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 况
清道光三年(1823),浮虚山岗地的乡民(阜南村村民)跑到山上从被毁的寺庙遗址取回少许遗留的香火烟灰,选址岗地,即浮虚山脚下,另建一所名为“观音堂”的小型庙宇,面积约16平方米;道光二十六年(1846),抱沙村(围)河口闸旁建成供奉真武大帝的“武帝庙”。阜南村闸洞涌口和横迳口的“三圣宫”庙建于清道光末年(1850);大有北帝庙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大有一冲横河仔观音庙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牛角北闸的牛王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都是供奉原来浮虚山上元兴寺的观音菩萨和真武堂的真武大帝的。
清代浮墟各村立庙宗旨,祈求仙佛庇佑,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各庙香火旺盛。这些庙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受过“破四旧、立四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冲击,曾被封闭、被拆除。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恢复宗教信仰自由,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地被拆毁的庙宇大部分在港澳同胞牵头捐资下重新修建,香火旺盛。部分拆毁没有重建的有阜南汛地的“至富庙”、“纯阳(吕祖)仙舍”、浮墟垄山咀的“华光庙”、阜南村靠山边的“土地祠”,浮墟大街的“五圣宫”,牛角横朗颈围堤的“兄弟庙”及抱沙村的“武帝庙”。
各庙宇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类似宗教团体的“理事组”,也都接受当地村委会治安组的监管,主理庙宇范围的一切信仰活动、财务收支也向群众定期公布。
(二)部分庙宇简介
阜南村岗地观音堂
浮虚山岗地(阜南村)观音堂于清道光三年(1823)建成,前身是浮虚山上原来元兴寺的观音堂,该寺被清兵捣毁后不久,岗地的群众到该寺取回少许遗留的香火烟灰,诚心继续供奉观音菩萨,选址在浮虚山脚重新兴建一所小庙,取名观音堂,面积约16平方米,开光之后,一直香火旺盛。此观音堂也是抢救毒蛇咬伤患者的神奇“诊所”。远近方圆百里的群众,早已知道浮虚山有一株能医毒蛇咬伤的神奇蛇药树,蛇伤患者不管中毒何等严重,只要迅速赶到岗地观音堂进行救治,就会百医百灵。但是,如果患者不在该庙范围内而随便选择其他地方进行救治,或者事先偷摘蛇药树叶“备用”,都会医治无效。人们总是觉得观音菩萨灵验,笃信神灵庇佑。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该处救治毒蛇咬伤的患者不下数百人。蛇药树于1965年枯毁,遗迹尚留有被缠生过的刺桐树,现仍枝繁叶茂。
清末民初以来,观音堂的一大盛事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圣诞举行的“抢花炮”活动(村民称之为“烧炮”,民谚俗语“执炮咁手”来源于此)。自1958年以后停办,20世纪90年代转移至横迳三圣宫庙外河滩举行。
大有围北帝庙
大有北帝庙继承浮虚山“真武堂”的千年香火,建于清光绪丙戌年(1886),位于大有北闸旁,庙宇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前、后两进连体型,庙堂里供奉的“北帝”位于正中,“华佗”和“金花”位于北帝之左右,下坛安座护卫大臣,庙堂之旁设有感应祠,属“兄弟哥”之位。该庙远近闻名,历来香火鼎盛,前来祀奉祈祷者每年不少于三万人次。二十一世纪初,每年增至五万人次,农历的正月上中旬,每天进香祈祷者均超一千人次。最远有来自美国的华人,也有港澳同胞和邻近周边市、县的,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珠海等市区以及中山市范围许多镇区的善男信女专程到北帝庙进香祈祷。
近几十年间,北帝庙经受过几次冲击“查封”,建国初期以破除迷信之名而被查封过,“大跃进”、“破四旧、立四新”的风潮中也被封闭过,“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再次被封堵。尽管被封闭,但各地的善男信女也不断地悄悄前往该庙范围找个偏僻地方进行焚香祈祷,香火从未间断。“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群众纷纷要求重修北帝庙,尤其原祖籍大有村的港澳同胞纷纷表示乐意捐助重建。村政府顺应民意,同意由群众组成北帝庙的“理事组”,制定重建计划,1995年初筹建工作开始,各方热心人士踊跃捐款,其中,港澳同胞近百人共捐款七万多元,还有顺德、广州、深圳、番禺、珠海、江门以及附近的古镇、小榄、东凤、南头、黄圃、三角等十多个镇区的群众,以及本镇各村群众共3000多人,合计收到各方捐款11.7万余元。1995年8月重建完成,并举行“开光”庆典。(www.xing528.com)
