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阜沙镇志:民国时期的道坛和道馆

中山市阜沙镇志:民国时期的道坛和道馆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道坛与顺德容奇、大良的反动会道门有联系,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成为窝藏反动会道门从事扰乱政治的反动巢穴。一班反动道徒于1952年被军管会全部逮捕归案,查封了道坛,1956年道坛拆毁。这批“喃呒先生”的徒子徒孙继续“执业”,成为农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宗教特殊行业,大多数为中青年人。至2005年,阜沙镇从事这行业的约有20人,他们有时还受雇于邻近镇区的群众做法事。表7-6-3 阜沙镇历代宗教场所名表(续上表)

中山市阜沙镇志:民国时期的道坛和道馆

1946年,浮墟的汛地(现汛地街)建成了一座两层的道坛(当地人称之为仙坛)“纯阳仙馆”,楼上供奉八仙中的吕洞宾(号称“纯阳子”),俗称“吕祖光师”,有专职道教人士2人,俗家道士约6人,每天早晚有“功课”(唱颂经文),为百姓“消灾解难”。道士又是“扶乩手”(在沙盘上扶乩,求得先师指示),若个别人有重大厄难,众道徒就会集齐“开坛做法”,有半天法事的,有连续三天法事的。道坛一楼为“百行善社”,免费给群众派送生草药治疗简单疾病。经费主要来自浮墟商会资助。

1948年,道坛与顺德容奇、大良的反动会道门有联系,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成为窝藏反动会道门从事扰乱政治的反动巢穴。一班反动道徒于1952年被军管会全部逮捕归案,查封了道坛,1956年道坛拆毁。

浮墟从形成集市起,就有人开道馆,这是商业化的道人,专为群众的红白大事念经作法,有喜庆红事,如安神、入伙、庙社神诞等作法事(穿红袍,白天),白事的净地、超度、安魂、“开路”及送灾星等(穿黑袍,晚上),道馆的招牌以道者姓称“某道馆”,如民国时浮墟大街就有“黎道馆”“林道馆”,牛角直街有“黎道馆”等,还有些不挂牌的道者,这批人俗称“喃呒先生”,大多数是中老年人,新中国合作化后道馆不再挂招牌了。这批“喃呒先生”的徒子徒孙继续“执业”,成为农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宗教特殊行业,大多数为中青年人。至2005年,阜沙镇从事这行业的约有20人,他们有时还受雇于邻近镇区的群众做法事。穿上道袍参与民间的红白盛事,且酬金不菲。

表7-6-3 阜沙镇历代宗教场所名表(www.xing528.com)

(续上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