南, 番禺人。 增贡生。 历任学海堂学长、 菊坡精舍学长。 光绪十四年(1888) 赐翰林院待诏衔。 著有《经学卮言》。[121]

郑权, 字玉山, 番禺人。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菊坡精舍学长。 为文才藻富赡,著有《玉山草堂骈体文》 二卷。[122]

于式枚(1853—1915), 字晦若, 贺县人。 光绪五年(1879) 乡试中式第51 名举人。六年(1880) 会试中式第11 名, 殿试二甲第49 名, 朝考一等第50 名, 选庶吉士。 散馆授兵部主事, 旋入李鸿章(1823—1901) 幕, 随使德、 法、 美等国。 后官礼部主事、 员外郎、 广东学政、 邮传部侍郎、 出使德国考察宪政大臣、 学部侍郎、 礼学馆总裁。 民国初蛰居青岛。 至昆山拜亭林墓, 还时殁于舟中。 谥文和。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19 首。[123]

王国瑞, 字进之, 番禺人。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 大挑分发福建, 历官顺昌、新竹、 仙游、 崇安、 闽县、 诏安、 宁德知县。 著有《学荫轩文集》 六卷。[124]

林国赞(1850—1889)[125], 字明仲, 番禺人。 光绪十一年 (1885) 举人。 十二年(1886) 任学海堂学长。 十五年(1889) 进士, 授刑部主事。 旋中寒, 以足疾乞假归里。卒年四十。 著有《三国志裴注述》、 《三国疆域志补正》 四十四卷、 《三国臆说》 八卷、《读史记日录》 四卷、 《读汉书日录》 八卷、 《读诸史日录》 二十卷、 《读三国志杂识》 四卷、 《读史丛考》 十六卷、 《读日知录札记》 二卷、 《二酉山房文集》 二十二卷。[126]

汪兆铨(1858—1928), 字辛伯, 晚号惺默, 番禺人, 瑔(1828—1891) 子。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官海阳教谕。 以亲老致仕, 充菊坡精舍学长、 广雅书院总校, 兼广东学务公所议绅、 高等学堂教务长。 民国间任教忠师范学校校长、 广东省教育会会长、 广东省志局总纂。 著有《苌轩诗集》 二卷、 《惺默斋诗》 四卷、 《惺默斋文》 一卷、 《惺默斋词》 一卷。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录其词1 首。[127]

梁于渭(1848—1917)[128], 字鸿飞、 杭叔、 杭雪, 番禺人。 在粤屡试不售, 以国子监生应光绪八年(1882) 顺天乡试, 中式副榜。 十一年(1885) 顺天举人, 十五年(1889)进士。 官礼部祠祭清吏司司员。 自负雅才, 未入词馆, 郁郁不得志, 遂成心疾。 告归寓于南海县学宫孝弟祠, 卖画自给。 晚岁颓放, 辛亥之变, 终日痛哭。 诗文稿及考证金石文字多散佚。[129]

陶福祥(1834—1896), 字春海, 号爱庐, 番禺人。 九应乡试, 光绪二年(1876)举人。 曾为学海堂、 菊坡精舍学长。 法越之役, 办理团练。 事平, 大吏疏保内阁中书,并延主禺山书院。 禺山向以制艺、 试帖课士, 福祥参酌山堂、 菊坡章程, 加课经史、性理、 词章, 省外生徒奔凑就学, 一时称盛。 后任广雅书局总校, 又赴两湖书院短期任职。 著有《东汉刊误》、 《北堂书钞校字记》、 《梦溪笔谈校字记》、 《爱庐文集》、 《经说丛钞》。[130]

林国赓(1855—1903)[131], 字飏伯, 番禺人。 光绪十一年(1885) 优贡。 考取八旗官学教习, 举为学海堂学长。 十四年(1888) 举人。 先后任广雅书院、 两湖书院分校。 十八年(1892) 进士, 选庶吉士, 散馆授吏部主事。 父病乞归, 不复出。 主讲端溪书院。著有《读陶集札记》、 《元史地理今释》、 《近鉴斋经说》、 《軥录盦读书偶记》, 辑古佚书若干卷, 校正影宋本《北堂书钞》 一百零六卷。[132]

苏梯云, 号月樵, 南海人。 同治十二年(1873) 举人。 会试不第, 即无意仕进, 归而讲学。 主讲清远凤城书院, 任学海堂学长。 年七十, 援例请京衔, 得中书科中书。 著有《培厚堂稿》 四卷、 《四书互证录》 二卷。[133]

何如铨, 号嗣农, 南海人。 光绪元年(1875) 举人。 充学海堂、 菊坡精舍学长。 著有《重辑桑园园志》 十七卷。[134]

