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凯(1900年-1976年6月) 中山县九区抱沙村人,中共党员。1924年9月,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期间,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谭平山、广东省首长廖仲凯到黄圃、浮墟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陈军凯当选为农会会长,积极带领农民对抗土豪劣绅,抗交苛捐杂税,向反动势力作斗争。
1925年4月,中山县农民协会成立,陈军凯当选为副委员长,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反对苛捐杂税。1926年3月,陈军凯被派往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1926年秋,抱沙、大有、牛角、东罟步、大南、坦背、罗松、草塘8个乡成立联乡农民协会,陈军凯当选为会长,兼任农民自卫队队长,组织发动农民自卫队、县武装学生军联合出击,围攻县警备司令部,斗争取得胜利。1926年冬,陈军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春,陈军凯当抱沙乡乡长,以“白皮红心”身份开展革命工作。与此同时,成立乡政府警卫后备队,兼任武装警卫队队长,发动群众拒交反动势力常备队队费。1933年冬,抱沙乡成立地下党支部,陈军凯任党支部书记,成员有吴国带、梁彩宽、梁兆发、郭利宽等人。
1935年,国民党匪帮“五龙堂”的梁梳到抱沙村邻近一带收“行水(保护费之类)”,陈军凯自卫队与大有乡冯连枝自卫武装联合起来,打退梁梳等人。此后不久,“中顺护沙队”到浮墟一带勒收“护沙费”,陈军凯又带领乡农民自卫军,打击敌人,缴获步枪十多条。
1938年,抱沙乡成立抗日武装自卫队,陈军凯任队长。不久,抱沙、大有、牛角3个乡加盟成立抗日武装自卫中队,陈军凯任中队长,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事后,日军进村报复,把陈军凯家房屋烧光,还把陈军凯母亲和妻子杀死。
1940年,陈军凯奉上级之命,把抗日中队编入九区抗日游击大队,梁伯雄任大队长,陈军凯任副大队长,蔡洪任政委,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抗日。反动派头目“大骨志”带领伪军把陈军凯家族洗劫一空,并将陈军凯重建房屋烧光,把陈军凯继妻打至重伤身亡。1941年,日伪中山联防总队副队长何国光2次包围陈军凯家,把所有衣物、粮食全部抢光。
1945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民利公司”派人把陈军凯家房屋拆平,财物抢光,并将陈军凯全部土地派人霸耕。“四一二”事变后,陈军凯与大有冯连枝、乌沙郭苏永、岑玲4人一起离开家乡,隐蔽广州。
1946年,中山县伪政府下通缉令,捉拿陈军凯等共产党领导人,陈军凯逼于无奈离开广州逃往香港暂避。在港避难期间,陈军凯与欧初、谭桂明、杨子江、刘震球、张铁夫、蔡洪等上级领导取得联系。
1949年9月,陈军凯与刘震球返回中山。谭桂明派陈军凯与黄江平、冯连枝、郭苏永4人到九区组织珠江三角洲治安委员会,陈军凯任主任委员兼中山县支前司令部委员。
1952年“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前,陈军凯有“自耕自食”土地34亩,按当时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的政策,陈军凯被划为地主成分,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回家务农。1955年,中山县公安机关以“参加大有暴乱事件”罪名把陈军凯逮捕,押送监狱,坐牢3年后释放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1976年6月,陈军凯在家病逝,终年76岁。
2004年,中山市人民法院重新复审陈军凯案件,确认错判(陈军凯当抱沙乡乡长是经党组织同意;拥有土地34亩,收成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与大有暴乱事件没有关系),给予平反。
冯连枝(1903年2月-1990年9月) 中山县九区大有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中共党员。
