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万年前的印度洋深处,一股岩浆自海底涌出,冷却形成了一个新的大洋地壳,这就是卡尔斯伯格脊。卧蚕热液区就位于卡尔斯伯格脊中央裂谷的新生火山脊上。卧蚕热液区由中国科考船“李四光”号在2012年发现,因所在海脊形似卧蚕而得名。
初见之下,这片海底荒芜、贫瘠,海床表面遍布着一块块枕状玄武岩,看起来就像河滩干涸后遗留下的巨型卵石,又像是一枚枚堆叠起来的恐龙蛋。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地幔中的岩浆不停地向上涌升,冲出海底后遇到冰冷的海水冷凝固结,形成玄武岩,继而成为新生的洋壳。“蛟龙”号灯光照耀下的玄武岩地貌连接成片,黑黝黝的岩体有时呈长辫状,有时呈瀑布状,仿佛还在向人们展示当初岩浆喷发的景象。这些青黑色、姿态各异的巨石如同来自地球深处的信使,向科学家传递着地幔物质成分、构造环境及地球的深部动力学等重要信息。
科学研究发现,海底热液口像生命体,从无到有,经历幼年、壮年到老年的过程。如果一个热液口的温度呈下降状态,就表明此热液口已经衰老,正濒临“死亡”。卧蚕2号热液区没有正在活动的热液口,只有一处低温热液流正在溢出,说明此处热液活动接近末期。
热液活动停止后的烟囱体
然而,仅仅相隔2.7千米,卧蚕1号热液区却呈现出与“死气沉沉”的卧蚕2号热液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黑烟缭绕、螺虾成群、海葵招摇,忙于喷发的“黑烟囱”群生机勃勃,热液流体中的矿物结晶闪烁着光斑,仿佛“金雨”从天而降。“黑烟囱”是由热液喷发携带出的金属硫化物堆积而成的,有时呈塔状,有时呈山状,有时会坍塌成丘状。
“黑烟囱”是不折不扣的海底火焰山。烟囱口的热液流体温度可达上百摄氏度,“蛟龙”号高温探针测得的热液流体(黑烟)最高温度达到过336.8℃。但是,在冰冷海水的作用下,烟囱内外温差很大。烟囱口周围的温度为十几摄氏度,使得这里就像冰冷海底的一座温室。3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度通常低于2℃。这里终年无光,水压高至数百个大气压,本不是生物宜居之地。然而,“黑烟囱”的出现给海底播撒下一片生命“绿洲”。
“黑烟囱”附近的海底“绿洲”
海底高压、低温的环境对陆地上的生物来说是恶劣的,甚至是无法生存的,但科学家在海底热液口附近却经常能发现鲜活的生命。对科学家来说,这些生活在热液口附近的生物是一笔“财富”。研究热液区的生命现象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这些生物在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理机制也能够为医学、制药提供启示。
卧蚕1号热液区展现出了大自然温柔多情的一面。乘着潜水器沿山脊慢慢攀爬,下潜人员可以看到岩青色的螺群与红褐色的贻贝聚在一起,明黄色的海葵点缀在海山间,白蟹与盲虾相伴悠然漫步。因为海水实在太冰冷,这些热液区的生物就环绕在温暖的烟囱壁周围,紧紧“抱着”壁炉取暖。黑烟一直弥散到较为平坦的山顶,如春雨般滋养着独特的热液生物群落。这些“漫山遍野”的海底居民过着拥挤的群居生活。人们透过潜水器的观察窗望着它们,就像是在观看华丽水族箱中的景象。
海葵和螺样品
贻贝样品(www.xing528.com)
盲虾样品
海底热液区抱团“取暖”的盲虾
即便没有亲自下潜,看看“蛟龙”拍回的深海高清视频,人们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股股黑烟从烟囱群中喷薄而出,穿行其间的潜水器有如腾云驾雾。这些烟囱外表大多呈炭黑色,也有些呈红褐色,还有的为灰黄色。烟囱周围生活着成群结队的白虾和在虾群中爬上爬下的深海蟹。伸出众多触手的海葵也附着在烟囱体上,好似山坡上盛开的黄菊。在低温热液口附近,下潜人员还观察到了排列整齐的螺群,黑褐色的螺壳上长满鬃毛,令人啧啧称奇。
鳞脚螺
鬃 螺
事实上,采自卧蚕1号热液区的两种螺类生物多达上百只,出水后大都还处于存活状态。其中一种螺的螺壳颜色青黑,壳体表面密布软毛,摸上去毛茸茸的并不扎手;另一种螺的螺壳呈棕褐色,螺肉上竟然像穿山甲一样长有鳞片,当用手触摸时,这些鳞片还会缩紧。
这两种螺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也有分布。其中,生有鳞片的螺名为“鳞脚螺”。它和长有软毛的鬃螺都依靠体内的微生物生存。这些神奇的微生物是整个“海底水族馆”的“基石”。它们凭借体内特殊的酶进行生化反应,将无机物转化为可被生命利用的有机物,因此被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为海底多毛类、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从而使“海底水族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
科学家在卧蚕1号热液区还收集到十几只贻贝。与人类日常食用的贻贝不同,这些深海热液区贻贝的鳃部为黑色,仿佛沾满了海底“黑烟”。这是因为热液区贻贝也依赖寄居在鳃上的微生物获取能量。此外,一种名为“管栖蠕虫”的生物生活在“蛟龙”号从热液区采集回来的块状硫化物和烟囱壁上。它们属于环节动物,通体呈红色,躲藏在硫化物表面或深处的一道道管状结构中,看上去像蚯蚓。研究发现,西太平洋管栖蠕虫以捕食热液微生物为生。对于此次在西北印度洋采集的管栖蠕虫的生活习性,随船科学家所知不多,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黑烟囱”中的管栖蠕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