桂文炽, 南海人。 诸生。 与修《广州府志》、 《临高县志》。 著有《鹿鸣山馆诗稿》二卷、 《鹿鸣山馆骈体文》 二卷。[135]

廖廷福, 字锡兹, 南海人, 廷相(1844—1898) 弟。 菊坡精舍月课时, 《题黎美周黄牡丹诗画卷》 为陈澧(1810—1882) 所激赏, 拔置第一。 著有《红荔山房诗稿》 二卷。[136]

陈庆修, 番禺人, 澧(1810—1882) 从孙。 光绪十一年(1885) 举人。 治经有家法。著有《仪礼注疏凡例考》、 《范氏穀梁略例考》。[137]

陈树镛, 字庆笙, 新会人。 诸生。 东塾门下多经生宿儒, 独以树镛狂狷异才, 称为粤士之冠, 以所著书托付之。 家贫, 耿介有所不取。 卒年三十。 简朝亮(1851—1933) 辑其遗文为《陈茂才文集》 四卷, 另有《汉官答问》 五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138]

叶官桃, 南海人。 岁贡生。 著有《碧树山房集》。[139]又有《蒨士赋稿》、 《蒨士诗稿》、《蒨士骈文》、 《蒨士文稿》, 收入《续编清代稿钞本》。

邓维森, 字啸筼, 南海人。 诸生。[140]

饶轸(1842—1895), 字辅星, 嘉应人, 应坤(1810—?) 子。 究心《毛诗》、 《三礼》, 以郑氏学为宗, 兼擅文笔, 熟于《文选》。 为学海堂专课生, 习韩文。 曾馆于巴陵方氏, 方氏所刻丛书, 其跋皆轸代作。 所作学海堂、 菊坡精舍课卷, 同时辈流所推许者甚多, 轸歉然不自足, 取原卷回箧藏之, 刻集时不肯交出, 故罕传焉。 久困诸生。 光绪十五年(1889) 举人, 壬辰(1892) 进士, 授吏部主事。 卒年五十四。[141]

李璇光, 字星衡, 番禺人。 光绪元年(1875) 恩贡, 候选教谕。 为人踔厉风发, 博闻强识。 诗词赋悉工, 文沉雄矫健, 有奇气。 卒年五十六。 著有《春晖草堂集》。[142]

洪景琦, 番禺人。 同治六年(1867) 举人。[143]

许应銮(1842—?), 字昌承, 号紫笙、 少宾, 番禺人。 同治六年(1867) 乡试中式第20 名举人。[144](www.xing528.com)

林诵芬。 《广东地方自治研究录》 第10 期(宣统元年) 刊载《四会县调查表》, 作者林诵芬等。[145] 未知是否即此人。

杨裕芬(1857—1914), 字惇甫, 南海人。 肄业学海堂。 光绪十四年(1888) 解元,二十年(1894) 进士。 官户部、 学部主事。 曾主两湖书院经学讲席, 又主粤之明达、 凤山、 端溪书院。 辛亥后归隐。[146]

黎永椿, 字震伯, 番禺人。 勤于治经, 肄业学海堂、 菊坡精舍。 试辄不售, 以诸生终。 卒年六十余。 著有《说文通检》 十六卷。[147]

文廷式(1856—1904), 字道希、 芸阁, 号纯常、 叔子, 萍乡人, 生于潮州。 肄业学海堂、 菊坡精舍。 光绪八年(1882) 顺天举人, 十六年(1890) 榜眼。 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日讲起居注官。 “四大公车” 之一, 帝党重要人物。 著有《补晋史艺文志》、《纯常子枝语》 等, 今人辑有《文廷式集》。 《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8 首。[148]

徐澄溥, 南海人。 咸丰十一年(1861) 举人。[149]

史悠履(1849—?), 番禺人。 同治十二年(1873) 拔贡, 官内阁中书。 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 二十三年(1897) 官淇县知县, 二十七年(1901) 官内乡知县。 分校《广州府志》, 著有《菊潭骊唱》 二卷。[150]

张燏煌。 戴鸿慈、 吴桂丹辑 《金霞仙馆词钞》 附 《竹林词钞》 有 “光绪癸巳(1893) 古冈张燏煌” 序。[151]序者疑即此人。

张文澧, 字勉斋, 番禺人。 诸生。 学海堂专课生。 曾赋《橄榄》 诗, 陈澧(1810—1882) 极称之。 著有《安蔬草堂遗稿》。[152]