1924年9月,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谭平山与广东省省长廖仲凯2人到中山视察农情,宣传革命,发动组织农民自卫军。九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各地农民协会相继成立。大有农民协会主席梁富茂、农会文书冯连枝,大有乡在农民协会组织发动下,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1929年3月,中共中山特别区委在九区石军、大有、上南等10多个乡村发动农民开展革命斗争。浮墟和大有两个乡农民自卫军100多人在陈军凯、冯连枝、梁富茂等领导人的指挥下,在大有一涌闸头武装抗击国民党黄圃警卫队到浮墟勒收“警卫费”,缴获步枪8支,取得胜利。同年夏天,中共中山县委书记李冠南到大有了解农民运动情况。1930年初,冯连枝经李冠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冯连枝被派往香港接受党的培训教育。到港第三天,由于党总部被港英当局发现,参加受训的73人被逮捕,押解遣送到广州、汕头监狱,后经地下党组织秘密发动当地乡亲父老几十人集体保释,冯连枝入狱3年被释放回乡。
1933年,大有成立乡政府和乡政府警卫后备队,冯连枝任乡长兼警卫队队长,以“白皮红心”身份参加革命活动,任职3年。1935年,国民党地方反动派头目“五龙堂”的梁梳,在抱沙、大有一带强行勒收“行水”,冯连枝与陈军凯两支自卫队联合作战,打退敌人。
1938年11月,中共中山县委批准九区区委提出“派人进入反动地方团队建立革命武装的建议”。1940年,九区建立番号为“挺三”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梁伯雄、副大队长陈军凯、徐云,大队副官杨日韶,下辖7-9中队,冯连枝任8中队队长,大队总部设在牛角西河九十亩(地名)。
1937-1938年,冯连枝与吴善朋合作在鸦雀尾海滩拍建围仔,占地60亩,冯连枝40亩,吴善朋20亩,由东莞糖厂发放农贷款发展甘蔗生产,定点交蔗给东莞糖厂。九区“四一二”事变后,冯连枝围仔被封存,所有农作物被洗劫一空。局势平静后,两人再行开垦种植,聘请两名工人,分别是古镇苏能根和上南李耀,这两人均为武工队战士,以“长工”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供给部队食用,另一部分变卖后用于购买枪支武器充实部队。
1945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上级紧急指示,实行分散突围。冯连支根据上级指示,迅速撤离九区,远赴肇庆、广州及香港暂避。
1947年,“四一二”事变风波稍为平静,省地下党负责人杨子江安排冯连枝到三区古镇联系老党员苏松伯,后到横栏三、四沙以开荒种植为名,秘密发动农民成立武工队,充实地方武装力量,为迎接南下部队作准备。
1949年9月,中山县县长谭桂明召集各处地下党员回石岐总部,派遣冯连枝、陈军凯、郭苏永、黄江平4人回九区组织珠江三角洲治安委员会和成立支前委员会,冯连枝任治安委员、“支前”委员和生产委员。
1951年.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冯连枝起初被划为中农,后改划地主。
1952-1965年初,冯连枝戴地主帽子13年,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回家务农。
1954年,大有反革命暴乱事件发生。1955年夏,冯连枝被指控与大有事件有关而被逮捕,判冯连枝刑期15年,蒙冤入狱。1964年“四清运动”期间,经广东省、中山县两级人民法院反复核查,认定此案实属错判,并经查实改为中农成份。1965年,中山县人民法院正式发函,函文如下:“因路线问题错判,无罪释放”。冯连枝被释放回家,一直从事农业耕种。
1980年,冯连枝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国家干部身份并办理离休手续,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安享晚年。1990年9月病故,享年87岁。(www.xing528.com)
郭大同(1915年8月-2005年5月) 阜沙村四队人,原住浮墟汛地涌。曾就读黄埔军校和陕西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1943年任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孔雀队队长。1944年春节期间,带领孔雀队员在南蓢合水口一带发动群众坚壁清野,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敌人十路围攻。同年秋被派往八区及新会一带工作,配合部队挺进粤中。抗战胜利后随队北撤,1948年任两广纵队教育长,曾参加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监督处处长,后任广东石化厅厅长至退休。
