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辽称霸中原,皇帝宝座空悬

西辽称霸中原,皇帝宝座空悬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当了好几个月的天锡皇帝了,虽然已经把耶律延禧贬为湘阴王了,可他还是改不过口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耶律淳本来就是被留守南京的官员们强迫登基的,或许他在同意前先摆出过条件:“我只是暂摄皇帝大位,如果得到天祚皇帝的消息,那就把宝座还给他。”等到耶律淳一咽气,他的皇后萧普贤女急忙召集重臣入内殿商议:国不可一日无主,这回皇帝宝座空出来了,挂名的太子耶律定却不在南京,继承人问题该怎么解决才好呢?

西辽称霸中原,皇帝宝座空悬

1122年六月,也就是耶律大石在界河边击退宋军以后不久,突然有一名跟随耶律延禧西逃的契丹官员回到了析津府。耶律淳立刻召见,问他:“皇帝陛下现在在哪里?身体还好吗?”虽然当了好几个月的天锡皇帝了,虽然已经把耶律延禧贬为湘阴王了,可他还是改不过口来。

那名官员直接转达耶律延禧的话:“朕已经集合了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的蕃、汉精兵五万,不日将回归南京。朕不在的这些天,秦晋国王辛苦了,不过最后还要麻烦你一下,准备些衣物、茶叶药品送到朕的军前来。”

这话说得很平和,但内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却一点也不简单。首先,耶律延禧根本不承认耶律淳这个天锡皇帝,而且摆明了要发兵攻打南京,讨伐耶律淳这个“篡位的叛逆”。

耶律淳年纪大了,骤然遭受宋军进攻,又是操劳又是担忧,脑袋一沉就病倒在床上,好不容易病情略有起色,却又惊闻这一噩耗,吓得他差点就背过气去。但他知道情势危急,自己现在可不能躺倒不管,只好勉强支撑着病体登朝坐殿,召集群臣前来商议。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也都没了主意。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初拥戴耶律淳登基,一方面是真的为了国家着想,立一个新皇帝好名正言顺地管理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靠着拥戴之功升官发财,现在耶律延禧要回来了,还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吗?大家都很了解耶律延禧的脾气,一旦他回到南京,肯定会以谋逆之罪大开杀戒的——首当其冲就是太尉李处温。

从李处温个人立场来说,他断不能放耶律延禧进城,于是清清嗓子,直截了当地建议:“现在耶律延禧已经不再是皇帝了,他是湘阴王,他若敢无诏回京,那就打仗吧!”反正对方不过五万人马,南京城里及其周边的契丹、奚、汉、渤海各军集结起来总有个七八万,就算真打起来也未必没有胜算。

听了李处温的话,百官全都摇头。不管怎么说,耶律延禧也是前代皇帝,即便已经把他降为湘阴王,似乎对待他的态度也不应该如此严厉。况且,要打败耶律延禧或许并不算难,但南方有宋军虎视眈眈,北方还有女真兵摩拳擦掌,这个时候契丹辽朝还要爆发内战,不明摆着是在自掘坟墓吗?

眼看大家都不同意,李处温赶忙又加了一条补充意见:“如果湘阴王大军杀来,不如咱们敲锣打鼓迎接秦王入城当太子,那样既可以显示陛下得国之正,又可以瓦解对方的军心,一举两得,岂不是好?”

李处温的话说得非常奇怪,耶律淳既然当上了皇帝,按照传统规矩,皇位就该传给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立耶律延禧的儿子秦王耶律定当太子呢?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耶律淳并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那么选择前代皇帝的儿子当太子,是最简便合理的办法。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耶律淳本来就是被留守南京的官员们强迫登基的,或许他在同意前先摆出过条件:“我只是暂摄皇帝大位,如果得到天祚皇帝的消息,那就把宝座还给他。”李处温等人当然不会允许耶律延禧复位,但他们可能退让一小步,承诺说将拥戴耶律延禧的儿子当太子,从而换取耶律淳的最终首肯。

暂时摄位,将来再把宝座还给前一代皇帝的后人,这种做法很符合当时的传承规矩,也很能收拢人心,对于耶律淳来说,也是避免自己戴上“篡位”大帽子的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处温今天才会想出“抵挡湘阴王,迎接秦王”这样的奇怪主意吧。

李处温这个建议一端出来,奚王萧干首先叫好。领头拥戴耶律淳登基的重臣中,张琳早就被李处温排挤去做了闲职,耶律大石和郭药师还领兵在外,剩下李处温和萧干既然统一了意见,别的大臣也就纷纷附和。萧干大喊一声:“大家表态吧,同意这个主意的,都站到东边来。”“呼啦”一声,几乎所有人都跑到东边李、萧两人身旁去了,只剩下一个南面行营都统部署耶律宁傲然走到西面,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

李处温责问耶律宁:“你怎么不过来,有什么想法?”耶律宁回答说:“如果耶律延禧只是口头恫吓,咱们根本就不用理他;如果他真能集合五万大军杀来,就是天数未尽,你我又岂能抗拒?况且,湘阴王、秦王,本是父子关系,要拦就全都拦住,从古到今,哪有迎接儿子却抗拒他老爹的道理呢?”