该庙的庙诞为农历三月初三的北帝诞辰,有贺诞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或中元节前)预祭盂兰节则举办大型宴会庆祝,宴席多达七、八十桌,各项活动均由庙“理事组”安排进行。
横迳“三圣宫”庙
该庙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50),1958年“大跃进”运动期间和1966-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中,庙宇两次被拆烂。运动结束后,横迳“三圣宫”的神像移至横迳口河边的“先烈府”,香火黯淡。1998年重建开光,庙堂占地面积0.5亩,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布局分前厅、后堂两格。庙堂正殿对联:“旨向行善乐施神灵必庇祐;宗教信仰自由佛门乃慈悲”道出了建庙宗旨和村民的祈望。
“三圣宫”,供奉延续浮虚山真武堂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即北帝座居正中,洪圣大王和张天师分别座列于北帝左右,故称“三圣宫”。
20世纪40-60年代的几十年间,每年农历五月龙舟水期间的夜晚,横迳口至中下南之间的小榄水道上,隐隐地传出神奇的龙舟鼓响声,这种怪声传至十里八里以外,有好奇之人悄悄地跑到堤上欲看个究竟,可是既没有看见龙舟也听不到龙舟鼓声,离开堤岸又复闻此声,1979年原“三圣宫”庙的理事们商议决定在先烈府内增设“龙舟兄弟”灵位之席,从此这种扰民的龙舟鼓怪声现象就消失了。远近乡民更深感横迳“三圣宫”的灵气了。1998年横迳“三圣宫”庙重新修建,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庙诞,每隔两年均举行一次“抢花炮”群众性活动,放炮和抢炮地点均在庙前堤外的河滩上。
牛角沙牛王庙
牛王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位于牛角北闸旁,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包括分前厅和后殿,主要供奉牛王爷。该庙于1958年“大跃进”时神像曾被捣毁,1965-1988年改建为牛角村碾米厂,1990年牛角围内的卫民、牛角、阜东、南强等4个村的村民自动捐资重建牛王庙,附近村的村民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前来捐款,还有顺德容桂镇人,也有黄圃、南头、东凤、三角、港口、坦背等各地村民。其中,顺德容奇镇黄先生三父子捐款26888元,黄圃刘先生也捐资2800元,东凤镇的朱先生捐款3000元,参与捐款的有三千多人,合共捐款5万多元,重新修建牛王庙,于1991年初冬重建落成。
在牛王庙神殿供奉的神像正中有“牛王爷大帝”,左侧有关圣帝君,另有九位神尊安座于牛王大帝右侧。神殿西侧还供奉“地方正神”,当年太岁,白虎将军和“五友兄弟”,庙宇前门对联为:“碧水潆洄前后绕,罗山英烈古今留”,是有意义的:“碧水潆洄前后绕”,即是庙的前后河涌,碧波荡漾的河水,河水四面环绕。“罗山英烈古今留”,纪念罗浮山来的道士为保护牛角沙垦荒的村民不受沿海匪盗侵犯的事迹得到传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牛王爷正诞,当年庙宇初建时还同时供奉有伏波将军和财帛星君。“牛王坐镇”的故事与牛角沙、牛岗山(古称坡头山)和洪水故事有关。农历四月初八为庙诞,均举行恭奉庆典宴会。该庙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革命武工队的联络点,有一段光荣的革命传统。
大有一涌横河观音庙
大有一涌横河观音庙,在大有北帝庙建成开光后不久(约在光绪末年),由当地聚居的乡民自筹兴建而成,建筑规模约60平方米,两进深,开光时先从阜南村岗地观音堂燃起檀香,带到新观音庙,这也算是历史上元兴寺的分支香火。意旨望求观音菩萨大发慈悲,保一方国泰民安。初期香火颇盛,多为邻近村民进香祈祷,外客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受到“破四旧”、“十年浩劫”的冲击,终被拆毁。20世纪80年代,当地乡民又自筹重建,建筑面积仅有15平方米左右,庙里供奉观音佛像,进庙参拜者主要是村内的善男信女,当地的街名也以观音庙命名,称观音庙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