谭裕成(1904年11月-1959年5月) 阜沙镇卫民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41年春,谭裕成在中共牛角地下党组织秘密指导下,协同地下党组织领导者苏志发动牛角、大有、吉昌、和平等地进步农民骨干50多人,成立“牛角兄弟会”,苏志任会长,谭裕成任副会长,以群众性组织“兄弟会”作掩护,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民运动,抵制反动统治。
1945年“四一二”事变后不久,谭卫民(经上级党组织派来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而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被国民党地方势力梁自带识破身份,后被绑押回浮墟匪部杀害。为避免敌人追杀谭卫民年仅六七岁的儿子,谭裕成接受上级安排闯过重重关卡,把孩子安全交给其母亲。
1947年,牛角地下党组织获悉国民党成立凤仪乡并选举乡长的消息,秘密发动社会各阶层进步人士,推选牛角农民“兄弟会”骨干谭裕成当乡长,经过竞选,谭裕成被选举出任凤仪乡乡长。谭裕成上任后,一方面巧妙地应付国民政府工作,另一方面秘密与牛角地下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把国民党各个时期布置的工作及实施方案,第一时间与地下党组织联系并听取指示后开展工作。
1948-1949年,谭裕成出任凤仪乡乡长后,多次冒着风险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脱离险境。一天,一位奸细向国民党地方恶势力密告西河九十亩(地名)有游击队踪迹,准备前往搜捕,幸好游击队及时获得消息,决定到谭裕成家暂避。夜晚9时许,游击队把九支“七九”枪秘密地运到谭裕成家中收藏。谭兄弟2人联手合作,把这批枪械沉没在“水棚房间”下的鱼塘里,但枪油浮上水面,谭兄弟2人急中生计,立即找来1箩谷糠洒在鱼塘里把枪油全覆盖。敌人听信奸细猜测谭裕成有可能帮助游击队收藏枪械的说法,便包围谭裕成家,并用枪威胁谭裕成说出是否藏有游击队的枪械,谭裕成沉着应对,敌人翻箱倒柜也毫无收获,最后无奈离开。事后,游击队秘密把这一奸细深夜捉拿到吉昌河边杀掉。此外,从1947年至1949年10月,谭裕成在充满白色恐怖下身当“白皮红心”的“伪乡长”,经常冒着风险配合地下党组织做大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
1949年10月,阜沙地区解放后,谭裕成按党组织的指示,创办牛角供销社,解决群众购买食盐和糖油的大难题。“土改”运动开始后,由于土改工作队曾一度执行错误路线,片面听取部分群众的说法,工作队未经查明真相就把谭裕成抓捕到黄圃区公所,随后又转押到鲫鱼沙劳改场,后因谭裕成含冤积郁成疾,病情日渐重危才准予保外就医。
1957年,中山县人民检察院对谭裕成“伪乡长”和“杀人命案”进行复查核实,认定谭裕成“两案”实属错判。随后,中山人民检察院派出2名专员到谭裕成家乡及其家中,正式宣布谭裕成无罪释放,恢复名誉。
1959年5月,谭裕成由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而病故,享年55岁。
苏志(1912年12月-1981年4月) 阜沙镇卫民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苏英的亲胞兄,中共牛角地下党领导人之一。
1941-1943年,中共中山县委欧初和谭桂明带抗日游击队10多人来到牛角沙,目的是发展抗日游击队力量。通过苏志牵头秘密发动牛角、吉昌、和平、大有等地的群众骨干成立“兄弟会”,用群众组织作掩护,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共有50多人加入牛角“兄弟会”,苏志任会长,谭裕成任副会长。“兄弟会”秘密宣传抗日斗争的革命思想,至1943年秋,先后共有43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4年,苏志根据上级党委指示,负责“统战”工作,冒着危险与国民党“挺三”第三支队长梁自带合作做粮食生意,苏志把粮食从浮墟运往小榄恒丰米机。为解决抗日部队的粮食问题,苏志与上级党组织密谋策划,制造运输途中被不明来历“土匪”抢劫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出现一两次后,梁自带加强运输押送的护卫力量。上级为保护苏志安全,指令苏志迅速改变方式,以被劫亏本为由退出粮食生意行业。
九区“四一二”事变后,苏志到东莞成立交蔗组,在吉昌闸头设立交蔗点,通过交蔗组的业务往来,从中秘密地进行革命工作活动,如发动“反三征”斗争,发动打击地方恶势力等。交蔗组由苏志、梁泰猷、阮国强、杨球、徐森胜、吴观友6人组成,苏志任组长。
1947-1949年,苏志到顺德均安参加军事训练,军训期间,苏志和陈能杰分别担任连长职务,为期半年的军训结束后,成立中山游击队独立团,苏志一直留在部队工作。1949年3月,苏志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初,苏志任凤鸣乡乡长,兼牛角乡党支部书记。