谭国恩(1848—?), 字彤士, 新会人。 同治六年(1867) 举人, 大挑以教职用。 十二年(1873) 进士。 官工部主事、 广西候补知府, 曾出使日本。 著有《写趣轩诗稿》。《晚晴簃诗汇》 录其诗1 首。[153]

张彪蔚, 新会人。 同治九年(1870) 举人。[154]

苏棫, 字棫农, 顺德人。[155]

何藜青, 字杞南, 南海人。 诸生。 著有《红棉山馆集》。 《清诗纪事》 录其诗1 首。[156]

黄涛, 字子鹏, 番禺人。 县学附生。 邃于经学, 曾任广雅书院经学分校。[157]

杨继芬, 南海人, 裕芬(1857—1914) 兄。 邑增生。[158]

郭汝舟, 字庄甫, 南海人。 好学有志节, 勇于任事。 充县学生, 屡困棘闱, 而门下多掇巍科者。 乡里事务, 多所参与。 以附贡生援例加州判衔, 卒年七十八。 曾辑《论语小学类编》 行世, 晚年复著《寡过轩易义》、 《古学存稿》、 《闲道集》 诸篇待梓。[159]

潘乃成, 字宪臣, 号子康, 南海人, 继李 (字文彬) 子。 县学生员。 同治五年(1866) 选学海堂专课肄业生, 习《毛诗》。[160]

金佑基, 番禺人, 锡龄子。 诸生。 分校《广州府志》。[161]

陶敦复, 番禺人, 福祥(1834—1896) 子。 光绪十一年(1885) 副贡。[162]

谭鹗英, 字蓼洲, 顺德人。 光绪间举人。[163]

邓佩兰, 字澧帆, 顺德人。 咸丰间贡生。[164]

金俊基, 番禺人, 锡龄(1811—1892) 子。 增生。 分校《广州府志》。[165]

欧阳琛, 顺德人。 光绪间举人。[166]

李肇沅, 顺德人。 诸生。 入广雅书局校书。[167]

金保基, 番禺人, 锡龄子。 诸生。[168]

谢廷璋, 东莞人。 同治九年(1870) 顺天举人。[169]

梁銮藻(1851—?)[170], 字泽绵、 翎远、 铃院, 号伯朴, 顺德人。 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 历官检讨、 福州知府。[171]

漆葆熙(1848—?), 字少台, 番禺人。 光绪十七年(1891) 举人。 曾任学海堂学长、广雅书院分校, 主讲长宁桂峰书院。 精《说文》、 舆地之学。 著有《笃志堂集》。[172]

吴鉴, 字衡石, 新会人。 光绪元年(1875) 学海堂专课肄业生。 后选优贡, 朝考知县。 授徒于省城, 屡试不售。[173]

梁广淞, 番禺人, 纶枢(1890—1877) 曾孙。 同治八年(1869) 进县庠。[174]

劳肇光(1855—?), 字仲澧, 号次芗、 少芗, 鹤山人。 光绪二年(1876) 乡试中式第47 名举人, 覆试一等第17 名。 十五年(1889) 会试中式第34 名, 覆试一等第70 名,殿试三甲第89 名, 朝考一等第12 名, 选庶吉士。 散馆授检讨, 充国史馆协修官。[175]

姚筠, 字嶰雪、 俊卿, 番禺人。 同治六年(1867) 优贡, 以教职用。 九年(1870)副贡, 十二年(1873) 举人。 官饶平训导, 曾为学海堂学长。 工诗, 善画松。[176]

陈庆桂(1852—?)[177], 字香轮, 番禺人, 其锟(1792—1861) 子。 光绪五年(1879)举人, 六年(1880) 进士。 历官户部主事、 员外郎, 福建道御史、 给事中。 辛亥国变,不复出。 著有《陈给谏疏稿》 二卷。[178]

霍伟南, 号小芙, 南海人。 光绪八年(1882) 举人。 五应会试不第。 卒年七十四。著有《晚蝉吟诗草》。[179]

梁钧铨。 肇庆跃龙庵楹联“岭倚鼎湖栖福地, 桥横罗汉到禅关”, 作者梁钧铨[180], 未知是否即此人。

桂坛(? —1885), 字周山、 杏帷, 南海人, 文灿(1823—1884) 子。 年十六, 以解经拔第一, 补县学生。 充学海堂专课生。 光绪五年(1879) 举人。 两赴礼闱不售, 后充福建船政教习。 十年(1884) 冬赴楚郧奔父丧, 感寒疾, 抵家不数月卒。 著有《晦木轩稿》 一卷。[181]

莫文海, 新会人。 道光二十六年(1846) 举人。 官海阳教谕、 内阁中书。[182]

胡鸣冈, 顺德人。 咸丰九年(1859) 顺天举人。[183]

余皆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