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权有5个兄弟、3个姐妹,虽然最小的妹妹幼时夭折,但他家仍是一个有9口人的大家庭。1933年,李中权率300多人的队伍打回家乡,在成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他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带领他年幼的弟妹们积极参加农会,秘密发动群众,扩大农会组织,组织乡亲为红军带路、筹粮、做饭、洗衣、照顾伤病员。
在铲除恶霸的斗争中,父亲李惠荣奔走在革命最前沿,亲手砍死了当地土豪劣绅石秀如。大哥李中泮被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五妹李中珍被选为妇女主席。担任乡苏维埃主席的大哥李中泮带领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二哥李中池和四弟李中柏为红军筹粮,五妹带领妇女队为红军抢救伤员。
当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所在的部队来到四川通江县肖口梁时,为让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吃上一口热饭,李惠荣和红军战士在附近的山上砍柴,不幸被敌人侦察兵发现。为了掩护红军通讯员,李惠荣把红军通讯员的帽子抢过来戴在头上引开敌人,在与敌人的搏斗中手刃两个敌人后跳崖,身负重伤后,由于缺医少药,李惠荣不久离开了人世。
1934年,曾任碑牌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三十三军赤卫团政委的长兄李中泮,被人诬告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团防队队长,因张国焘“左”倾错误路线被杀害。红军到达延安后,批判了张国焘的“左”倾错误,李中泮得到平反昭雪,被列入红四方面军牺牲的团级干部名单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中权的母亲王理诗,从小就被裹脚,拥有一双“三寸金莲”。红军长征时,已经53岁的她为了不拖累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红军儿子,挪动着小脚带着年幼的李中衡、李中秋,夹在奔波的红军家属和群众中,从川东走到川西。就这样,母亲带着一家人跟随部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他们立下“宁死也要跟着红军走,绝不回家受敌辱”的铮铮誓言。由于长途奔波,王理诗的两条腿肿胀得十分厉害,一双小脚分外疼痛,左小腹又长了毒疮,由于缺医少药只得硬挺着。即便这样,一次在行军途中遭遇敌人,她还机智巧妙地把敌人引到了红军的伏击圈内。
在一年多时间里,王理诗领着儿女过嘉陵江、涪江、渠江和岷江,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936年7月,当队伍走到四川炉霍县冬古喇嘛寺附近时,王理诗老人倒下了,小腹上的毒疮有碗口大,流着黑黄的脓水。7月7日那天,老人家生命垂危,只有8岁的李中秋扒开她的眼皮,哭着连声呼喊:“娘……娘……”垂危之际她仍用微弱但异常坚定的语气说:“妈儿们(当地对孩子们的称呼)……跟红军……走……”幼小的兄妹就地掩埋了母亲,牢记老人的遗言“跟红军走”。他们拄着母亲留下的那根木棍,一直走到陕北。
李中权的二哥李中池作战英勇,在长征到达四川阿坝的理番(今理县)后的一次战斗中冲锋在前,光荣战死;曾担任川陕苏区碑牌河乡苏维埃妇女委员的大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病死于草地,大妹夫石映昌曾任红三十一军连长,也在一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这个全家9口参加革命的家庭,仅有李中权、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4兄妹幸存。遗憾的是,五弟李中衡后来在三五九旅任译电员时病故。至新中国成立时,仅幸存李中权、李中柏和李中秋三人。
李中权一家先后有7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一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长征之歌。
迟浩田上将亲笔为他家题写了一副对联,赞誉:“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www.xing528.com)
参考资料
[1]李中权.征程轶事文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1.
[2]李中权.李中权诗词选(续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2.
[3]韩金强.揭秘红军长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诀别[N].解放军报,2016-08-24.
阅读赏析
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对中国革命的热爱,李中权将军全家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李中权将军一家九口当红军,五口人牺牲在长征路上,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全家,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赤胆忠心,无私奉献” 正是对李将军一家的光辉写照。红军战士的奋斗目标是使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饮水思源,不忘来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记忆!永远铭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的革命前辈,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
拓展思考
1.是什么支撑李中权一家选择始终跟党走?
2.李中权一家始终跟党走对当下家风建设有哪些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