耶律宁反对言论一出,史书上记载得很妙,说“李处温等人相顾微笑”,然后弹劾耶律宁动摇军心,要把他当场拉出去正法。不容反对意见,想要把不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船上的家伙干掉,虽然卑鄙,倒也是奸臣的常情,可是在此前先“相顾微笑”,就可见得李处温这家伙是多么阴险了。

群臣在那里讨论问题、站边表态的时候,耶律淳一直瘫在御座上,因为病重乏力,所以拿个枕头倚靠着,此刻看到这种情况,急忙直起身来长叹一声说:“耶律宁是忠臣,怎么能杀?如果天祚皇帝回来,我只有向他请罪,请求一死。我还有脸面和他相见吗?”

皇帝发了这种话,群臣莫不胆战心惊,心说你都但求一死,我们还有活路吗?怎么对付耶律延禧的问题,就只得暂时搁置下来,而李处温惊恐之余,也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

这样气氛沉闷地又过了几天,耶律淳的病势越来越重,终于在当月的二十四日两腿一蹬,彻底咽了气。(www.xing528.com)

据说耶律淳临死前曾经秘密地召见李处温,给了他一份“札子”,也就是委任状,任命他做“蕃、汉马步军都元帅”,摆明了是要托孤。可是事实上耶律淳并无孤可托,他遗命让秦王耶律定继承皇位,可这位耶律定根本就不在南京,他还跟着老爹耶律延禧躲在夹山呢。

所谓“蕃、汉精兵五万人”云云,根本就是耶律延禧编出来吓人的,事实上他现在手边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兵,更没有回南京来的意图——金军距离南京那么近,宋军还从南面杀过来了,他干吗要回去呀,找死吗?

等到耶律淳一咽气,他的皇后萧普贤女急忙召集重臣入内殿商议:国不可一日无主,这回皇帝宝座空出来了,挂名的太子耶律定却不在南京,继承人问题该怎么解决才好呢?萧干率先进殿,群臣也陆续来到,可是却迟迟见不到太尉李处温的身影。那位拥戴功臣一会说自己病了,一会说奉了大行皇帝(指耶律淳)的密旨,要集合兵马严防动乱,就是不肯去内殿开会。

李处温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想来他都元帅委任状在手,忙着掌握兵权——反正耶律定不在,没有皇帝,那就是我最大了,还用得着和你们开会商量事情吗?

李处温这副嘴脸使萧干非常反感。萧干当时的爵位是奚王,职务是北枢密使、“四军大王”,也就类似于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契丹、奚、汉、渤海四族(四军)的兵马全归他管。眼看李处温拿着张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蕃、汉马步军都元帅的委任状,就要把兵权给抢了去,萧干当然不能答应。

萧普贤女还在连番派人去催:“请李太尉赶紧前来。”萧干劝她说:“别催了,我看那家伙是铁了心不来开会。”萧干建议说,按照祖宗的规矩,皇帝还年幼的时候,皇太后可以临朝称制,管理朝政,现在耶律定不在南京,仓促间也来不了南京,从无法理事这一条来看,和年幼也没多大区别,那么就请萧普贤女进位皇太后,总摄朝政吧。

因为是惯例,萧普贤女也就不多推辞,立刻以自己的名义下诏召李处温前来议事。李处温接到诏书一惊,啊呀,忘了还有这个女人呢!他不敢再推搪了,急忙入朝,萧普贤女将其责备一番,然后按照萧干的意思,把都元帅委任状收回来,放在烛台上烧毁了。

这下子萧干满意了,李处温可气得不行。

他心里很清楚,经过这么一番风波,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萧太后和萧干此后一定会防着他,他还有机会掌握实权吗?李处温越想越是害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秘密派遣使者跑到雄州去见童贯,报告北辽的内情,并且表态说打算劫持萧太后投降宋朝,献出幽云十六州,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

童贯早就发过不止一封招降书,说北辽军民不管谁能取下燕京来献,都保举他当节度使的官职。可是李处温在北辽贵为太尉,官高爵显,他可不想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发动政变,结果光捞到一个宋朝的节度使。李处温狮子大开口,要求更高的赏赐,童贯做不了主,只好一边还价,一边敷衍。

双方讨价还价的使者在边境线上来回乱跑,消息难免泄露。萧普贤女闻讯大惊,立刻派萧干领兵把李处温父子全都逮捕。李处温哀求说:“臣父子当初拥立先帝,定策有功,请留我一条活路吧。”萧普贤女厉声喝骂:“还敢说当初?!当初你要是劝秦晋国王像周公辅政一样辅佐秦王,他能留贤名于千秋,也不至于因为担惊受怕而去世。就是你们父子俩误了秦晋国王,这哪算什么功劳?!”

开口闭口还是秦晋国王,原来萧普贤女和她老公一样,也没有什么野心,根本没想要久占皇帝宝座。

萧普贤女下令赐他自尽,并且把当初急着给耶律淳披上红袍的李处温的儿子李奭凌迟处死——还是李处温的堂弟李处能比较敏锐,萧普贤女一当政他就急忙出家当和尚去了,逃得一死。据说查抄李处温的宅邸,抄出来七万贯铜钱和无数金银财宝,这都是他当宰相以后数月间贪污所得。

李处温是被处死了,这种奸臣死有余辜,可是国家在朝不保夕的时候,内部再这么一闹腾,实力更加衰弱了,人心也更涣散。他们在后方钩心斗角,身在涿州前线的耶律大石并没有参与,但无形之中,他的处境更为艰难,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快马前来禀报,宋朝不仅不肯退兵,也不耐烦再等下去了,重新组编大军,浩浩荡荡地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