土改运动于1951年5月开始,土改工作队以清理旧基层为由,把苏志清除回家务农。1953年土改运动结束后,苏志被调往黄圃供销社,负责采购兴建苏沥水闸材料,苏沥水闸工程竣工后,苏志被调往中山县水电局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志因身体虚弱多病,经上级批准离休回家养病。1981年4月,因病身故,享年69岁。
黄泰(1915年9月-1998年10月) 阜沙镇卫民村人,1942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又名黄太,中共党员。
1942年6月,出身于农民家庭的黄泰加入革命队伍,参加三九区抗日游击队地下革命工作,为游击队当秘密通讯员,活动于中山黄圃、南头、浮墟、牛角沙和顺德容奇、桂洲等地区。1943年12月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梁伯雄部队。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转入珠江纵队五桂山支队当游击队员。因作战勇敢、机智果断,1948年3月升任珠江纵队第三中队警卫连连长。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部队分派到地方、基层实施军管和维持治安。1949年12月,黄泰调任中山县第九区(驻黄圃)公安特派员;1953年7月任中共中山县黄圃区委员会委员;1964年12月调任港口人民公社文书;1966年11月调任阜沙人民公社民政助理;1976年5月离休回家,安享晚年。1998年10月29日病故,享年83岁。
苏英(女,1922年3月-1974年8月) 阜沙镇卫民村人,中共党员。1940年初,方群英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派到九区牛角沙,经过秘密发动和培养,吸收苏英加入中国共产党(苏英成为牛角沙抗日根据地首位中共党员)。1940年下半年,中共中山县委为加大发展牛角沙抗日根据地的力度,增派欧初夫妇(对外兄妹相称)到牛角沙加强领导。容海云(欧初妻,易名金好)和苏英通过广泛组织妇女“姐妹会”和“婶母会”,开办夜校识字班等并以此形式作掩护,秘密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游击队。1942年底,周奀妹、周少玉、黄带娣、黄连好、吴才好、吴桂好、梁财欢、梁琼欢、梁旺彩、周世妹等一批妇女骨干加入抗日游击队,组成交通通讯联络站。其中周少玉、梁财欢、梁琼欢、周奀妹4位妇女加入中共党组织,苏英任党支部书记和兼任牛角沙抗日游击队通讯联络站站长。
1945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国民党地方恶势力集结了10倍兵力围歼中山九区抗日游击队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制造轰动全省的九区“四一二”事件,使九区抗日斗争形势陷入低潮。
1945年冬至前夕,广东省委曾谷派遣方群英前往牛角沙重整旗鼓,恢复九区革命斗争力量。苏英获悉方群英即将要到牛角沙的消息,主动请求上级党组织批准,接方群英到自己家中居住,并负责其安全保护工作。方群英到苏英家后,以“表姑”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苏英成为方群英的得力助手。方群英与苏英一起研究、制定在牛角沙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案:一是迅速寻找因“四一二”事件而失去联系的党员,恢复骨干队伍组织;二是健全组织生活,教育党员加强团结,树立坚定信心和决心;三是号召每个党员和骨干首先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尽力保护和支持部队派来的同志;四是要求每个女党员做好团结“姐妹会”“婶母会”会员工作;五是对女交通通讯联络员进行具体分工。
1946年春,苏英在小榄张兰的口述中得到指示:接洽省委领导高李回顺德了解九区事变后的情况。苏英化装成“乞儿婆”在容奇上街市(地名)陈润家接头,由于白色恐怖的余波仍未尽消,怕暴露身份,3次碰面也接不上头。后经内线指示,苏英在上街市(地名)冒着春寒冷雨等待了6天,才成功与上级领导接上关系。苏英听取上级的指示后,工作更明确,信心更充足。
从抗日战争开始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苏英一直肩负牛角沙地下党支部书记和抗日游击队通讯联络站站长之职,为革命工作出生入死、日夜奔波,从不怠慢,累得身体日渐消瘦、孱弱,体重降至不足70斤。
1949年11月中山解放后,苏英被安排到中山县妇女联合会任县妇联主任;1966年2月,调往小榄镇任党委委员,负责监察工作,是中共中山县第二次党代会代表,连任两届之后因身体多病虚弱,被批准离休回家养病。1974年8月病故,享年5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